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札”。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札”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札”、“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法律思想,后人冠似乎万古不变的定论-人治思想,在法不界无不确认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人治思想,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丝毫不亚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孔子所主张的“礼”变是法,而“刑”是惩罚手段,孔子主张人人遵守礼,就是主张人人(包括君主在内)遵守法,这难道不是法治思想吗?孔子主张“为政以 德”,“德主刑辅”,并不是不重视法治,而是对统治者品质素质的要求:“为政在人”的主张,并不是人治,而是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傅林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0,20(5):54-56,61
论述了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忽略的问题: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锋芒所针对的不是民众而是为政者,制约为政者的权力是孔子治国方略的实质;分析了孔子“制权”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几千年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说不时溅起几朵“智德相分”思维浪花,然而.以“德”为本、以“智”为用,“仁智合一”、作用一源的儒学人格发展模式,在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却从未动摇过。从孔子“三达德”到盂子“仁且智”,从清代思想家戴震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都一以贯之地承袭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摄“智”人“仁”、“智德合一”思想脉络。“智”以养一位”,“德”能显“智”;“智”及“仁”守,“德”失“智”亡。“德”是本、是体、是里,故曰:一仁者安仁”;“智”为末、为用、为表,故日:“智者利…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录,是对孔子思想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其中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学思想仍然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和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是人格的规范,又是政治理论,既包括对人的内在要求,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仁”把个体道德修养和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真、善、美均统一在“仁”中。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的可能性有:一是仁学的内在精神要义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二是仁学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第二,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人相和谐。  相似文献   

7.
孔子"中庸"思想的管理学义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中庸”思想是通过“中”,“和”范畴显示事物对立面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度)的辩证思维方法,其“和实生物”,“叩其两端”,“君子时中”,“和为贵”等思想,为孔子建立以“仁”和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具有时代性,孔子“中庸”思想对现代企业生产要素管理,经营环节管理,组织制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内在矛盾的认识和解决,同样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东方和西方“轴心时代”的开创者,在道德学说上分别提出了“仁”和“善”。其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表现在:道德价值的确立,道德普遍性的发现及道德神圣性的高扬。  相似文献   

9.
从相关文献出发,指出目前对孔子“山水比德”旅游观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比德”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提出不能断然对孔子旅游观做功利与否的界定,并从中得出启示,以期对旅游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和精华的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自我修养的完善有着极其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其次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状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孔子德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的、深层次的联系,最后总结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法律思想 ,后人冠以似乎万古不变的定论——人治思想。在法学界无不确认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人治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丝毫不亚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孔子所主张的“礼”就是法 ,而“刑”是惩罚手段。孔子主张人人遵守礼 ,就是主张人人 (包括君主在内 )遵守法 ,这难道不是法治思想吗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并不是不重视法治 ,而是对统治者品质素质的要求 :“为政在人”的主张 ,并不是人治 ,而是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史德思想是伴着历史学一起发展的。孔子、刘勰、刘知几等人都对史德思想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但都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直到清朝章学诚总结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史德”的概念,创造了史学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穷欢乐”思想生成于他所面对的动荡而穷困的社会境遇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生活实践,其实质就是在清苦、压力或穷困的生存境遇中追求仁爱、正义、道德等精神世界所得到的心灵上的满足与升华,“君子固穷”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它启示大学生--在清苦的学习生活、交往行为以及困境、压力中追求快乐人生境界,确立理想信念,追求仁爱、道德等精神快乐,弃绝消费主义等享乐主义快乐观。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出的“以义统利”的财富观、“使民以时”的生产观、“轻徭薄赋”的赋税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观、“崇俭黜奢”的消费观,不仅成为当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标准,而且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以宽 《新智慧》2005,(12):9-1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相似文献   

16.
孔子终生致力于复兴东周,其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周游列国而“遭遇隐者”时尤为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17.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90年代出土的战国楚墓竹简,内有点评、解读《诗》近60首的丰富内容。它的面世,为学者们深入研究孔子的思想提供了新的契机与珍贵的文献资料。本文拟以《诗论》为论本,主要从爱民众与性情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及其所特有的历史特色,同时还将通过《诗论》来挖掘其中所彰显的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利于有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主要论述了历代诸儒均予以回避或曲解了的孔子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天命观念”、“人性观念”,及其综合形成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80周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精辟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号召全党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作为教育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以发展教育为已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四有”人才恪尽职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