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之回顾建国初期,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实际上只有胶合板一种产品,人造板企业仅有17家小胶合板厂,1949年,全国胶合板产量不到1万 m~3。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就是在这种缺乏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基本没有设备制造的基础上开始起步的。在“一五”时期,从日本、原苏联、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引进了胶合板生产主机,改建和扩建胶合板厂,硬质纤维板生产是50年代末由瑞典和波兰进口设备而开始的,软质纤维板工业在60年代中期由我国自行研制5000m~3湿法工艺和设备投入运行而起步;中密度纤维板创始于80年代初引进美国先进设备运行;刨花板生产虽然早在50年代末期就开始由我国自行研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人造板发展概述我国人造板发展至今有40多年历史。到目前为止,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人造板市场仍然是以老三板(胶合板、硬质纤维板、刨花板)为主。随着森林资源日趋紧缺,大径级木材也不断减少,新三板(即组合胶合板、华夫板、定向结构刨花板)必然会代替老三板。40多年来,我国人造板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以胶合板为主导产品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人造板工业唯一的重点产  相似文献   

3.
我国纤维板工业自1958年起步,到1981年已投产270多个纤维板厂(车间),年产量近48万吨,占全国人造板产量的58%,形成遍布28个省市的新兴工业。生产每吨湿法硬质纤维板要排出废水50~80吨,每年排出废水的总量可达3000万~4000万吨,对河流、湖泊和农田造成大量污染,需要缴纳巨额排污费,甚至有的厂被迫停产。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对排污的控制必然愈益严格。因此,废水能否得到合理处理,实际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我国纤维板生产发展状况和生产能力的分布情况。指出自2003年起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生产国,其中中密纤维板增长速度最快,2007年纤维板总生产线达到598条,生产能力2620万m3,2007年超过100万m3的有山东、广东等10省区。因原料、资金和市场等因素,华东和华南地区纤维板生产发达活跃,人造板工业分布极不均衡形成东强西弱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的若干对策许开发建国前,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只有十几个胶合板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机器破旧,生产效率低,技术十分落后。经过40余年的努力,人造板工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1986年胶合板达到61万m3,纤维板达...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全国人造板行业捷报频传:8月5日,年产中(高)密度纤维板82万立方米的全国人造板行业领跑者——浙江丽人集团与德国迪芬巴赫公司合资3.8亿元在丽水建成投产了我国第一条2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8月28日,中国包装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的优秀企业、国家高新企业——江苏大亚集团公司进军中国人造板业,总投资5.5亿元,建成又一条20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引进生产线,并力争在3至5年内投资50亿元,将大亚木业建成一个拥有13.3万公顷速生林基道,300万立方米人造板制造中心,50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800万平方米实木复合地板和2亿美元出口家具的世界级森工企业集团。业内人士认为,引进先进生产线的涌入,标志着——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举办的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500家最优企业中,由林业部与福建省合资建设的我国第一家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的现代化企业福州人造板厂,以90.18分的综合分数居第3O6位,成为全国人造板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福州人造板厂是全国首家弓l进美国年产5万。’中℃度纤维板成套设备的大型木材综合利用企业,也是福建省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引进初期,由于在配套、平衡和联动上出了毛病,加上当时技术消化和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试生产期间生产线故障频繁,竣工投产前的1985年,设备故障停机率高达42%,…  相似文献   

8.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选取中国、德国、波兰等11个国家的1994-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纤维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板人均消费量、中密度纤维板出口额占纤维板出口额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比重、人均森林面积、其他人造板出口额和胶粘剂出口额对纤维板的国际竞争力有正面作用。据此建议:培育并扩大挑剔性纤维板顾客的数量、开发高质量与高附加值的纤维板、加强技术创新、加强生产原料的开发与利用、发展相关支持性产业。  相似文献   

9.
福建永安人造板实业有限公司是福建永安林业(集团)总公司与香港(永安)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项目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引进德国卡尔·申克公司成套薄型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设备,设计能力为年生产3万m3中纤板。该条生产线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彩色图文监测处理系统和自动报警管理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全新的连续平压生产工艺,可任意生产2.6-21mm不同厚度的板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回顾公司这几年走过的历程,主要经验有:1.提早进行职工培训,实行分片包机学习制度。2.掌握、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委成果办于1996年7月26日至28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主持召开了由西北人造板机器厂设计制造的15000m~3中密度纤维板成套设备现场演示会暨专家评议会.评议委员会由科研设计院、所,大专院校和行业管理部门等12名专家组成.会议期间,评委们参观了张家界人造板厂年产15000m~3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并听取了西北人造板机器厂关于这套设备开发研制的总结报告,湖南省林产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中密度纤维板产品质量的检测报告及张家界人造板厂关于该生产线的投产与设备使用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状况为切实解决我国木材和木材产品的供需矛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林区的采伐、加工和造材的剩余物,大力生产木片,开展小材小料加工,发展人造板生产。”近年来,东北林区的采伐、造材和加工剩余物的利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如黑龙江、吉林两省一九八○年利用“三剩”生产了纤维板25.7万立方米,刨花板1.8万立方米,比一九七七年分别增加0.6倍和3.3倍;黑龙江省一九八○年生产术片25万层积立方米,比一九七七年大约增加38%,估计今年的产量可达到40万层积立方米;还利用“三剩”发展了小材小料生产,为市场提供了急需的小木制品。黑龙江省一九八○年“三剩”利用率大约已由一九七七年前的20%,提高到25%左右,其中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造板贸易在林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通过G-L指数和GHM法计算发现:我国刨花板产业和纤维板产业以产业内贸易形式为主,而胶合板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人造板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运用H-K和F-K模型测算发现:规模经济因素、产品水平差异对刨花板产业内贸易影响显著,人均资本量的相对差异、产品垂直差异对纤维板产业内贸易影响显著,资源禀赋差异、规模经济对胶合板产业内贸易影响显著。从经营规模化、产品差异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水平,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密度纤维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期应 《浙江林业》2008,(11):28-28
行业概况 中高密度纤维板已成为家具、木门、工艺木制品以及包装行业不可缺少的原辅材料,且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如电子线路板等)。全国398家企业的近600条纤维板生产线大多保持正常或超负荷运行。2007年我国纤维板生产总量达2729.84万平方米(出口9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0.67%,其中中密度纤维板2498.64万平方米,成为全球生产MDF的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人造板及装饰材料行业景气向好。然而我国人均木材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9.8%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48.9%,人均人造板消费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1%。人造板及装饰材料需求空间大,产业政策利好。以城市化率、人均GDP和总人口为自变量进行测算,到2010年我国人造板市场需求将超过9000万m3,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之一,其产量约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10%,仅次于美国、巴西、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大豆在国际贸易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50年代,中国是大豆出口国,其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到80年代,开始进口部分大豆,但出口量仍大于进口量,在多数年份净出口都超过100万吨。然而,进入90年代,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发生逆转。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大豆生产下降。1993-1994年中国大豆总产为1531万吨,到1995-1996年降为1350万吨,1996年再降到1250万吨,不得不以扩大进口来平衡国内的供求矛盾。中国大豆减产多…  相似文献   

16.
我厂的主要产品是利用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生产硬质纤维板,设计能力年产3000m3,1994年(以下简称“上年”)实际产量5360m3,产品合格率92.91%。纤维板产值占全厂总产值的88.43%,其余产品为锯材、木制加工产品和少量松原木等。上年累计应交税金(不含所得税)667217.10元,其中增值税555649.83元,农业特产税50662.67元(其中收购环节50259.50元,销售环节403.17元),城建税27782.50元,其他地方税共计33112.10元。增值税明细帐反映销项税额895344.14元,进项税额转出2319.30元,进项税额342013·门元。与上年对比,新…  相似文献   

17.
<正>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林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省山地和丘林地有1.3亿多亩,根据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有林地75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78亿M~3,森林覆盖率43.2%。每年生产木材600多万M~3(含等外材和非规格材),生产松香7万吨左右,毛竹4000多万根,人造板22万M~3,还生产其他大量的林副土特产品,林业、森工年产值20多亿元,年向国家提供税利3亿多元,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广西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好势头,预测实现林业总产值210亿元,同比增长7%,比2000年增加近60亿元。其中林产工业发展尤其蓬勃,人造板生产能力在上年250万m3的基础上,将新增110万m3,预计全年全区人造板产量可突破200万m3,比上年增长30%。木浆造纸略有增长,松脂、松香、松节油等林化产品生产保持稳定,松香松节油深加工产量预计达到5.5万吨,比上年增长22%。作为广西林业的经济支柱,林产工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记者采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黎梅松局长:记者:广西的林产工业近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基地与企业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种植烟草约有三百多年历史,烤烟只有七十多年历史。目前,我国除上海、青海、西藏外,其余二十六个省(市,区)均有种植。五十年代中期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左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其中烤烟800万亩左右,1981年,烟草种植1135.5万亩,总产2994.5万担,比1980年增加367.6万担,总产量增加1300万担;与历史最高年1978年的1176万亩相近,总产量增加511万担。烟叶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卷烟生产的发展,1981年生产卷烟167万箱,比1980年增加151万箱,做到了当年产需平衡,略有节余,补充了库存,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资金积累。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广西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好势头,预测实现林业总产值210亿元,同比增长7%,比2000年增加近60亿元.其中林产工业发展尤其蓬勃,人造板生产能力在上年250万m3的基础上,将新增110万m3,预计全年全区人造板产量可突破200万m3,比上年增长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