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书玉 《活力》2014,(19):55-56
玉米自引入我国之后一直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作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经济作物,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对于产量的增加也显得尤为必要。这就有赖于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对于新技术坚持不懈的推广。本文从土壤条件、种植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三个方面选取三种玉米增产种植新技术,对三种技术进行介绍,概述操作方法,探讨技术对于玉米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并且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市场调研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如何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能够将人才战略变成企业资本。雇主品牌的诞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何在我国这样特殊国情中塑造好的雇主品牌,本文会从几方面进行论述,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吉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实  王长坤 《民营科技》2011,(10):196-196
吉林省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世界上第二大"黄金玉米带",种植玉米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竞争激烈,玉米销售困难的今天,必将对我省的玉米生产产生及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吉林势必要从新审视和开创我省玉米生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作者是一个普通农民,在其多年玉米种植实践中发现玉米双株紧靠种植法高产优质,打破了传统的玉米单株种植模式。利用双株紧靠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其玉米的产量惊人,双株紧靠种植法将是玉米种植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将会使中国农业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王军 《民营科技》2008,(1):83-83
玉米作为我国第三大种植作物,其机械化收获已经在我国各地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预计今后几年玉米的机械化收获规模及水平会出现长足的发展。论述了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几个阶段,根据入世后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前景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作者是一个普通农民,在其多年玉米种植实践中发现玉米双株紧靠种植法高产优质,打破了传统的玉米单株种植模式.利用双株紧靠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其玉米的产量惊人,双株紧靠种植法将是玉米种植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将会使中国农业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耿秋颖 《科技与企业》2014,(13):394-394
我国是世界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的饱餐问题。我国种植的粮食主要是水稻,小麦也是粮食种植的主要方面。小麦的种植是否能获得丰收,除了天气原因,还有就是人员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在小麦早期就要实施管理措施,对小麦早期会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本文主要介绍小麦早期病虫害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在我国现有的0.93亿公顷耕地中,玉米面积约为0.24亿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5。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2004年东北四省区玉米产量之和为49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省,200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达到18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37%。根据玉米市场的需求,玉米可分为饲料用玉米、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口粮玉米、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爆粒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和转基因玉米等。目前我国玉米加工主要方向是食用、淀粉加工、饲用。我国玉…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含有很多的微生物,而且对土壤的生态体系有着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连作条件下不同农业措施对玉米田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土壤微生物可以直接参与土壤的反应,而且可以很好的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经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施肥以及种植措施在连作条件下对玉米田的土壤微生物影响很大,掌握这些信息,农民可以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以及施肥制度,从而可以增加我国玉米粮食的产量,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霍玉生 《科技与企业》2014,(21):180-18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推动我国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先进的技术,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本文从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角度出发,先分析了玉米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的优势,然后重点探讨了其种植要点。  相似文献   

11.
张立友 《科技与企业》2014,(16):442-442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由于玉米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较高的糖,所以在生长的过程中就成为了病虫害首选的对象。面对我国在玉米种植面积的而不断扩大,通过对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将有利于玉米的种植。  相似文献   

12.
如今,锦州已成为东北、内蒙古乃至全国、世界粮食物流的重要节点。锦州市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纲要已出炉,锦州将建设成为辽西粮流中心和东北经济区第二大粮流中心。据悉,锦州是辽宁省三个产粮大市之一,地处全球玉米种植最佳纬度带,以玉米为主要品种的粮食总产量在170万吨左右。200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明确指出:"深化粮食体制改革,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新情况,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涌现.粮食企业将如何应对,本文联系我县粮食行业的实际,就在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一项基于优良种子基础上的玉米单粒种植新技术,正在吉林等我国玉米主产省份大力推广。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效提升我国玉米单产,并节约农民种植成本。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玉米种植法是采用一穴多粒的方式,在一个穴里播种三到四粒种子,根据种  相似文献   

15.
王亚峰 《活力》2013,(15):94-94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拥有粮食品牌建设的资源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建设。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以“北大荒”、“梧桐”、“五常”为代表一些粮食品牌.但粮食品牌建设也面临一些现实和突出的问题。因此.研究黑龙江省品牌建设问题.对于打造黑龙江省粮食品牌.壮大黑龙江省粮食经济意义重大。一、黑龙江省粮食品牌建设情况 (一)粮食生产及加工产业带的初步形成带动了品牌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围绕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等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已基本形成。即初步形成了哈尔滨、绥化、佳木斯、农垦东部、中南部水稻加工产业带.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为主的玉米加工产业带,哈尔滨、齐齐哈尔、双鸭山、绥化、农垦为主的大豆加工产业带,西北、东北部小麦加工区等。粮食生产及加工产业带的初步形成带动了品牌建设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些粮食品牌。其中以“北大荒”、“梧桐”、“五常”为代表的中国名牌产品.以及东北优质粳稻、非转基因大豆闻名国内和世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种植实际产量以及品质,有助于促使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现状,深入探讨和分析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实践与应用策略,以期推动玉米种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玉米要获得高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在此论述了高产玉米各个环节栽培技术,将对农民种植玉米增产、增收、增效起到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桥》2002,(6):25-26
特种玉米种植主要是利用鲜穗,采摘后的鲜穗可直接进入市场销售,也可软包装加工和软包装速冻加工.特种玉米的种植受季节限制,鲜穗采摘后若不能及时销售会降低品质,异地长途运输也会造成品质变化.为防止鲜穗品质降低,反季节长期供应市场,以及为方便用户食用,增长贮藏期,在力求保证原有风味的前提下,对特种玉米鲜穗进行加工,以提高其商品价值和增加经济效益.一年四季供应市场具有原来形态、色泽、风味的鲜嫩特种玉米,既可以直接食用,亦可以做成各种风味玉米制品,成为宾馆、快餐店、饭店、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并为农户、加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粮食产品质量低、优质产品资源不足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稻谷》等8项粮食国家标准已于年前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并将于2000年4月1日起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部前不久才标准的制修订情况进行了通报c这项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稻谷》、《小麦》、《玉米》,推荐性标准《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饲料用玉米》、《淀米发酵工业用玉米》。稻谷、小麦、玉米是目前我国按保护价收购的主要粮食品种,原有的国家标准是1986年制定的,距今已有13年之久。在此…  相似文献   

20.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果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北方气候特点,在玉米种植中应结合气温、雨水、光照等气候特点,合理选择种植方式,优化种植过程,做到科学种植,保证玉米种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从目前北方玉米种植过程来看,虽然有一部分北方地区的玉米种植获得了高产,但是距离科学种植和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