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了我国木本油料能源资源、木质能源资源和木本淀粉能源资源现状和发展潜力,介绍了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和固体颗粒燃料四种生物质能产品的发展情况,根据国家生物质能发展目标,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运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其木质生物质的碳汇能力、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木质生物质的年均碳汇总量从1995—2000年的84.48×104t CO_(2e)/a,增加到2006—2010年的837.82×104t CO_(2e)/a,同期单位面积年均碳汇能力由2.05t CO_(2e)/(ha·a)增加到5.17t CO_(2e)/(ha·a),但苏南各市的木质生物质碳汇能力明显低于苏北地区;(2)案例地区木质生物质碳汇的显著增长,主要缘于该省森林面积和蓄积总量的快速增长,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的不断提高,以及林木年生长和消耗量的合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将木质生物质的碳汇增量作为专项统计数据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以及推进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生物质能源具有污染少、可再生等特点,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种探索。通过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量的计算,明确了生物质能源的可利用潜力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其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自下而上估算法,以林木生物质的资源量和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为原始数据,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物质资源可利用潜力小幅下降,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稳步上升。(2)林木生物质资源中,商品林采伐剩余物可利用潜力骤降,森林抚育剩余物可利用潜力增加;农作物秸秆资源中,粮食作物秸秆可利用潜力逐年上升。(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结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丰富,可利用潜力较大,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铁力林业局充分利用林区剩余物变废为宝是创新之举,但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地区政府缺乏配套政策以及获取生物质能资源的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生物质能源工业化利用的服务体系、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多样化生物质资源生产基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全方位的技术投入和服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指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将秸秆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成型颗粒。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上热快,挥发份高,炭活性好,易燃,灰份少,点火快,可以不用封火,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准确掌握甘肃省各地区农牧业生物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现状。[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对甘肃全省生物质资源总量、区域分布、能源化利用现状、能源供需比及农户的生活用能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电话调研,并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环境学和能源学等相关方法,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果蔬废弃物的资源总量分别为1 278. 3万t、2 770. 31万t、3. 51万t和85. 61万t,可利用量分别为529. 73万t、405. 46万t、3. 51万t和85. 61万t;家庭用能结构中,电、液化气、煤炭、秸秆及柴薪在日常用能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 91%、1. 79%、66. 61%、11. 16%、9. 54%。截止2016年底,甘肃省已建成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工程主要有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127个、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1个、秸秆气化工程4个和生物质成型燃料工程2个。[结论]甘肃省生物质资源主要为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其中禽畜粪便资源占比最大,生物质资源可利用量中,秸秆资源可利用量占比最大。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以大型沼气工程为主,近两年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甘肃省生物质能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仍然很低,利用总量小,开发利用方式少。甘肃省家庭用能结构均以传统能源煤炭为主,生物质能可供给量占用能需求比例较小,需逐步发展多种可再生清洁能源以满足用户的多种用能需求。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剩余物逐年增多。初步统计,我国每年秸秆产量有9亿吨,加工副产物有5.8亿吨,这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60%以上的副产物被随意堆放、丢弃或用作肥料还田、生活燃料。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再生、比煤炭清洁等优点。虽然目前国内的利用率较低,但最近几年成型燃料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陈娟  王雅鹏 《林业经济》2012,(6):97-101
运用ARIMA预测模型,对湖北省农村生物质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预测评估。结果表明:(1)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蕴藏丰富,可开发潜力巨大。2015年湖北省农村生物质总蕴藏量达87229.96万t,其中农业生物质达4554.85万t,林业达65219.62万t,畜禽粪便达17637.94万t,生物质资源在理想状态下转换成生物质能源的数量将达到47776.63万t折标准煤。(2)襄阳、十堰、荆州、咸宁、黄冈等地市是生物质能的主要分布区。(3)农业生物质受种植习惯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在地域上分布不平衡,主要以稻谷、玉米、油菜、小麦和棉花秸秆为主。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2008,(12):34-34
近日,湖北省林业局能源办对湖北神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湖北第一家以林木质为主要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对生物质发电厂厂址、厂房建设、设备安装、木本生物质燃料的主要来源以及能源林原料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年发电1.5亿千瓦时的生物质发电厂将于12月中旬建成发电。  相似文献   

10.
九州飞鸿     
湖北省第一家林电一体化生物质发电厂年底将建成发电近日,湖北省林业局能源办对湖北神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湖北第一家以林木质为主要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对生物质发电厂厂址、厂房建设、设备安装、木本生物质燃料的主要来源以及能源林原料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年发电1.5亿千瓦时的生物质发电厂将于12月中旬建成发电。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甘蔗具有抗逆性强、能量效率高、生产成本高等优势,甘蔗制燃料乙醇在世界燃料乙醇生产、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利用甘蔗制燃料乙醇当前已具备充足的原料供应能力,成熟的育种技术、乙醇发酵、蒸馏技术,较好的经济效益,都使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可以在未来5年内,利用我国现有甘蔗原料资源,打造年产能150万~200万t燃料乙醇、226亿kw·h绿色电力和100万t绿色肥料的新兴甘蔗乙醇产业群。  相似文献   

12.
名词文库     
《农村工作通讯》2007,(3):35-35
生物质产业所谓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可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它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生产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的一种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 ,森林可采资源的锐减 ,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进行木片生产 ,既节约了木材资源 ,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又创造了经济效益。笔者就鹤北林业局充分利用伐区剩余物生产木片的情况谈几点浅见。1 木片资源及生产基本概况鹤北林区木片资源来源于采伐剩余物。2000年林业局木材产量调减到20 6万m3,按1989年省森工总局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计算方法 ,可产生伐区剩余物40886层积立方米 ,折合28592m3 ,可生产木片71484层积…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源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是可再生能源,其利用方式较多,选择一种既能发挥湖北地域特色又充分利用湖北资源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对发展湖北生物质能源产业至关重要。文章根据湖北省林业资源特色和发展木质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分析了其木质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生物质能源产业市场化运作、资源布局、政策扶持、外部效益补偿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世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蓬勃发展,规模快速增长,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从2005年的362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124万吨,年消费车用乙醇汽油约6亿吨,占世界汽油总消费量的60%左右。生物燃料乙醇已经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生物质能源替代品种,目前已有66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在美国、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综合概述了利用人工湿地植物进行能源化再生产的方式、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人工湿地植物具有生长不需额外施肥、较高的生物量、物种多样化等优势,是一种较好的生物质资源,可通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沼气技术和燃料乙醇技术加以利用,进而建立人工湿地植物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应对能源挑战、进行污水处理和强化环境保护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技术经济的动态分析法,对1 t/h生物质打捆燃料锅炉与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进行评价。生物质打捆燃料锅炉投资回收期T_P为2.8 a,净现值NPV为23 401元,效益-费用比B/C为1.22,内部收益率IRR为40.13%,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产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是蕴含在各类生物质资源中的化学能。能源化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油料作物、城市及工业有机废弃物。通过燃烧、热化学法、生化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利用技术,可转化为二次能源,分别为热量或电力、固体燃料(木炭或成型燃料)、液体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原油、甲醇、乙醇和植物油等)和气体燃料(沼气、生物质燃气和氢气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林业木材采伐量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加工剩余物的数量也相继有增无减。1980年全国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50%左右。吉林省木材综合利用率略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剩余物中仅粗大的利用了一些,而比较细小的剩余物及锯木屑之类利用得就很少。预计到1990年,吉林省的木材产量可达到650万立方米左右,那时锯末的数量就可达到4.5万立方米,这为锯木屑的利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锯木屑的可利用性是很大的,目前国内外对于锯木屑的利用在很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燃料利用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互为促进、相互依存。传统农业不断发展,产出了丰富的燃料品类和巨量的资源赋存,较好满足了古代农业生产与社会生产、生活、军事等领域对燃料资源"类"与"量"的需求。农业产出的生物质燃料,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种植业的垦荒耕种、农产品储藏加工、草木病虫害防治,以及养殖业的畜禽保暖、疫病防治等生产环节,成为诸多环节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售卖秸秆、草木、干粪等燃料商品成为耕牧樵渔民的重要副业,以及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缴纳赋税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朝廷灾荒救济中的燃料买卖则成为官民互利的有效赈济措施。长期实践中,农业生产与燃料利用实现了"产出资源—充分利用—生产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良性循环生态发展,保障了古代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减少了燃料采伐对自然生态的扰动,也为后世留下了值得研究承继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