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平衡、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不同,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加上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但整体复苏向好的趋势没有逆转。国内经济运行中,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出口、消费增长下降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下行压力。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以控物价为中心,同时兼顾稳增长,正确对待适当的经济增速下降,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在相对低速增长下的质量和效益,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2.
欧美债务困局难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短期衰退风险犹存。中国进出口增速回稳,投资及消费增速持续疲软,经济短期内仍将在低位徘徊。如无外力刺激,下半年经济增长难有起色。消费者信心指数仍有起伏,采购经理人指数依然处于低位,接近荣枯线,显示经济走向仍不确定。房地产市场成交趋于稳定,但调控政策依然强硬,房屋销售价格短期将难有大起大落。外汇占款环比大幅下降,央行流动性调控难度增大。2013年  相似文献   

3.
韩国在过去五十年中从年人均GDP不足百美元的贫穷国家跨入高收入发达国家行列,经济结构在短短五十年内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在这一快速转变过程中,微观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管理不断提出挑战。虽然遭受过严重的危机冲击,但韩国经济的发展事实表明韩国政府实施了成功的宏观经济管理:从最初将经济带入起飞阶段的出口导向的重化工业推进,到治理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构调整,再到融入全球经济进行的自由化改革,宏观上的有效管理使韩国最终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发达国家的转型。本报告对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所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对外经济协调政策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祝宝良 《发展研究》2010,(11):44-46
2010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从应对危机状态回归正常,同时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这一政策转变,虽然带来经济增速的一定回调,但为未来五年经济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潜在增长能力的测算,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预计2011-2015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速为9%左右。未来五年应把注意力聚焦在改革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适度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  相似文献   

5.
2006年在国际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环境多变,全球经济增长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没有改变全球经济复苏的局面。上半年以来全球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好于预期,前景被普遍看好,全球处在经济周期上升的通道,在这一背景下有关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自始至终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潜在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下一步的宏观经济走势依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上行和下行的两种趋向同时并存,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与通货紧缩影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刻。要把握好2006年宏观调控四大主要预期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适时适度采取微调措施。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发挥价格、税收、汇率等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经济效益提高,结构调整有明显进展,房价过高和能耗过多等突出问题有所好转,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下半年,在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同比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呈前高后稳的态势。下一阶段,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适当加大结构性调整的政策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培育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郑磊 《经济》2012,(6):116-117
4月份,全球经济依然好坏参半。美国各项经济数据忽高忽低,经济无明显好转趋势。欧盟的整体经济仍处于下行状况,西班牙尤其严重。法德主导的紧缩政策联盟,也因法国大选因素出现变数。美国投资和消费仍低迷美国的实体经济仍在复苏过程中,但增速依然缓慢。2012年一季度GDP的环比年化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从周期理论的角度讲,世界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进入复苏期,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周边和热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因此,积极探讨"三期叠加"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路径等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挡和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是当  相似文献   

10.
不断上升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能否有助于解释全球贸易的低速增长呢?文章利用贸易引力模型,从沉没成本、实际需求和预期三种渠道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后利用国别配对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规模不但受到进口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绝对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其相对增速的影响,但出口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不显著;(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贸易抑制效应与进口国的宏观经济状态有关,在失业率较高时期表现更为明显;(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的影响存在门限特征,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期的影响明显高于程度较低时期的影响.文章不但有助于解释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的低速增长,也指出了国际间的政策合作和反对"逆全球化"进而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实现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