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和发展证券市场。如果说进入90年代,我国金融市场迎来了'第二次浪潮'的话,那么,在这次浪潮中证券交易所的形成将成为其重要标志。本文就建立中国特色证券交易所谈一些看法和设想。一、发展特别是完善我国长期资金市场客观上要求建立证券交易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直接融资活动在全国蓬勃兴起,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已初具规模。到1989年底,我国已发行各种债券1449亿元,其中国债1015亿元。从国债可管窥债券发行态势:①发行种类逐渐增多。1981年—1984年仅发行国库券1种,1989年达5种;②债券的利率越来越高。从开始时的4%,提高到现在的14%;③发行额度越来越大。1981年—1984年每年各发行40亿元。  相似文献   

2.
1.证券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 一般来讲,证券市场有两大基本功能,即融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融资功能具体体现在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股票发行、上市以及上市后的配股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能够通过证券市场上的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兼并收购,从而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效率;二是投资者自发地向绩优股倾斜,导致业绩优良、发展潜力大的公司能够在证券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发行和配股机会,筹集更多的发行和配股资金,从而使市场资金自发地流向效益良好、前景远大的企业。 2.融资功能在证券市场的体现 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首先反映在股票的发行上。从1987年至1995年,国内企业发行A股、B股和H股合计263.36亿股,其中A股发行120.24亿股,B股发行44.79亿股,H股发行98.33亿股。1987年至1995年,国内企业发行A股所筹集的资金达到370.13亿元人民币。 其次,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也反映在已上市公司的配股方面。1993年。  相似文献   

3.
一、1997年证券市场发展回顾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风险防范步伐加快 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各类证券市场规模都有不同程度扩大。全年计划发行国债2485.96亿元,比上年增加600多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50亿元,比上年多发120亿元,当年新股发行额度为300亿元,比上年  相似文献   

4.
林清溪 《中国金融》1993,(12):26-27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截至1992年末,全国各类证券余额达2100亿元,占社会信用的7.22%。其中各类债券占90.48%,股票占9.5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有必要对当前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探索。影响证券市场发展的几个问题一、股票发行供不应求。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逐年提高,人们迫  相似文献   

5.
纵观整个90年代,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从90年代初起至1998年初止,自1993年首批基金发行以来,我国在沪深两地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交易的老基金(统称为XX基金)一共有21只(不包括已牌的广信基金)。老基金单个基金份额均在6亿以下,总的基金单位约20亿份,市值40亿元左右。第二阶段即发展阶段,从1998年3月起,以证券投资基金开元、金泰及兴华、(为了与老基金相区别,新基金统称为基金XX)开拓招募为标志,我国基金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至1999年底,证券投资基金一共已成功发行了20只。1998和1999年又成功发行新基金总份额445亿份,分别为10亿、15亿、20亿和30亿份不等,市值已达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自1981年发行国库券以来,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证券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1年来我国累计发行有价证券近2000亿元,上市转让的累计交易在100亿元以上。90年代证券市场如何发展,发展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证券市场建立的前提和过程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和交易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尚未形成完  相似文献   

7.
经过10年的发展,截至2000年底,我国证券市场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1211家,境内外筹资总额累计9443.2亿元,境内股票市价总值4.8万亿元,相当于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7%。在全国证券市场发展一片繁荣的背景下,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市的证券市场,经历10年的快速发展与规范之后,也逐步走上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一、厦门证券市场10年回顾(一)证券发行。1990年以来,厦门市各类企业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企业中长期债券及短期融资券共计68.19亿元,其中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募集资金53.96亿元人民币,发行中长期企…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至今,中国股市牛市长居,股票价格波动不断,新股发行进入了历史的高潮。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17日交易结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45,331亿元,流通市值57,205亿元,而2006年末的总市值为71,612.38亿元,流通市值为16,428.33亿元。股市升温及其不稳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股市行情的波动和影响因素一直是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用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传导理论来分析货币供应量与证券市场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控制引导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已有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00年11月,全国上市公司共1063家,总市值达46061亿元,流通市值15492亿元,总股本3586亿股,通过证券市场发行A股及配股共筹资4513亿元;至2000年底,新疆共有19家上市公司,截止到2000年11月,总股本37.87亿股,流通股13.91亿股,通过发行A股及配股筹资年底达62.01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及筹资额分别占全国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然趋势。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年波浪式的发展,目前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进一步健全、发展?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看法和设想。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自1984年开始有步骤地开放以来,得到了转快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形势的日趋稳定,证券发行和流通的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背景之比较 台湾证券市场的萌生是从1953年起步的。当时发行了土地债券和股票。1953~1962年为“店头交易市场”时期。由于这一期间缺乏集中的交易场所,股票、债券多在店头市场上进行。1962年2月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它标志着台湾证券市场步上了正轨。该所成立初期,上市公司只有18家,股票市值68.4亿元(新台币),股票成交值4.5亿元。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已发展到256家,股票市值占台湾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48%。  相似文献   

12.
(一) 作为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在我国的金融改革中一直占居着极其显著的地位。1991年,证券市场是改革大潮中的宠儿,全年证券交易量达200亿元,全国居民持券也达2000亿元,从而使得它被众多同志看作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甚至突破口。人  相似文献   

13.
李蓉 《银行家》2003,(9):128-133
我国民营企业的改制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1992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的.1992年私营企业的户数为13.9万户,1993年达到23.8万户,增长了70.4%;注册资金1993年达到681亿元,是1992年的2.1倍;企业规模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户均注册资金增长了80.8%,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规范的证券市场的股票发行制度通常可以分为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模式。在我国,还有过去长期实行的审批制。我国股票公开发行模式的演变进程就是发行制度市场化的过程。一、核准制之前的发行审核体系(1993年~2000年)审批制是我国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为了维护上市公司的稳定和平衡复杂的社会关系,采用行政计划的方法分配上市指标,由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指标推荐企业发行上市的一种监管制度。审批制的特点是采取严格的额度计划管理、指标控制和实质审查。证券监管机构凭借行政权力行使实质性审批职能,不仅决定股票发行的审批,而且决定股票发行的方式、数量和价格。证券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发行人进行技术指导。审核制的具体实施又分为额度管理阶段和指标管理阶段。(一)额度管理阶段(1993年~1995年)证券管理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及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先确定总额度,然后根据各个省级行政区和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需要进一步分配总额度,再由省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来选择和确定可以发行股票的企业。这个阶段共确定了105亿股发行总额,分两次下达,1993年下达50亿股、1995年下达55亿股,由省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给选定的企业书面下达发行...  相似文献   

15.
夏有华 《新金融》2001,(3):34-36
80年代末,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开始起步,并在1991、1992年曾出现一轮发债高潮,但从总体上看,发展速度明显慢于股票市场,在市场规模、品种多样化等方面,与国内股票和国际债券市场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差距,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额突破2500亿美元,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而我国,虽然99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首次突破420亿元,但与同期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的939亿元的资金量相比,规模上有明显差距,基本上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本着重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几年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推动国内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流通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以海外投资者为发行对象的B股上市,1993年,国内上市公司在香港发行股票,随后又有公司在美国、新加坡上市.十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大到,迅速发展.截止2000年10月底,深沪两市接近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化率水平.但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证券比率超过100%的平均水平,这正说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意义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念及现状 可转债起源。作为一种混合金融产品,可转换公司债券于70年代起开始在发达资本市场流行,在我国则是于1992年首次进行试点(宝安转债),1997年公布了40亿元可转债额度;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南宁化工于今年8月3日向社会发行可转债15000万元,这是首只全国范围正式公开发行的可转债。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在我国金融活动中居于何等地位,社会主义证券市场与资本主义证券市场有何本质区别,是十年金融改革中争议较多的问题。1984年就曾提出发展金融市场是金融改革的“突破口”;198S年制定的“七五”计划要求“促进资金市场的逐步形成”,1986年进一步提出“发展短期金融市场,开拓长期资金市场”,1987年全国发行各种债券共达五、六百亿元,有人认为建立证券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最近有一种意见认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证券市场。在实践上,从1987年起,拆借市场遍地开花,轰轰烈烈,大中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机构,办理证券买卖,一时熙熙攘攘,一时又门前罗雀,几经沉浮。1988年下半年通货膨  相似文献   

19.
陈洁 《中国金融》2021,(2):85-87
可转债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证券品种。自深宝安1992年发行第一只可转债以来,28年间,伴随着我国可转债发行从探索到停滞再到繁荣以及债券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可转债在证券市场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0.
范芳 《浙江金融》2001,(2):34-34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报纸在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据中国报协统计,1992年至1996的5年间,全国报纸广告的营业额增长了近4倍,平均每年增长率超过了70%.以我国报业广告营业额近3年来平均23%的增长率保守估计,2000年我国报业的广告营业额可能为178亿元;按1997年报业占广告市场36%份额乐观推算,2000年有望达到324亿至36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