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曦萌 《商》2012,(11):139-140
一谈及法家,第一时间总是联想到残酷的刑罚以及秦朝的二世而亡,这是对法家的极大误解,法家并不是这样一个暴力与极端的学术流派,它是先人追求治国之道的极大成就,也是塑造中华文明的一大主力,它存在即有它之理由,本文通过对以管仲为代表的齐法家与以韩非为代表的晋法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来寻找法家思想之精华,以借今用。  相似文献   

2.
《商》2015,(51)
先秦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治思想最初的萌芽,对于我国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小葵  苏悦 《消费导刊》2013,(11):193-194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议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通过对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吸取和总结有益于当代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阳煜琳 《消费导刊》2009,(20):149-149
在论及中西方制度差异的时候,学界通常以人治、法治作为区分,认为中国是人治的传统,西方是法治的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从康、梁开始,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认为中国早有法治,法家思想便是其渊源。梁任公认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此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  相似文献   

5.
《商》2015,(12)
从春秋的法治萌芽发展到后来的法家学派,之后的礼、法之争逐渐演化为儒、法之争,一时间儒法相互攻讦。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法家竭尽贬斥,苛政酷法、"焚书坑儒"等纷纷成为发家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法家依然没有摆脱严刑酷法的影子,更有学者对法家有一种从骨子里带来的偏见。历史上真实的法家不但为中华法系政治、法律制度构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即使在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仍然对中华法系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是两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为主线融汇了儒、法、墨、兵、阴阳等各家思想。但是,各家思想在《淮南子》中都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状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这本以道家思想为主的著作中,各家思想都被道家思想所融贯。二是各家思想彼此互相感染、互相熏陶。文章旨在分析法家思想在这两重原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并以此探索《淮南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先秦原始法家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法家对于管理和领导技能的深入研究在先秦诸子中是仅见的。其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征。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娟 《致富时代》2011,(5):140-140
近来,由于文化缺失现象,国学热盛行,探求和寻找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传统法家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具有现实意义,该文从法家思想的人性论基础,法、术、势结合的管理观念和审时度势的变更理念等角度去发掘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以促进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法家所持的是一种"效果与效率"并重的工具理性.这一工具理性在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们行动的利益导向、采用赏罚并用的激励措施和对管理与领导技巧的深入研究.由于法家管理思想具有合理内核,并且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和经过改造的"新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引言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其翻译流派则有格律派、散体派和创造派。而对于古诗翻译的标准,学术界至今为止仍没有一致的看法。其中,许渊冲提出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和“三化”(等化、深化、浅化)影响比较大,争议也比较多。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如此看来,对于古诗的英译标准是很难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赵常信 《广告大观》2000,(12):42-42
广告的世界五彩缤纷,对于广告领域的研究也是五花八门。西方早已形成科学派和艺术派两大类。科学派坚信广告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的运作模式,艺术派则疯狂地渲染只有广告的创意之光才能让世界癫狂着迷。广告理论传入我国,也是两派共同插手影响干预我民事,台湾学者樊志育认为,  相似文献   

12.
于欣 《新财富》2007,(5):18-19
伴随国内股指屡创新高,国内外机构对后市的分歧也不断加深:谢国忠、申银万国证券、招商证券等认为当前股市存在泡沫,属“泡沫论”派;高盛高华、中金公司、《华尔街日报》等则属“非泡沫论”派。而对于泡沫是良性或恶性、如何应对泡沫等问题,“泡沫论”派也是观点迥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9)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主张,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也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韩非法治思想的内容、特点、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旨在从其法治思想中找到可为当代所用的合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邱晖 《商业时代》2012,(3):12-14
如何处理时间是经济分析无法回避的问题。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不同,对于时间的处理也就不同。经济学自创立以来一直受自然科学影响。经济学各学科中采用数理科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模拟、模型和术语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对经济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经济力学和经济生物学两派,这两派对于时间的处理各具特色且绝然不同。本文考察了这两大经济学理论流派的时间观的源头及其演变,并对两派所采用的不同时间观作比较,进而得出结论:经济生物学的时间观更为先进,也更能体现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派重房现象在许多饭店都有可能发生,为什么造成派重房?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由于饭店使用的设施差异很大,造成饭店派重房现象的原因也不同。前台电脑系统与磁卡门锁系统因制式不同而不能连通使用的饭店,易发生此类情况;即便两个系统可以兼容,但前台人员忽略制卡机的提示或键盘操作失误,也会发生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妍 《商》2014,(11):211-212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对于古老规则的信奉,谋求一种最朴素的幸福,这就是最古老的法,为大多数人所信奉的正义之理。从西周时期的神权法律思想到,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从魏源的因时质变到康有为的维新立宪。法律的作用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律因时因势而变,同时也引导着历史的发展。不能把儒家视为披着仁义大衣的懦弱之躯,也不能把法家视为严刑峻法的安国之策。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就是道德与的权力不断碰撞,王朝的统治者是对于苍生百姓仁义先行,严刑峻法则是保证国家安定的有利手段。仁爱之心始于本心,严刑峻法始于王政。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所崇尚的"礼治"与法家所推崇的"法治"因其倡导的"亲疏"与"平等"理念的矛盾而始终处在互相抗衡的状态,秦朝推崇"苛法"而"焚书坑儒",汉代则废除"苛法"而"独尊儒术",而从汉武帝时期,"礼"与"法"逐渐合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礼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中国历史上的"礼""法"合流,是以"礼"绝对控制"法",而此时的"法"与传统的法家之"法"已相去甚远。我们不愿再见秦时的"苛法",但后来的"礼法"亦非今人所欲。对儒家伦理的提倡需要慎而又慎地去粗取精,万不可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8.
跨界的挑战     
胡春才 《浙商》2014,(3):73-73
我认为德邦有这样几大挑战: 一是业务模式转型的考验——从“干流业务”到“毛细血管业务”的挑战。德邦物流走的是点到点的路线。相当于跑的都是高速公路或至少也是省道,而快递则是门对门,虽然中间也有一部分会走高速或省道,但是头尾两个端点都是城市道路、县道和乡道,路况不同。自然跑的思路和技巧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了。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直到现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中华法系之博大精深,律、令、科、比、格、式等法律形式自不必详述。自周朝开始,通过建立秩序,规范行为,构建了周礼,包含了法的理念。法家也是礼树开出的花朵,大一统的秦朝搭建了具有中华法系特色的法治主义的基石。然而,传统社会的法并不仅仅只是刑,是律,亦是礼,是德,是一个包罗甚广的综合,笔者回顾西周始至秦始皇时期法的发展历程,试论述中国传统特色的法治。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代儒学大师,他一方面继承发展和修正儒家的"礼治",另一方面又继承发展和修正了法家的"法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荀子礼法思想丰富而又有极强的实用性,对我国古代在思想文化和治国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在过去的两千年里起着重要作用,很多方面对于今天的中国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