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经济统计》2007,(9):42-42
今年6月以来,国家通过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目录等手段连续对外贸政策进行调整。随着政策的落实到位,8月份当月我国出口增速开始回落,进口增速稳中趋升,外贸领域的宏观调控措施效果开始显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以及国际产业的调整,中国机电行业的确面临较大的压力,将进入"转弯期"。为了积极扩大中国机电产品对主要市场机电产品的出口,有必要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六大主要市场的依赖性进行分析,并解释中国机电产品对六大市场出口增长的路径实现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影响因素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制定机电产品出口政策对不同出口市场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面临着更多挑战。基于2003—2016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规模在时间上、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从出口强度看,中西部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依赖性相对更高。政策层面,环境规制短期内会抑制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规模,但其长期效应相对有限。企业层面,污染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与本地的技术关联越强、复杂度越高,越不容易受到地方环境规制压力的负面影响。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政府需动态调整环境政策,采用因地、因时制宜的治理模式;企业需有意识地推动生产技术更新与产品质量升级,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日益扩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福建出口企业的影响,福建省财政厅日前调整原有的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大幅提高了福建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上海物流》2008,(1):5
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的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自去年12月27日实施至今已取得成功,上海通用汽车、振华港机、美蓓亚精密机电等5家高资信企业“足不出户”就可报关,数秒钟便可收到海关放行回执。上海海关副关长1月3日称,今年通关无纸化改革将逐步扩大到上海海关所有出口业务现场,并适时向进口领域延伸,上海口岸40%的进口报关单、60%的出口报关单都将纳入无纸通关和快速验放的范围。他表示,在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成熟后,上海海关将适时把改革试点逐步推广到区域通关、转关运输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财务与会计》2010,(4):5-6
国家外汇管理局不久前召开会议,明确了2010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六大重点工作:一是实施进口付汇核销改革,使正常企业的进口付汇基本退出核销程序,同时继续推动出口收汇核销改革,努力促进贸易便利化。二是开展出口收汇存放境外政策试点,允许境内机构一定比例或全额的出口收汇存放境外运作,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三是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7.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日前在服务贸易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探讨制定《服务进出口管理条例》,制定《重点服务出口领域指导目录》,推动出台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并出台新一轮服务外包促进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服务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导致服务进出口逆差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UNCTAD STAT公布的数据,探究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的引致效应,并借助服务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方法,进一步明确引致效应的动力来源。分析结果显示,服务进口对服务出口存在显著的引致效应,服务进口种类、质量和数量边际的增长有利于服务出口份额的增加,服务进口质量边际的增长有助于提升服务出口质量;服务进口通过提升国内服务供给者生产率来推动本国服务出口,这种影响渠道在服务进口质量及数量对服务出口的引致效应过程中表现明显;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服务进口的引致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对于中国扩大服务进口,推动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要借鉴服务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调节进口增长来源,完善产业基础环境,并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完善服务进口要素调节机制,保障服务进口引致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我国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弊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显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政府决策部门拟通过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努力扩大进口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政策目标。然而,新一轮进口鼓励政策主要围绕扩大消费品进口、拉动内需展开,进口对产业升级的间接作用尚未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重  相似文献   

10.
财经     
《经营者》2006,(2):10-10
中国政府发布家禽行业新政策;中国2005年GDP有望居世界第四;发改委调整高耗能产品出口政策;2005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9.4%;中国仍为韩最大出口市场;中国拟出台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依存度似高实不高,且存在明显的结构性不平衡."十二五"时期,我国出口增长仍面临明显的机遇,出口仍有可能获得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对于我国而言,不应追求出口依存度数字上的下降,而应抓住我国外需扩大的机遇,顺应我国出口增长的趋势,加快出口部门的结构性调整和出口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提高一般贸易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经济环境和外贸政策被重新调整,是绝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从未有过的艰难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巨大压力和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2009年出口企业环境不容乐观,出口企业是依赖于环境改善和政策利好维持企业运营,还是依靠自身能力改善和战略调整谋求发展?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中外物流》2006,(9):53-53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属结构性调整,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政     
《厂长经理之友》2012,(1):136-137
广东11月进出口情况迥异 海关广东分署日前发布外贸统计数据显示,出口大省广东11月进、出口情况各不相同,出口增长5%创两年以来新低,而进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广东扩大进口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经济统计》2009,(9):36-37
《上海证券报》9月7日刊载梁达的文章。作者认为,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在关注出口形势的同时,也要把精力向扩大进口转移。尤其是要利用贸易条件改善、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进口,改善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上半年,本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71.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其中,出口426.62亿美元,增长26.4%;进口445.04亿美元,增长6.6%。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一是进口增速明显放缓,贸易逆差规模逐步缩小;二是一般贸易出口增幅高于加工贸易;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本市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五是对美、欧主要经济体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李富 《现代企业》2013,(10):71-72
一、二战后到20世纪末日本贸易政策演变 1.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开始制定“产业合理化”政策,重点支持了钢铁、煤炭、海运、电力、石化、合成纤维等行业,以振兴本国产业。体现在贸易政策方面,推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对进口实施较高关税和重要产品实施配额制,截止到1960年,日本60%的产品都实行进口配额,此外还对进口物资和技术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把外汇集中用于政府支持的产业;同时限制外国的直接投资,减弱来自外部的竞争,保护本国企业;大力促进企业大型化和集团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并通过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给予这些行业低息贷款,设定了出口创汇免税制度和出口信用保险等,以鼓励本国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外物流》2007,(11):50-50
国内货物进入物流中心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物流中心内的货物进入内地,视同进口。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的《关于保税物流中心(B型)扩大试点期间适用税收政策的通知》作出上述规定。  相似文献   

19.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为了推动和鼓励本国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贸易和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对本国出口企业在执行出口合同中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提供经济保障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随着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外交、外贸和产业中的作用已逐步得到认同和接受。出口企业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为出口业务保驾护航,争取出口业务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将出口企业做大做好。  相似文献   

20.
实施出口推动战略,就是要鼓励企业扩大产品出口,让企业跻身国际机电市场直接参与竞争,促使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并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素质提高,有效地推动区域机电工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的形成。本文试就实施出口推动战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作粗浅探讨。一、市场形势与政策背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国际分工之中。世界机电产品市场十分活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发挥其优势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