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的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五个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运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具有机动、灵活,风险小的优点,适应现阶段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需要。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一直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推广,再贴现政策工具的作用也不尽人意。今年以来,人总行就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以及贴现率问题数次发,这表明中央银行将注重运用再贴现这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逐步增强其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力  相似文献   

3.
对现行贴现利率和市场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票据业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企业新的融资渠道;许多商业银行也以此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当前我国贴现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中央银行应适时调整再贴现利率。并对贴现市场进行管理和调控。  相似文献   

4.
2013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时出现了明显的利率回滞现象,传统的流动性供求分析框架难以解释。本文基于冲击不确定性、银行多样性和不完全的中央银行融资可得性假设,从微观出发构建了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流动性供求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突破合理水平时,中央银行应投放大量流动性至阈值水平,改善融资可得性,使利率快速回落。中央银行的适宜工具是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为此需要提高其透明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圆 《开放时代》2001,(2):27-29
在取消贷款限额控制之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最主要政策工具是法定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以及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要求。上述手段的有效运作,要求利率标准的合理化或其信号的无偏性。我国目前的利率体制仍沿袭由中央银行集中管理的机制,利率作为企业、银行与财政的连接点,不能正确反映全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增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运行状况及其约束机制 自1979年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政策在我国的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操作时间短,加上社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具有特殊的动作机理和特殊的功能效应,本文试图从我国再贴现政策的功能效应入手,研究制约其效应发挥的因素,探索如何更有效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途径,以达到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增强货币下降政策可操作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的利率结构的核心是基准利率的建立。我国应选择再贴现率作为基准利率,并通过发展票据市场、取消信用再贷款、改革再贴现政策、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等措施来培育、强化其基准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斌 《当代经济》2003,(10):46-46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渐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在今后两年内应继续按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次序,在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金融市场的国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支农再贷款利率等层面取得重点突破.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要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结合再贴现利率调节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促使其均衡发展;国债利率可以率先实行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则应通过扩大拆借网络和交易量,逐步发挥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债券利率和股票发行利率也应率先完全放开;同时,可选择市场基础较好的部分地区,进行人民币大额定期存款利率浮动和贷款利率上限管理的试点工作,争取5年内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9.
所谓利率市场化(西方国家称“利率自由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货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  相似文献   

10.
再贴现作为央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近些年来得到恢复和较快发展,人民银行通过再贴现的导向作用,积极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助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相对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因其主动性、灵活性和微调性而备受各国中央银行青睐。尤其表现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方面,美国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3,(3)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了货币供应量M2、利率与股市变动的关系,并得出在当前利率未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种方式影响股票市场,但货币供应量M2更有效,调节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对于货币当局调控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率逐渐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水平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泰勒(Taylor 1993)根据多国的数据模拟结果发现,根据产出和物价水平与设定目标值之间的差距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最有利于央行保持产出与物价稳定,泰勒用一个简单的政策规则来说明货币政策的制定,即著名的“泰勒规则”(Taylor rule),其模型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以来 ,我国货币供应的实际值一直达不到到货币供应的目标值 ,可供性不足。出现这种情况 ,既有货币供应目标本身的问题 ,也有外部环境问题。要提高我国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可控性 ,中央银行必须扩大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活动范围 ,进行相应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王宇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15,(2):43-56,124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还要求利率调控方式的市场化。随着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发挥利率价格机制的作用,明确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货币政策实现由数量为主到以价格为主的调控方式转型。本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说明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和比较各国实践经验,分析了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整为手段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在对中国主要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和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还就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选择和利率调控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两种工具与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这两种货币工具来分别设定满足双重目标要求的货币政策规则.在规则约束下,利率对通货膨胀偏差的反应程度要高于经济增长偏差,而基础货币对经济增长偏差则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基础货币规则能够实现逆经济风向调节,而利率规则却表现出顺周期调节特征.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目标时,可在规则中将两个目标值设定为点或区间,由于点目标在操作中缺乏灵活性,所以,适宜将目标设定成一个区间.在货币工具规则的选择上,基础货币规则要比利率规则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琪  任红艳 《经济师》2002,(5):215-216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 ,电子货币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从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异同点分析入手 ,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电子货币将淡化货币需求动机的界限 ,减少利率的变化幅度和浮动时间 ,缩减货币供给的交易成本 ,削弱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金政策的影响 ,使公开市场业务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8.
1.反经济周期的“避震器”。现行货币政策已不再把贷款规模控制这一行政手段作为调控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而改为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和利率等货币的政策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但在金融监管制度下,为了逃避管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活动,而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与货币供给量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使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以期研究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的相互关系,检验货币供应量这一中间目标在我国中央银行调控证券市场过程中的适用性.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和M0、M2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证券市场价格可以用货币供应量M0和M2来解释,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不是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供应量和证券市场价格存在的长期稳定的关系,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证券市场的中间目标,灵活调控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