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晓宇 《时代金融》2011,(26):31-32,39
现代各国票据立法普遍规定了空白票据制度。空白票据于票据使用与流通而言,有其现实意义。本文拟对空白票据制度的内容及各国立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法律效力作学理上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空白票据的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余娟娟 《时代金融》2011,(26):53-55
空白票据自其产生就引发无数学者的关注,自其发展到如今,世界各国均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制度,而空白票据在我国的立法却基本上为"空白"。研究空白票据的立法现状及其缺陷,对比英美法系及《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的立法模式,完善我国空白票据制度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余娟娟 《云南金融》2011,(9Z):53-55
空白票据自其产生就引发无数学者的关注,自其发展到如今,世界各国均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制度,而空白票据在我国的立法却基本上为"空白"。研究空白票据的立法现状及其缺陷,对比英美法系及《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的立法模式,完善我国空白票据制度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伍金裕 《金卡工程》2010,14(11):110-110
空白票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交易各方的利益需求,国外票据立法对空白票据一般都予以承认。我国空白票据制度存在着使用范围小、立法用语不规范、缺乏救济方式、空白补充权规定过于简单等立法缺陷。应通过选择《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立法模式、扩大空白票据的使用范围、明确空白票据法律效力、完善空白票据救济制度、加强对空白票据善意取得人的权利保护等途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倪波 《金卡工程》2010,14(8):81-82
空白票据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之产物,对传统票据严格要式性的突破。各国立法和判例,为促进票据流通和商事发展同时,维护票据秩序、保护善意持票人法益,多在规定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票据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则下,容许空白票据的存在和合理使用。而对空白票据制度的学理认识,应以外观理论为基础,结合补充权的作用和票据法的商法特性,方能构成理论与实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空白票据制度已在我国确立,但有关该制度的立法极不完善.补充权是空白票据生命力之所在,是空白票据制度的核心问题.为完善我国票据立法,必须进一步明确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性质、取得、行使规则、行使期限、滥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傅瑞星 《金卡工程》2009,13(2):157-157
我国空白票据制度与国外空白票据制度存在较大差距.完善我国的空白票据制度,应当在反思我国票据法立法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空白票据流通转让机制,以及滥用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法律规制规则,同时设置相应的善意第三人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空白票据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白票据制度已经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的票据法及国际公约所认可。相比而言,我国票据立法采用狭窄的、有限的、不完全的空白票据制度,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文章建议要在立法模式上采用《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中空白票据的规定;其次,在司法解释或判例中应确立折衷说;再次,扩大空白票据的种类及使用范围;最后,明确规定持票人滥用补充权的票据责任,重视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金融会计》2007,(6):51-56
对伪造、变造的票据错误付款的损失应由何人负担,各国立法不尽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九条就票据伪造变造的风险承担做出了规定,但失之偏颇。本文结合外国立法、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票据伪造变造风险负担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密切,经济活动中票据使用的频率也日益增加,使用的领域日益扩大,票据在经济交往中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众所周知,票据的生命力在于其强大的流通性。因此,为保护票据交易的安全,促进票据流通,保障当事人特别是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代各国凡是制定票据法的国家,均在票据立法及理论中涉及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本文将就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理论作一介绍,并就票据业务中常见适用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空白票据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补记授权、丧失救济、存在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晓宇 《金卡工程》2010,14(8):195-195
空白票据,又称未完成票据,是指出票人在出票时有意将出票人签名以外的其他绝对应记载的事项不作记载或者不作完全记载,而待持票人予以记载或者补充记载的票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用卡、个人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大力推广,原有的空白票据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票据实践的需要。1995年颁布的《票据法》中关于空白票据的规定是不完善的,仅规定了空白支票,没有规定空白汇票和空白本票。《票据法》第86条规定:支票上的金额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给记前的支票不得使用。第87条第1款:支票上未补记载收款人名称的,经出票人授权,可以补记。最高院于2000年2月24日出台了《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以五个条文规定了空白票据未填补前的效力、空白票据补充权行使后、空白背书及空白票据丧失后的法律救济等四个方面的法律问题,这五个条文与我国现行《票据法》构成了我国目前的空白票据法律制度。我国《票据法》虽然规定了空白支票制度,但是对空白补充权的规定极其简单。同时关于空白票据的挂失止付也没有相关规定。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结合我国关于空白票据的理论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探讨完善我国空白票据制度需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票据作为支付、结算、融资的工具,流转是其生命的基本过程,因而票据无因性是票据流通的灵魂。但是我国票据立法对于票据无因性基本采取了消极的立场,对票据的原因关系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票据实务中却存在突破我国现有票据的立法的冲动,例如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买卖"案例大量涌现,因此票据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成了当前司法难题。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五条将票据无原因关系的非法贴现支付结算行为纳入犯罪,进一步对我国票据无因性制度的构建形成冲击,在刑法介入的状态下需要重新对票据无因性进行思考,以便既能保留票据无因性制度,又能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票据法》(修正)在票据失权方面存在诸多立法失误。票据权利丧失,即票据失权,包括票据权利绝对丧失和票据权利相对丧失。它在诸多方面有别于票据权利消灭,不可混同使用。票据权利人会因多种情形而丧失票据权利,国内票据立法为失权人权益救济提供了多种保护途径,但比较各国票据失权相关立法,在失权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我国票据失权立法仍有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耿宁勇 《金融会计》2005,(11):45-47,54
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现代各国票据法所采纳的准则,这一原则被经济活动实践所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票据立法中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对加快票据流通,完善票据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空白票据已经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票据法以及国际问相关公约所承认并在商务流通中广泛采用.但是,我国票据市法对于空白票据持狭窄的、有限的、不完全的态度.因此,无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还是与国际通行的商事规则接轨来说,我国空白票据立法都不能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法的“手护手”原则,它是从维护动产占有公信力这一立场出发,规定动产真实权利人对动产转让的善意受让人不得请求返回,只能对过错人请求赔偿。该原则客观上保护了交易安全且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被英国普通法所吸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发达国家的立法机构逐步对原封建法制下的动产善意取得原则进行完善,又借鉴了罗马法的时效制度,形成了今天各国物权法和票据法中的善意取得法律制度。票据善意取得构成要件是:1.受让人须非继受取得票据;2.受让是依票据法规定方式进行;3.受让人取得票据之时须无恶意或重大过失。我国1995年的票据立法之所以全面肯定善意取得制度,并且制定了无因票据、票据行为独立、限制票据人的抗辩等相配套的特别法原则。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票据立法无因性原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是票据法生命力的源泉.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不仅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也是各国票据法所采纳的准则,这一原则是被经济活动实践所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次我国《票据法》修订中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徐媛媛 《金卡工程》2008,12(8):19-20
票据提示是票据法中重要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票据法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进行的立法设计,对票据法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澄清票据提示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重要的票据法制度,引起人们对票据提示制度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空白票据,是指行为人对于票据必要记载事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不进行记载,就在票据上签名发行,预定其后由他人进行补充记载,并依据所载文义性发生票据效力的一种特殊票据。空白票据制度妥善解决了保护票据流通利益的"动"的安全与保护票据行为人利益的"静"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