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 推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推出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也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这一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已基本接轨,对我国银行特别是上市和拟上市的银行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作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与银行最相关、最有影响的是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另外,与银行相关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得税》、《职工薪筹》与《合并财务报表》等多项新准则都…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颁布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及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作出规范。按照新规定和会计准则的执行要求,我国的上市银行、拟上市银行以及上市公司需要分别于2006年1月1日以及2007年1月1日起将衍生金融交易全面纳入表内列报。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施行经历了四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后,对其在上市银行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上市银行2007——2009年年报.对上市银行实施会计准则的总体情况、公允价值的实施情况、资产减值损失对损益的影响、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上市银行盈利状况、商业银行实际利率法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努力将新会计准则的精髓应用到商业银行的会计实践中.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及投资者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银行的财务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会计处理、财务报告作出了新的规定,对银行财务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从解读新会计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的差异入手,理论分析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会计处理的影响,实证研究新会计准则导致上市银行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而分析新会计准则影响上市银行财务差异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并得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目前,我国已有15家上市银行,其资产总额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0%以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这些金融机构会计核算方法及相关统计报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杰  孟祥军 《上海金融》2007,(12):46-5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对2005年财务数据的重述结果,论述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及其监管应对,对于我国银行监管者辨识实施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冲击,总结监管经验,提高监管效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对拟上市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冷刚 《金融会计》2006,(1):8-10
美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方面有何异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国财政部发布并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在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会对我国拟上市银行有何影响, 《试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对拟上市银行的影响》一文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简明的回答,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国内上市银行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时,必须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银行和拟上市银行范围内试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等多个准则将会给传统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在2005及2006年分别颁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及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作出规范。按照新规定和新准则的执行要求,我国的上市银行、拟上市银行以及上市公司需要分别于2006年1月1日以及2007年1月1日起将衍生金融交易全面纳入表内列报。  相似文献   

11.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2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政部财会[2005] 14号),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银行和拟上市银行范围内试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资产减值》、《外币折算》、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推出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也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这一重大会计改革决策,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已基本接轨,对我国银行特别是对商业银行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青松  李娜 《金融会计》2021,(11):26-33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商业银行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就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采取的措施,基于59家上市银行2019年和2020年年报数据,对上市银行应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及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银行监管的视角分析我国上市银行2007年年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上市商业银行在资产总额、盈利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了双下降,贷款拨备计提水平继续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新会计准则在上市银行中也得到了顺利实施。但是目前上市银行会计准则的执行,以及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协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年报,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目前上市银行信息披露情况,更清楚地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会计处理的需要,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统一要求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改变了长期以来衍生金融工具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加真实公允地揭示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信息,有利于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并能及早地发现和处理银行危机。  相似文献   

16.
张显球 《新金融》2008,(6):52-53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均已在全行报表层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且根据新准则的要求,确定了今后的各项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方法,有关业务系统的改造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本文拟就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银行中实施的现状、难点及对策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按照10月27日工商银行H股收盘价3.52港元和A股收盘价3.28元人民币对应的市值计算,该行在A股和H股总市值达到了1,391亿美元,成为全球排名第五位的上市银行和亚洲地区最大的上市银行,仅次于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汇丰控股和JP摩根。据悉,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首次跻身于亚洲最大的上市银行和全球十大上市银行之列。  相似文献   

18.
继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后,我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将于2006年10月底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我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不仅可以解决一些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的痼疾,提升整体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金融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金融总量及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共有8家上市银行,还有3家即将上市或准备上市,其资产总额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50%以上,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金融总量及金融统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银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有一定的改进,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某些项目上仍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对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分析境内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针对性地完善会计准则,对于提高银行信息质量、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从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人手,分析我国银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而提出我国银行财务会计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