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科技企业是以集中开发异质性人力资本获取创新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分为专有性和专用性,企业人力资本治理的要求是通过一系列制度、管理措施激励并约束专有专用性人力资本。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治理模式与传统企业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企业激励制度演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泽 《开放导报》2006,(4):100-103
古典企业的契约理论强调非人力资本的优势,是公司治理的权力主体,人力资本则居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国有企业中,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产权残缺。然而这些特征正在发生变化。现代企业的激励制度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股权激励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斌  兰玉杰 《特区经济》2006,(12):181-183
由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现代股份制企业,在整个企业变迁过程中,企业家人力资本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不同模式和相机治理直接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受激励水平、程度以及企业治理效率。本文从历史、现实的逻辑对3种典型的企业形态中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进行考察,并提出现代股份制企业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安排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安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人力资本治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除了知识、技能等之外,有价值的信息和社会关系也是其重要的内容,并以专用性和专有性两个维度从性质上把人力资本分为六类,而人力资本的内客和类型的可变性是其重要的特性。我们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人力资本开发的装置,而企业人力资本治理就是要在充分开发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将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本转变为企业专用性的非专有性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轮岗制度和合同制度等都是治理企业里的人力资本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志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85-89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的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市场治理机制指标纳入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中进行评价,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本产权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构建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用性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决定企业发展空间、路径和边界,支撑企业竞争优势,基于此提出了人力资本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人力资本的积累战略、人力资本整合战略和积聚战略。  相似文献   

10.
产权作为提供专用性投资激励机制的缺陷和通路管制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瑞龙和杨其静(2001)尽管看到了新经济的兴起和新型企业的出现对现代主流企业理论的挑战,但未能建立解释上述现象的正确途径,我们认为,企业与人力资本“互补性”的形成从根本上是由专用性投资导致的,并进一步成为实施对企业关键资源的通路进行管制的前提,因此,专用性投资仍然是个体分享企业剩余的讨价还价能力基础,选择具有负面效应产权作为提供专用性投资激励的机制。专用性投资会降低个体分享企业剩余的讨价还价能力,而通路是比产权更好地提供专用性投资激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瑞霞 《特区经济》1997,(12):54-54
<正>公司制企业是以资本集合为基础,产权关系十分明晰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产权构成的多元化,决定了不能再像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那样由出资者直接进行管理,而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统治和管理。改革实践证明,能否选择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不仅直接影响着深圳特区国有企业未来的增长和发展,而且也决定着深圳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与败。因此,把特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的讨论摆在重要位置上,一直是特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曾萍 《改革与战略》2007,(6):125-128
治理结构对于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传统的企业治理逻辑进行了梳理,并构建了一个修正的企业治理分析框架.按照该框架,人力资本特征对于其所有者在公司治理谈判中的谈判力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本各项特征也将动态的变化,从而引起其所有者的谈判力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高科技企业必须根据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参与企业治理各方所拥有资本特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内在矛盾的结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使然。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契约中外在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性制度安排,是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受股东委托由董事会代理管理,随着两权分离和法人产权的出现,典型的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之间,就会产生权力分割与分配,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了公司的一系列财务问题.本文将以浙江巨化股份为例,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张志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42-145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内在矛盾的结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使然.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契约中外在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性制度安排,是激励与约束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决定因素分析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一是产权论,它侧重于从产权界定、产权结构优化及由之决定的利益激励机制角度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中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其二是超产权论,它侧重于从市场竞争与企业治理机制方面去探讨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中心观点是市场竞争激励是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而本文作者却认为,现代企业的绩效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内部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在“敲竹杠”模型中引入员工就业不稳定性,分析了员工就业稳定性与专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认为员工稳定性的就业预期对于企业进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激励;而企业在培训后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对于员工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也是一种激励。文章还通过东莞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这些结论进行验证。同时,提出了提高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和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主要包括:改进户籍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等政府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8.
现有理论对企业合约中人力资本个人产权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交易关系的解释值得商榷,因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被不恰当地分解。该文在明确界定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和人力资本企业产权内涵的前提下,基于合约理论,针对"资本个人产权分解论"提出了"资本产权转换论"的观点,认为投入企业的人力资本个人产权并未发生分解,而是转化为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以此为前提,人力资本个人所有者获得与其人力资本价值相当的企业权利。文章最后讨论了企业实践中人力资本个人产权与人力资本企业产权之间的主要转换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人甚至称其为人力资本时代。这一根本变革对传统的企业产权及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企业的产权结构中,货币资本一统天下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人力资本开始拥有了部分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产权归属、治理机制、市场竞争等方面探讨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主张通过产权的明晰界定、产权结构的优化配置、治理机制的完善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培育来改变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文章旨在对论述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经典文献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