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文献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履约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和信任机制、硬预算约束机制、群体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女性市场定位机制等.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属于自我治理机制,它的有效性依赖于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任机制.非正规金融中的民间借贷具有典型的契约性,使得民间借贷具备限制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进入信贷市场以及使借款不还的人付出高昂成本的机制.群体惩罚是非正规金融组织有效运作的关键.非正规金融交易的担保更加灵活,形式多样.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它与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非正规金融以其特有的根源和历史沉淀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养分,而作为扶贫重要手段之一的小额信贷也为非正规金融的合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合会是长期存在于我国民间的一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因而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适应性.改变当前合会风险高、还款率较低的劣势,将其运用在小额信贷的框架下成为小额信贷的新模式,这是探索适合我国农村新型小额信贷模式并借此将非正规金融引向良性发展轨道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3.
解读民间借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是存在于官方监督和主流金融学研究范围之外的非正规融资形式,它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融资渠道。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肥城市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对民间借贷的特点、原因、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民间借贷的合理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规范和完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目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农村民间金融潜伏着金融风险、容易产生经济纠纷、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以及还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等,因此,规范和完善农村民间金融,必须改善农村金融领域中二元结构的紧张与对立;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成真正的民间金融;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监管范围;继续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建立农村民间金触机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5.
农村民间借贷是典型的需求诱致性的金融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对农村民间借贷的实证调查表明,民间借贷已不仅仅是农村正规金融的补充,学习并借鉴农村民间借贷的运行机制对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乃至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经济主体为应对信息、成本和风险等农村金融市场固有顽疾而进行的自发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借贷行为模型,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约实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提高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北农村的金融市场表现为一种二元结构,即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相互制衡、相互影响.银行借贷的融资成本太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市场不如以民间借贷为主体的非正规金融市场有效率.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村民间借贷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二元金融市场的结构、效率和发展方向,并提出改.二元金融市场的思路一要正确定位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二要阻止农村信贷资金的非农化转移三要对民间借贷加以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阐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9.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减少各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促使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是由非正规金融来提供的,理论界在早期的研究中多侧重于研究非正规金融消极的一面。但是,基于成本差异条件下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借贷行为决策模型却表明,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存在,是供给者和需求者各自最大化其收益的均衡结果,具备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支持正规金融发展的同时,不能一味压制非正规金融,而应该不失时机地合理引导和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农户的金融需求大多为刚性的生存消费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生存消费金融问题上失效。农村的非正规消费金融机制一般包括非正规转移与借贷及谨慎性储蓄两种。非正规借贷与转移实现了在社区层次上具有完全信息的农户风险的帕雷托最优配置。农户储蓄是未来生存消费风险最小化的保障机制。它解决了完全私人信息的农户风险的跨时最优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云南省目前的融资现状;构筑经济"桥头堡"需借助民间融资。以云南省民间借贷为视角,分析云南省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和不足。对政府部门如何引导民间融资和发展非正规金融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云南省构建经济"桥头堡"。  相似文献   

13.
非正规金融是指除了政府批准之外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黑色或者灰色定位,包括民间借贷、呈会、各种基金会的融资性担保、私募股权、地下钱庄和典当业等。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予以打击取缔,但在我国发展经济中,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非正规金融反而得到地方政府的默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间金融通常属于非正规金融,对中国农村而言,非正规金融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有效调整,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民间金融时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微观上看,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中国农村一批中小企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从宏观上看,对中国经济效率、资本形成率的提高、体制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市场准入管制形成农村信用社主导农村金融,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供求长期失衡,农村普遍存在信贷难.非正规金融组织乘虚而入,但其借贷行为被法律严格禁止,增加了这类融资活动的交易成本.非均衡推进导致农村金融资金大量外流,使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量减少,信贷难愈加突出.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决定了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必须走"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道路,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在有效竞争的基础上,既要增强可持续性,又要减少市场扭曲.  相似文献   

16.
合作制主导还是商业化取向困扰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此学术界看法不一,各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从理性经济人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参与农村金融活动的微观主体行为进行分析,当前只能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为辅助,来承担支持农业发展的任务。对民间非正规金融借贷行为进行引导,宣传民间借贷合同规范,利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将高利贷行为挤出农村金融市场。以财政补贴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只能是过渡性、阶段性安排。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是以商业化为最终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建立符合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而这一问题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表现尤为强烈,因此中小企业融资转向了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存在着信息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中小企业依靠非正规的金融制度来满足日常的资金需求,也成为一种理性的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迅速但乱象丛生,亟须进行法律规制,在规制过程中应秉持私法自治与公法管制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立法理念,选择社会影响较大的商事性民间借贷进行重点规制,注重对民间借贷主体权利的保护和金融自由的保障。除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经验外,还应结合我国民间借贷的实际及金融法制改革的趋势,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法律制度,以法制化手段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两个贫困县31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对商业性小额信贷在我国贫困地区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对商业性小额信贷的需求率为48.73%,不同收入和资产水平的农户对商业性小额信贷的需求存在差异;农户金融素养水平提升对商业性小额信贷需求与供给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贫困地区信贷市场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供给不足为商业性小额信贷提供了发展空间。商业性小额信贷“率大值小”的特征可以满足贫困地区农户小额的资金需求,缓解其短期融资困境。作为贫困地区传统金融产品的重要补充,商业性小额信贷也具有潜在的扶贫功能。政府应通过法律规范和政策扶持促进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在贫困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金融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超越了正规金融的发展.文章从规模测度及衡量指标、产生根源、功能和作用、运行机制及演化路径四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如何正规化,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问题、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如何和谐共生、二者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以及建立怎样的联接模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