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关系前进的必然动力.本文从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居住环境、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工作学习等五个维度的互动视角深入探讨旅游对南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机制,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根基等启示,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交融,散杂居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逐步加深,需要继续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各民族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尊重各民族的多样文化,以期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国家间安全、政治和经济合作的支柱,人文合作的深入将支持包括经济在内的多个领域合作。传统上,我们总是从国际关系的高度来看待国家间的联系,这种视角过于狭隘,也有精英主义之嫌。因为两国间的关系绝非局限于政府等官方机构间的交往,还包括人员往来,人民之间的交往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民间交往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印尼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刘慧疆 《魅力中国》2014,(25):17-1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居住在新疆的民族共有55个,除基诺族之外,全国56个民族中其他民族在新疆均有分布。民族间交往交流较多,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出现分化:一部分大学生努力融入主流文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为介于母体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边缘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愿与他族及其文化接触,只注重维护本民族文化特色,造成民族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末掀起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设施的发展让很多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封闭的民族地区,来到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这些少数民族人员在城市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空前频繁,这就使得城市民族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全面系统的了解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的现状,分析影响城市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6.
欧洲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汉语教育热",这三次汉语对欧洲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是民族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纵观历史发现.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交往时,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上产生了接触.语言接触可以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碰撞的结果,语言接触就会有翻译、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等语言活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生态位"概念讨论了20世纪约一百年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漳腊地区藏族、汉族和回族居民的人口流动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说明,以农垦为主时期,对土地资源的争夺,造成了民族间的紧张关系;以采金为主时期,金矿影响了当地藏族的传统生计,激起了与藏族神山信仰的矛盾;在旅游业和蔬菜种植业发展时期,藏、汉、回族对资源的利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合作的生计模式,形成了稳定的互惠关系。因此,资源利用方式在族际互动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多民族聚居区域,要建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共居关系,必须重视和调整资源利用方式,注重推进族际间在经济结构上的互惠互补。  相似文献   

8.
赠礼是人们日常往来的常见形式,社会交往是考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其功能在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与维系.从赠礼的视角出发,通过银川市回汉族际赠礼的个案,运用社会关系网络分析银川市回汉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交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网络为交往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虚拟社会条件,促进了主体间性的发展,对交往心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促进了文化交往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复苏,同时影响着各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对各国的政治决策的制定,国家之间的交往,还有民族独立都有不同的体现.民族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性.本文试从全球化的角度,对民族主义复兴进行分析,从而梳理出民族主义对于政治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类交往的空间在不断扩大,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也随之与日俱增,国际间的商务谈判就是跨文化沟通的一种重要表现。文化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至关重要。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的不同,谈判人员持有不同的谈判风格、谈判策略,以及不同的评估标准。如果谈判人员不注意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错误,甚至导致谈判的失败。现旨在结合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谈判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同,希望能给实际的谈判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新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不仅关乎各民族之间的广泛、全面、深度交往、交流和交融能否更高质量地延续下去,还有利于深层次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结合新疆地区高校嵌入式共居为契机,分析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为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边境集市贸易拥有其复杂的结构体系,无论是买卖双方还是游离于整个贸易场域的人群,都扮演了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作用,它以地缘、血缘、业缘等关系为动力,突破固有的时间、空间局限,重新不断重构着集市贸易下的社会关系,并发挥维系当地不同民族之间社会互动交往与经济共生互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上海经济》2013,(11):2-2
马翁有云:“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於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於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论断。  相似文献   

15.
“外来者”意味着一种与之相伴的外来文化。西藏偏远农牧区对外来者有较好的认同,这主要来自“交往价值”的影响。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格局中,各民族、各群体之间的交往价值进一步凸显。相关的具体机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实践中应注重发挥这五种机制的作用,并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交往价值受阻的风险,并努力克服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6.
陶斯文 《特区经济》2012,(5):287-28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他们的文化适应问题对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与巩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西南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文化认同,提出了解决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政府组织视角的信任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34-139
政府部门特征、双方关系特征和制度特征都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并且社交焦虑总体情况比较严重;二是大学生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密切,信任是影响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趋势看,我恢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缔约国资格只是时间问题,届时我与香港将同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九七”以后,我与香港既是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同时又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的关税区而各自成为“总协定”的成员。这种关系对我与香港间的经贸交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袁长征 《发展》2005,(4):53-54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西部10省区(不包括内蒙古和广西)少数民族人口5440万,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1.1%,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18.98%,这表明,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交往与联系增加,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同时民族地区间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