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1-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2011年11月7~10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红珠山宾馆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闲暇时间分配与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城市的休闲气质。涉及的议题有:闲暇时间与休闲生活方式之间的变化;闲暇时间合理利用的意义与价值;国家政策对个人闲暇时间分配的影响;闲暇时间面临的挑战;闲暇时间与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城市游憩空间与价值;什么是城市的休闲气质;宜居与城市  相似文献   

2.
蒋艳 《旅游学刊》2011,26(6):67-72
居民社区休闲满意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文章通过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休闲满意度,这源于其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多的休闲时间、较小的生活压力、明显改善的生活环境等。就其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而言,分割的行政区划导致居民休闲满意度下降;参与度高的居民有较高的休闲满意度;职业和收入会部分影响居民的休闲满意度;休闲满意度受到生活满意度较大影响。为提高居民的休闲满意度,建议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提供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多组织免费的社区活动、尽快改革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3.
论休闲经济研究的理论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晨晔 《旅游学刊》2006,21(10):20-25
理论经济学走向科学化的历程至少有三重意蕴:数学化、符号化和心理学化,它直接导致对劳动时间的遮蔽和经济学的非人化.大众法定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居民休闲生活的繁荣,放大了人性的复杂性,澄明了生活方式对于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性,彰显财富之根--自由时间,从长远来看,迟早将孕育理论经济学的一场彻底革命,即由劳动时间根基转向自由时间根基.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让浙江乡村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也让浙江乡村居民的休闲生活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话题。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乡村居民休闲需求的满足是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路径。为深入研究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保障乡村居民的休闲权利,本文基于休闲制约理论,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以浙江乡村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浙江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乡村居民实现休闲权利的制约及其协商机制。研究发现,浙江乡村居民休闲权利的实现受制于个人内在制约、人际间制约和结构性制约,休闲制约在不同群体、个体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为了应对这些制约因素,政府和乡村居民采用了5种应对策略:嵌入式休闲、以文化人、主客和谐共享、出行条件改善和社交型休闲。本文认为,经济、政策、文化、组织和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不断改善,能够有效激发乡村居民的休闲动机和休闲参与,进而保障乡村居民的休闲权利。本研究对其他地区乡村居民休闲权利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促进乡村居民的精神富有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休闲与生活质量关系的量化考察:国外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瑞 《旅游学刊》2006,21(12):48-52
参与休闲活动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国内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然而这个观点更多地是从逻辑推演而来,还缺乏实证的量化考察.对休闲与生活质量关系的量化考察,涉及主客观两类指标的设置;而其最终价值在于帮助决策者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全面改善居民的休闲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宜居应宜闲:论现代宜居城市的休闲融入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宜居城市应该同时是宜闲城市,因为城市居民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和收入要求宜居城市充分发挥宜闲功能,宜闲是获得城市居民对宜居认同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外评选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宜闲问题在当前我国宜居城市建设和评价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今后在规划与建设宜居城市时,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居民居住、生产和休闲的关系.要注意将休闲理念融入城市理念,将"乐闲"规划纳入城市宜居规划,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城市产业发展规划,要重点发展社区休闲.让社区休闲承担起城市休闲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事件影响是一个衡量事件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内容,通常是从事件举办地居民感知的角度进行研究.鉴于感知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以杭州休闲博览会为例,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时间序列纵向比较研究方法来探讨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感知的变化.通过面向杭州市居民的两次抽样调查得到基础数据,基于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配对t检验得出:杭州市居民对休闲博览会积极因子的感知呈弱化趋势,对消极因子的感知呈强化趋势,文化资产在活动中得到策划者的重视,但居民对事件的认识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遂营 《旅游学刊》2006,21(12):9-10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休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也在逐渐增加,旅游休闲的需求在扩大,休闲旅游也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我国大众旅游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休闲旅游是一项对闲暇时间"连续性"要求很高的活动 闲暇时间的连续性是指连续可用的闲暇时间长度.当前,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需求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但是,不同休闲活动对闲暇时间的连续性要求却是不同的,有些休闲活动只需一个较短的闲暇时间即可,大多数日常休闲活动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国外城市休闲研究:特征、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衡量城市社会文明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尺,城市的进步伴随着休闲的发展。基于Else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对2000~2010年与城市休闲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类分析,研究发现,国外对城市休闲的研究多采用理论综述、问卷调查、模型设计与定量评价、GIS数据分析、视频跟踪描述、案例比较说明等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休闲理论、城市休闲价值与影响、城市休闲主体、城市休闲客体和城市休闲管理与保障等5大研究模块;基于地理学对城市休闲的研究占研究论文总量的25%,主要包括对城市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海滨等休闲空间的规划、开发,休闲项目评价管理等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城市休闲定位、城市休闲空间建设方向选择、城市休闲主体研究等方面存在研究内容的差异。城市休闲产业建设、自然与人文休闲空间规划及环境可持续问题、休闲旅游等是现阶段城市休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休闲研究动向与我国休闲研究主要命题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 《旅游学刊》2008,23(5):68-73
西方关于休闲学的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也已具备相当的理论与实践积累,成果颇丰,当前呈现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动向.我国休闲研究起步10年,出现了一批理论成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面临诸多与休闲相关的问题,休闲研究显得极为紧迫.本文借鉴国外研究动向与现实课题,尝试性提出我国目前休闲研究的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倩  楼嘉军 《旅游学刊》2006,21(1):40-43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递增,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在对市场调查数据进行翔实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市民在休闲方式选择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偏好进行了分析,并对由此形成的市民休闲方式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雪芬 《旅游学刊》2012,27(9):99-105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的素养和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空巢老人的比例在逐年迅速上升。充实和丰富空巢老人的日常休闲生活,乃是对他们最好的精神慰藉。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三大典型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抽样调查,得到605个有效样本,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空巢老人休闲生活满意度,来自休闲服务保障供给、不同休闲方式和休闲花费3个层面的9个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自身休闲生活总体较为满意;社区休闲服务供给对空巢老人最为重要;目前空巢老人多选择低成本、小活动半径的休闲方式;这一满意度基本不受其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的变动影响,但却与家庭收入用于休闲生活的多少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休闲俱乐部消费行为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广东省休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活形态理论研究俱乐部会员个人生活形态与消费者行为是否有相关联影响,以便深入了解俱乐部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性别变量不成立外,其余人口统计变量对生活形态各因素有显著性的研究假设皆部分成立;而通过卡方检验发现,除性别、学历变量成立外,其余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不同群体有显著性的假设皆不成立.文章最后提出了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五类人群休闲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刘捷  付玥 《旅游学刊》2006,21(12):17-2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休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视休闲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北京五类人群的调查与研究来了解北京不同阶层人群的休闲方式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们选择休闲方式的决定因素和制约因素,从而揭示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倡导不同阶层人群选择健康与积极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7.
也论休闲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06,21(10):12-19
本文是一篇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章.由于前驱者的开拓与努力,近年,中国的休闲研究和旅游研究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近一两年,却出现了一种舆论过热的现象,甚至有媒体炒作出了中国进入休闲时代的"新闻".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休闲、Leisure和Recreation等基本概念出发,寻找着国内外研究者的视野,从而提出应该加深对休闲内涵的理解的主张,其中包括如何根据UNWTO关于旅游的定义来认识休闲与旅游的异同等.在廓清了一些模糊概念之后,本论文便转入了中国是否进入了休闲时代的讨论,作者的观点是,判断是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必须有重大的标志或衡量的标准,而就目前中国居民真正拥有的休闲时间、经济实力及其消费趋向来考察,说中国进入休闲时代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jzen 1985, 1987) is offered a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Salient behavioral, normative, and control beliefs, theoretically the basic determinants of behavior, were assessed with respect to five leisure activities: spending time at the beach, jogging or running, mountain climbing, boating, and biking. College student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containing measures of these beliefs and of global expressions of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ne year later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how often they had performed each behavior in the preceding 12 months. Behavioral beliefs were found to partition into beliefs about affective reactions and beliefs about costs and benefits.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activities was influenced by these affective and instrumental beliefs, as well as by normative beliefs about the expectations of important others and by control beliefs about required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that impede or facilitate leisur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rst, determine whether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y leisure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and family outcomes (cohesion, adaptability,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atisfaction with family life) were present in a multinational sample, and second, determine whether the core and balance model could provide a consistent framework for between country compariso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y leisure and family outcome variables cross nationally. Families were recruited from Australia, Canada, New Zeal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blocke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an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to compare relationships across countries. Overall, findings indicate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mily leisure and family outcomes were consistent across all five countries. Some differences in relationship strength, not directionality, occurred primarily in family leisure involvement rather than family leisur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