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我国的拉弗最高税率和最优税率估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宏观税负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并运用计量模型对我国的拉弗最高税率和最优税率进行测算。作者认为,为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我国当前不宜过快提高宏观税负,待经济形势好转后税负可适当提高,但税收规模不宜超过GDP的23%。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界由此断定非国有经济具有比国有经济更高的效率.但国有经济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因此,经济中存在着国有经济规模的最优值.1978~2006年的经验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的最优国有企业规模占25.05%.国有经济从1978年的77.63%下降到2006年的31.24%,表明我国1978年以来经济转型过程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规模不断下降和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并接近最优值的过程,由此促进了经济的强劲增长.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必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造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减少对非国有经济的行政管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并存的现象,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不相吻合,因为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认为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唯一的解释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在我国经济处于尚不发达阶段通过影响消费品结构和储蓄水平,提高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加快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走向反面,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全面地反映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一条倒U曲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新讨论了有关投资份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本文的方法论是建立在:阿列拉诺和邦德(Arellano and Bond,1991),赫尔兹-艾金(Holtz—Eakin),以及奈威和罗森(Newev and Rosen,1988)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对战后经济增长与投资份额五年期固定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传统文献中的观点大相径庭:固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双向变动。投资份额能格兰杰-引起增长率,同时增长率也能格兰杰-引起投资份额,并且投资份额与增长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为负。这一结论与资本基要主义者将固定投资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和出口比重过大,消费需求比重过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加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投资、出口、工业和金融等指标增速为近年来最高,但消费增长缓慢,就业问题凸现。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应抓住当前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的同时,加快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使现实经济增长速度接近或达到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在9%左右国际上通常采用索罗增长模型测算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贡献。利用索罗增长模型测算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在9%以上,比实际经济增长速度高出近1个百分点。(一)改…  相似文献   

7.
许娇 《经贸实践》2016,(8):110-110
关于外国直接投资(FDI),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及居民收入水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彦卿 《经济论坛》2012,(11):5-11,28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互动的关系,在制度安排有效、经济结构合理、政府再分配政策完善等条件下,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目的。本文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具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培丽  陈畅 《经济学家》2015,(3):93-104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及目前的"微刺激"政策都主要针对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这种试图以基础设施投资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做法是否奏效,以及如何操作等问题,都亟需给予理论回答。本文从国外文献综述的视角,尝试回答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引致私人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如何确定、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投向是什么,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融资模式等问题,以为我国探讨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经验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最优财政分权度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集权或者过度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度,并与最优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本文对我国1985年至2000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66.67%.同时指出,我国的财政分权并不是面临一个是否应进一步分权或集权的问题,而是应该朝着制度完备的分权方向发展,使得财政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公正化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岚 《经济师》2008,(12):11-14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当中,把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科学有效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由收入差距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路和配套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按照经济增长理论,居民收入增长应与经济增长同步,但我国却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现象;按照经济学原理,再分配过程可有效调节收入差距,但我国再分配过程却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这是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两种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现象,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讨论非公经济实际上是讨论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暴露一些问题,第一问题就是税收问题。税收涉及整个国民分配系统怎么改革。许多年来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高出农村收入增长的好几个百分点,储蓄、投资增长高于税收增长,结果导致国民经济分配越来越多转换为投资,GDP增长很快,老百姓得到的好处不多,劳动所得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与农民所得。这当中税收、政府消费有需改进的地方。这种分配流程结构对未来经济发展潜伏着较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种基础设施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我们假设两种基础设施可以全部由政府提供,全部由民间资本提供,或是由政府和民间资本联合提供。民间资本提供基础设施时,没有考虑基础设施的外部性;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可以将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内部化,但经济中存在税收扭曲。研究表明,由民间完全提供基础设施或是民间和政府联合提供基础设施对应的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可能高于基础设施完全由政府提供的情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我国3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06—2012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关系,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最优份额为50.4%。本文的结论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经济高增长但工资低增长”的问题,即劳动要素分配份额不断下降的问题,本文基于2004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关于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劳动力就业指数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指数的时间序列以及横截面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计量经济面板数据模型(PDM),提出了一套考察我国职工工资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大小的评价方法.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在确保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进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工资保障和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工资谈判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协调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等五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长革 《财经研究》2006,32(2):30-41
关于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学术界有颇多争论,虽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文章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得出结果:公共投资与产出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即公共投资占GDP的合理比重为4.5%,公共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合理比重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从居民收入看扩大内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的收入状况是影响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入探讨居民收入与扩大内需的关系,认真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居民收入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从1998年初开始采取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决定着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短期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对经济的启…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处于高位运行。更为重要的是,宏观调控往往一紧缩资金就紧张,最严重的是导致小企业生存困难,就业问题凸显,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消费更加不足,投资与消费更加失衡;而宏观调控一宽松则经济就过热,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又再次发生和攀高。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形成恶性循环和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9.
投资和出口在我国GDP份额中所占贡献的比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国民经济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这一重要经济方针.本文重点分析了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最优规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学术界颇多争论,虽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均为利用生产函数法进行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其理论基础略显不足。另外,无论是生产性的,还是非生产性的,公共投资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其规模是否有界,其最优规模如何确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分析了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公共投资与产出正相关,在合理的规模区间内,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则产出上升,政府减少公共投资,则产出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相关因素,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创新性地估计了我国当前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即公共投资占GDP的合理比重为4.5%,公共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合理比重为2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