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Q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它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内容,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具有多义性,因而其艺术魅力是长久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阿Q的"精神胜利法",都能发现它与我们当代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再读这部作品,我们仍能获得很多启示,引发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是有关话语理解的一种理论,它主要以自然性言语交际中的话语(如随意言谈loose talk)为分析对象。本文针对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中的阿Q性格特征运用关联理论对其是“精神胜利法”还是严重的投机心理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论述阿Q基本特征就在于他作为阶级地位的人和思想观念上的人一种不合理的分离,即命运、肉体上的阿Q与精神、行动上的阿Q之间的矛盾。鲁迅先生借这位雇农阿Q扭曲、悲惨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典型,勾画了一个未经革新的“民魂”的代表形象。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创作独具艺术魅力与文学效应。他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而且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小说《阿Q正传》最充分、最完整地体现了鲁迅从事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揭出疾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历来有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傻瓜"形象,文章即是通过对《傻瓜吉姆佩尔》与《阿Q正传》中的两个"傻瓜"形象吉姆佩尔和阿Q的比较,意在发掘人物身上的丰富内涵,以此突出辛格与鲁迅两位作家不同的精神特性。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代表作<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么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式的杰作.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新的"阿Q"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9.
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其著名小说《阿Q正传》刻画了旧时代中国人的人生,剖析了中国人的魂灵。其小说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民代表,蕴含着深广的精神意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个大画家,他用白描或细描的手法为我们描摹出许多典型的人物。其著名小说《阿Q正传》刻画了旧时代中国人的人生,剖析了中国人的魂灵。其小说主人公阿Q就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民代表,蕴含着深广的精神意义,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意义上,人的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存在在他与其周围世界的总体关系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动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作为主体时所具有自主性、自觉性以及选择性。在被法律统摄着的现实社会,当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时候,人的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就在社会主体之法权主体地位当中得到了体现。正是凭借这种法权主体地位,在民事诉讼活动当中,当事人也就成为了诉讼程序的主体,其种种程序需求以及由此产的程序利益理所当然地需要得到充分的等重与关怀,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产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主义时代,"裸贷"这一社会现象,透露出来的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有其感性化、符号化、意义化的消费文化特征。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协调好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成了消费社会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富兰克林的代表作《自传》中所倡导的十三条美德典型地反映了韦伯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富兰克林伦理品格中的自利、理性和受约束性使他成为亚当·斯密笔下理想的经济人形象,道德和经济行为完美的结合使他迥异于身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的"现代经济人"。  相似文献   

14.
阿Q的性格包括国民劣根性与自我超越性两个层面,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本文从自我超越性的角度重读阿Q,使读者看到在激烈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中,阿Q自身已开始解体、衍变,并流露出弱者的生命意识,显示着自我的尊严与价值。如果说把阿Q作为国民劣根性的典型来批判是为了反思中国文化传统,那么,提出阿Q性格中的自我超越性便是为了引发我们思考中华民族超越停滞、重新树立民族信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早前记得一个传说,大意是说苏东坡的朋友佛印把苏东坡看成像“佛陀”一样高尚,头上有一顶光环.而苏东坡则正好相反.说看到佛印就像“一堆狗屎”,事后苏东坡沾沾自喜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夫人,却被大大讥讽了一顿,苏夫人说:佛印是心中有佛,所以,看谁都会见佛:而你呢?心中不过是一堆狗屎。——我们有时会把类似“狗眼看人低”的话讲给我们受到委屈的保安员,保洁员们听,但这不过是现代阿Q的一种精神胜利法,因为我们也懂得,如果真的陷入了这种笑话的快感当中.那么我们和问题业主究竟谁是“狗屎”就会成为一种“鸡生蛋,蛋生鸡”那种永远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循环关系。不过言归正传——最终,我们——我们物业管理者和业主们——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6.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从教60多年来,他追求真理、笔耕不辍,长期致力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学者风范和君子人格,获得了学界同仁和学生的深深敬仰。这是他的学术自信、学术探索与表达的教育情怀、强烈的学术使命感与责任感、沉思后言说的学术原则等学术精神的凝结。每一位年轻的学人都应该学习先生的学术品格,将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优良学术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村法"是民间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研究中国农村的重要切入口。"村法"是指村民集体组织中形成的有关集体和村民活动的规则、习惯的总称,包括正式法和习惯法两方面内容。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二元并存是乡政村治中的"村法"最显著的特征。它反映了国家法与家族法(宗族法)的相互作用关系,体现了国家和村内地方性力量博弈的竞争性均衡。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FASB与IASB联合趋同框架(初步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联合趋同框架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双方妥协的产物."初步意见稿"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上升为基本(主要)特征是科学的;但相关性不是首要质量,可靠性(如实反映)才是."征求意见稿"将及时性从相关性中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一个辅助特征也是可取的,但将可验证性从相关性移出是不妥的,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降为辅助质量更不可取,其彰显了FASB的强势.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重生"和"重死"的思想传统均由来已久。不论是对慷慨赴死、追慕仁义者的赞叹,还是对忍辱成志、快意人生者的感佩。古人的"重生"和"重死"都反映出"人"的"自重"精神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这也是"重生"和"重死"现象受到太史公重视的终极原因,至于"自重"精神的觉醒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是通过"重生"还是"重死"表现出来,只是途径上的差异,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区别。而太史公能对此特别重视,除了他的写作理想使然,还和他曾于困辱面前经历生死的抉择,并曾对此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是少数有天赋的说话人或作家的专利,而是书面语和口语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因而,隐喻成为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成为思想交流的一种工具。通过人类所共有的基本隐喻,读者能够体味作者用语言构建的世界以及其中人物的生活感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主题。论文以《阿拉比》为蓝本,透过乔伊斯所谓"处心积虑的卑琐"的语言来体会他用语言构建的都柏林和他赋予人物的"精神顿悟",从而领会都柏林人精神瘫痪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