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达到总产4900亿公斤以上,年递增率达3.4%,基本解决了人们吃饭问题。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自1996年粮食总产量冲上历史新高后,已经连续两年徘徊四年下降,而且这种下滑势头还在继续,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面积、稳定粮食产量,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一、我国种粮面积连续亮起“红灯”据《中国信息报》报道:自1999年到2001年,我国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的稻谷生产大国,稻谷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的23%;总产量居第一位,占全球的30%以上。水稻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对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粮食则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达到4800亿公斤以上,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豆%的人口,这一奇迹为世界瞩目。实施粮食自给工程成绩斐然我国政府早在10年前就建立发展粮食的专项资金。10年来,这笔专项资金在增加农业投入和粮食产量等方面成效显著,累计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5O亿斤,取得了国家财政每投入1元新增加5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效益。建立和投入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是党中央…  相似文献   

4.
当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我国六十年来粮食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那就是经过前三十年的艰苦努力,使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温饱不足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经过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了基本符合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并逐步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中,水稻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我国稻米消费和需求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稻米需求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一、稻米消费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稻米只作为替代品和补充品。而我国不同,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1、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目前…  相似文献   

7.
河南 规划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粮食总产连续跨上250亿公斤、300亿公斤、350亿公斤、400亿公斤、450亿公斤和500亿公斤6个台阶。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两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强。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今年河南省产夏粮306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夏粮产量的1/4。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稻种起源中心之一。大约七千年前我国浙江一带即有以稻作为主的原始农业。近几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5亿亩。从面积看,占不到全国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0%,但产量却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其中,仅早稻一项即占全部夏粮的一半。198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上一年增产568亿斤。其中,水稻即增产300多亿斤,约占粮食增产总数的60%。与世界产稻国相比,我国水稻播种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试验成功,极大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4的人口,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又在奔小康水平,这些成就为世界所瞩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流通体制也发生3深刻的变革,从大幅度提高粮食购价、取消统购到实行“双轨制”,从购销同价、放开销价,直到市场、价格、经营“三放开”。禁铜几十年的粮食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了更新,粮食部门在改革的大潮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粮油贸易活跃起来了,粮油供应市场也异常繁荣。但由于新旧两种体制更替不久,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198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年均递增1.2%。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养活自己的成功的典范。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  相似文献   

11.
粮食的供给与需求问题约终是赵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自从我国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局部的粮多卖难与普遍的粮少不稳等现象已经出现了多次反复,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四大自然资源——一耕地和水的严重短缺将是长期存在很难改变的。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而人均耕地则更少,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资源也只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占有量也远远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但是,我国的人口却占世界的22%,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粮食支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和粮食发展,大都采取了扶持政策。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人口的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灵川县1986年、1989年相继被列入自治区及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07年通过广西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认定,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34360公顷,其中水稻面积25730公顷,占74.88%,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为确保粮食安全,灵川县全面推广应用无公害农业生产新技术,稳定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消费与贸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10年,水稻面积几乎占粮食面积的30%,稻谷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5%,为国民提供了约40%的热量来源。中国水稻也是世界稻米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自1980年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3%,稻谷产量占37%。本文通过对中国过去稻谷的供给与需求的深入剖析和对生产与消费增长的系统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过去中国水稻生产增长的原动力;中国要继续出口大米已不具现实性,甚至中国很可能在几年内由大米净出口国迅速变成世界大米的主要进口国。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提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扭转了我国农业长期缓慢、停滞的被动局面,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粮食产量连续数年超常规增长。从1979年到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6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了4000亿公斤大关,全国人均粮食接近400公斤,基本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世界上虽然还属于较低水平,但对我国这样一个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22%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是  相似文献   

16.
《粮食经济研究》2005,(3):32-56
粮食是耕地资源依赖性产品。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稀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而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不宜耕种的土地占了全省土地的80%,适宜耕种的农田仅占20%左右,广东也因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对耕地农田的占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全国粮食等农产品的主产区,总耕地面积1.03亿亩,总人口9555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上。1998年以来,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400亿公斤以上,其中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商品率均居全国第1位,但在粮食生产进入新的阶段后,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出现了阶段性和结构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1/5的人口。但我国的粮食安全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进入21世纪.如何立足于本国国情,虚心学习借鉴与我国基本国情相似的国家经验,克服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靠天吃饭、管理落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我国粮食布局的4个特点,对1984—1994年增产近5000万吨粮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2000年前粮食增产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区,可占全国增产数的75.9%;阐述了稳定粮田面积、改良中低产耕地、调整各地区粮食品种结构、充分发挥500个粮食大县和商品粮基地的作用、统筹规划各级粮食市场和建立粮食信息系统等5条区域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江苏太湖地区以粮食为重点的种植业概况 太湖地区,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是比较发达的农区之一。种植业生产的深度与广度,在国内外名列前茅,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商品粮基地。1983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43.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占85%(包括绿肥),经济作物面积占10.9%。同年种植业产值为28.98亿元,其中粮食占67%,经济作物占33%。1983年农村人均生产粮食1,262.6斤,向国家交售粮食40.79亿斤,商品率达31.2%,比全省粮食商品率(2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