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现代陈列设计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专业特征.本文论述了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博物馆陈列设计包含下列三个基本特征:双重思维性特征、多维性特征和综合艺术性特征.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具有独创性,保证陈列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陈列设计大体分为陈列艺术设计和陈列大纲编写两大部分.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也正从“以物为本”朝着“以人为本”发生时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守梅 《魅力中国》2014,(3):101-10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已不仅仅是收藏物品和保留历史的作用,新时代的到来要求博物馆开始为更多的学者或游人开放,让他们参观展示品的同时,更让他们了解展示品的艺术性、文化性、观赏性。本文通过对当今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和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博物馆陈列设计对博物馆综合艺术效果和文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瑞雪 《理论观察》2012,(2):127-12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我国的展示设计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陈列的形式设计,是展示设计学科中的—大门类。近年来,文博界涌现了一批年轻的,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他们为拓宽陈列形式设计的新思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一批构思新颖,形式独特,个性化强烈的精品陈列相继问世,代表了中国博物馆陈列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鑫 《魅力中国》2014,(6):101-102
情感的传递以及是否能够运用陈列特有的方式达到向广大观众进行情感传递的艺术水准如何,最终取决于形式设计人员在陈列设计过程中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情感的传递方式以及陈列内容的载体都是通过博物馆陈列艺术形式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通过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就可以体会出其特有的情感因素以及独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岳红阳 《魅力中国》2013,(14):42-42
在博物馆的多种功能中,最能体现沟通文化桥梁作用的是陈列展览。综观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工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博物馆陈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做好博物馆的陈列工作,以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志鹏 《黑河学刊》2014,(6):135-136
博物馆的陈列设备,是陈列工作实施的具体器具。它的设计思路,关系到文物的安全、使用的便利,它与观众视觉效果也有着直接的关联,同时还要与博物馆的性质、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这就要贯彻经济、实用、审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例,阐述了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介绍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和展陈设计的空间布局。在展陈形式方面,其特征是:遗址与室内陈列相融合;充分体现博物馆主题;合理使用室内陈列灯光与色彩;合理运用辅助设施。在空间布局方面,其特征是:空间展线的灵巧变化;现代空间占领手法;空间展示形式多元化,高低层次分明;展示空间扩大化;利用科学技术让文物展示不再是单调的陈列方式。  相似文献   

8.
欧阳万晓 《魅力中国》2013,(29):282-282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人们人文素质,文化品住和陶冶情操,而且它充分的反映了社会文化、历史、科学技术、艺术等作用。本文在对我国博物馆及陈列展示设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对如何进行有效创新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实际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个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包头博物馆新馆的开馆.既给包头博物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带来了新的更大挑战。所谓机遇,即新馆建设完全按照博物馆的功能而设计;所谓挑战,就是面对博物馆过去取得的骄人业绩,将给博物馆的重建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就包头博物馆新馆陈列设计谈几点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变为更具信息化和个性化的工作形式,也更趋向于服务性质和学习型的方式变化。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变化中要尊重其规律,将陈列展览的社会影响力放在重要位置,参照陈列展览的知识与百姓的接收知识程度,选取合理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传达知识方式,使百姓能够欣赏到众多品质优秀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与此同时,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分量的是文物,要想使文物和大众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就要大力提升对文物艺术性、情感性以及文化性的渲染,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通俗性与知识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任川 《黑河学刊》2007,(2):50-51
在陈列艺术的形式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一个陈列形式设计人员来说,正确认识、熟练运用色彩是陈列形式设计是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平时多积累生活,苦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色彩感,力求把陈列形式设计好,达到使观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丽芬 《黑河学刊》2011,(4):175-17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始,蜡像艺术被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陈列形式引入到我国的博物馆陈列中。它以其特有的属性与独特的陈列方式满足了社会科学类博物馆展览的陈列需求,按照一定的陈列原则将博物馆“三E”原则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呈现出无声胜有声的展示效能。  相似文献   

13.
赵琦 《魅力中国》2014,(14):294-29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技术化的世界,博物馆陈列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革新,力在借助科技的力量去传迭更多的信息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历史文化,关注我们的过去到现在一直珍贵的影响资料,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分析了陈列科技化的具体体现,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瑞雪 《理论观察》2011,(2):149-150
博物馆陈列的形式设计,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纯艺术的创作。因为它所呈现出来的作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设计的文案、效果图、施工图:二是实施完成后的实体。一个陈列设计作品的产生,既是设计师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群体合作的结晶。而设计师在整个过程中,犹如电影创作中的“导演”,交响乐团中的“指挥”,战场上的“将军”,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所以,设计师艺术修养的品位和他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关系到陈列设计作品的成败优劣。  相似文献   

15.
米玉梅 《发展》2010,(1):58-59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终身教育”成为时尚的今天,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场所。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又有别于其它文化教育事业,它是通过收藏和征集的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形象化的陈列展览,传播历史文化知识。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业务活动和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主要通过陈列和展览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高峰 《中国集体经济》2012,(2X):128-128
<正>对于博物馆来说,陈列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是博物馆向社会进行藏品展示以及研究水平的载体。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融合了美术、摄影等题材,可以说是一门融合性的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完美的表达出来,就必须理性思维和艺术设计形象思维进行完美的结合。那么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要遵从那些法则呢,文章对此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齐鑫 《理论观察》2007,(2):192-192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收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存、自然标本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以物作为历史文化和自然界的载体,对群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有着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起到其他文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一、博物馆具有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功能博物馆根据藏品和基本陈列的内容不同,划分为多种类型。就其总体功能而言,博物馆具有收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研究、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陈谷昕 《理论观察》2014,(7):185-186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通过举办陈列展览来进行的,所以博物馆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以实物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陈列展览,然后才能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因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具有以下特点:以陈列展览为基础,受陈列展览的制约,但同时又对陈列展览有反作用,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脱离博物馆的性质职能,必须注意社会性和群众性。我们要转变观念,力求主动,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同时,探讨齐齐哈尔博物馆的旅游发展对策,推介齐齐哈尔市以渔猎文化为代表的嫩江流域多民族聚居的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19.
田春风 《魅力中国》2014,(22):33-33
本文详细介绍了现代人们的观念正不断的转变,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许多博物馆重收藏和研究,忽视陈列的重要性,而博物馆与观众的接口往往在于陈列,使博物馆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觉醒与超越文化的完美体现。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觉醒后,熟练地运用人性化、多元化和文化装饰主义以及新旧糅合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段,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超越性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