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314-316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老人护理问题。在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护理保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应以强制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同时鼓励并支持发展商业性护理保险,为从社会保障方面解决老年护理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3)
我国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家庭长期护理的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不言而喻,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可行性的研究也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筹资模式,论证财务可行性。文章通过梳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相关文章,总结目前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的不同观点,进而总结分析各筹资模型下的缴费率水平,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进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老龄化社会解决老年人照料问题的良好制度安排,已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实施。这些国家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各有特色,又在实施范围、筹资主体、护理机构等方面表现出共同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巨灾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巨灾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转移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面临诸多制度难题和环境约束。文章首先从巨灾保险的产品性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制度变迁等角度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对国外巨灾保险的三种模式加以评析,最后探讨了我国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及制度构建问题,认为我国应当实行政府主导的、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强制性巨灾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5.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是市场与公共提供的结合.除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外,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还包括医疗照顾、医疗救助及其他政府计划.尽管美国被视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但却一直面临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其市场是不完备的.为鼓励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发展,美国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计划.而公共提供计划又形成对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挤出效应.总结分析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政府行为以及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可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建立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制度安排,而筹资水平则是这一制度设计的关键。长期护理保险缴费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益人数增长快于缴费人数增长将导致长期护理缴费率的上升。本文根据一定的政策情景测算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所需缴费率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在2014—2050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所需的缴费率会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实际所需的缴费水平并不高,可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划拨国有资产等多种途径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的现实,长期护理保险还应从低水平起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人口状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疗保障制度供求失衡为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提供了动力机制。从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所要求的制度环境看,在我国现阶段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创新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应统筹考虑医疗社会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协调发展,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促使保险企业成为合格的产品供给主体,加快保险消费文化与消费意识转型,引导消费者成为理性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对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并介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主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徐玉豹 《时代经贸》2013,(24):189-190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我国亟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日本从2000年开始实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国情在很多方面与日本相似,因此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制度建立背景、制度体系、运行效果三个方面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日同属儒家文化圈,在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面都具有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特点,深入跟踪研究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的最新态势,对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阐述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三次护理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改革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我国构建立理保险制度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显性的存款保险在全球获得了较快发展,实际上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存在很长时间。从长远看,政府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转变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金融业改革日益深化,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社会各界对中国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基本形成了共识。笔者认为在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架构设计上应当力求做到:参加成员是强制性的,设置较低的保险额度,并实行风险差别费率制度,以避免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郑兴  胡颖森 《当代经济》2006,(24):118-119
近年来,显性的存款保险在全球获得了较快发展,实际上我国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存在很长时间.从长远看,政府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转变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金融业改革日益深化,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社会各界对中国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基本形成了共识.笔者认为在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架构设计上应当力求做到:参加成员是强制性的,设置较低的保险额度,并实行风险差别费率制度,以避免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保险政府介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森林保险的政府介入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政府介入森林保险模式,为政府有限支持型介入模式。文章认为通过森林保险制度模式与保险技术创新,可有效解决森林保险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在1999年也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龄化并呈加速趋势。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看护功能日益削弱、城镇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不足。有必要借鉴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城市的居家养老护理保险与农村的老年护理救助模式。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从价值支持、意识形态支持、成本支持与路径支持上论证了该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失能老年人规模越来越大,急需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应对。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核心,在中国还没有建立。探讨在中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分析长期护理服务的费用规模,介绍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存款保险清偿责任由国家承担的隐性存款保险取代.这一做法既加重了财政负担,也不利于市场竞争.存款保险作为一种创新的保险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整个金融行业和社会的稳定,针对我国国情,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有其必然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制和制度的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7.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有效供给,将成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金钥匙"。然而,动态调节机制的缺乏与制度系统性障碍,导致中国"广覆盖"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非适宜化。为提高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适宜效率,需采取"竞争嵌入"与制度"解锁"双重策略:一方面,通过竞争嵌入机制,实现中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多中心制度安排;另一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收益预期和保障,进行制度"解锁",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保持银行业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强制存款保险制度和德国为代表的自愿加入存款保险制度两种基本模式,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各具特色。它们的成功运行为我国建立高效运作的存款保险制度,确保银行的安全运行从选择存款保险的制度模式、保险范围、保费定价和完善制度环境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明确存款保险制度应当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风险定价的存款保险费应当由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政府提供的隐性存款保险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逐步减少,为银行积累资本赢得时间。银行应当通过充实资本,降低存款保险费,为实施明确存款保险创造条件。我国最终应当建立信息透明、市场机制主导、政府严格监管、风险处置及时的明确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0.
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机构在农业保险模式顺利开展方面缺一不可。然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政府与商业公司的根本追求逐渐出现偏差,"道德风险"的冲击致使原本的协同合作关系面临覆灭。本文构建农业保险制度中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模型具体化的数学关系分析商业保险公司的激励问题,从而制定得出农业保险制度下的商业保险公司激励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