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经济人理性行为假设.现在,经济学在科学体系中地位日益提高,这个假设作为经济学基石的公理性、准确性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本文将简要的阐述这些批判,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评价这一假设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黎少峰 《开放导报》2004,(3):105-108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里程碑,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学公设中存在两种相悖的人性假设;人类同时具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种倾向,利己主义收敛于利他主义;由于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冲突,完全理性并不必然带来福利的最大化;以机会成本理论证明了“有限理性”;非理性深刻地影响经济生活。作为结论,应根据经济分析和研究的不同需要设置人性假设:理性假设、非理性假设、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假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从社会学转向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社会资本的微观基础,一直以来,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解释都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但实际上社会资本与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不相容的,社会资本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而理性经济人假设本身是完全信息的。只有基于不完全信息,将个体的理性扩展为二元理性,在"社会经济人"假设下分析社会资本,并通过社会资本的非市场机制——信任关系,才能有效地使社会资本融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  相似文献   

4.
江燕 《广西经济》2010,(5):51-52
一、从经济学的设定行为假设看强化税务稽查的必要性(一)经济学中人类行为利已假设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税务稽查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人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包括税收体制中税务稽查体制和机制建设)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祝碧青 《魅力中国》2010,(36):23-24
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有这一假设前提,经济学研究才不会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讨论一些相关的经济学主题,从而揭示出一系列颇有积极意义的经济规律。但现今仍有人对这一假设存疑,认为这一假设是在主张人们自私自利,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本身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实践角度来考察,“经济人假设”既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批判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完全理性的修正;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性的批判;对"经济人"利益目标函数的修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体现"经济人"利益目标要求,应建立按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和"经济人"自由支配要素收入的产权制度;为了约束"经济人"的行为,应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最初把"经济人"假没引入经济学,并使之成为经济学出发点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需要同胞的协助,想要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前提问题上迥然有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会人"与"经济人"人性的不同假设成为两大范式的分水岭,这涉及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来考虑人性假设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经济学人性假定,演绎出一个能反映个人与社会现实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茂林 《特区经济》2008,(11):282-284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亚当·斯密提出,利己的经济人在市场即"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下,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一假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加以审视和借鉴,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与性恶论假设都强调了人的自利性,但两者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对于自利性的态度、自利性的克服等观点都有显著差别。但是在不少文献特别是管理学文献中二者却被等同,这导致了对经济人假设的错误认识。本文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相对的变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逻辑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假设主要强调了人的行为与外部约束条件的动态交互。经济人假设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基本假设,诸如宏观及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无不是以其为基本出发点的,证明这个假设是无可争辩的(可成立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沈南 《老区建设》2009,(14):4-6
文章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民族乳业在三聚氰胺风波刚刚平息不久,两大巨头蒙牛集团和伊利集团又分别陷入OMP和CBP“质量门”的原因,提出了伦理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基础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得出结论:伦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道德人”相对于方法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更加符合经济生活中决策主体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经济人”向“道德人”的回归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述了“经济人”假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对修正和扩展“经济人”假设的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揭示其共性。其次,对“经济人”假设的悖论——利他主义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机制。最后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同“经济人”假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人性假设的演进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南方经济》2005,1(6):24-27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为分析路线,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含义与缺陷,通过对“经济人”自利动机的内涵、理性选择与其辅助假设三方面的剖析、批判与修正,力图透视其发展进程中各种理论流派对这一人性假设的争论和修正,从而揭示其走向现实性的变化特征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西方经济学沿着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奠定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其利用资源稀缺、成本-收益、理性选择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分析范式来解释现实活动中的人,这使得西方经济学变成了约定主义的物本经济学后来加入了制度变量和伦理道德的因素,但其研究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距甚远,因而失去了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确立了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核心研究地位.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过程中,仍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重视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并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为走向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准确、全面地实现与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首先,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次,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之一,"理性和开明的自利性"是其中最强硬的内涵.人类最初确定这一内涵就显示了反神学进程的一个具体成果,同时它也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精确性.新古典经济学之后,经济人为自己增添了许多新内涵:(1)"第一人称";(2)适用于"部分交换行为";(3)"处于孤立状态"等,其中每次进步都有明确的涵义.西蒙以新范式替代了追究自利动机这种"公认力量的强度"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朱富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2):20-25
经济人之所以会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硬核,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是,斯密关于“无形的手”之“预定协调”的观点赋予了自利行为的合理性,从而使得“自利”为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所片面强调,乃至赋予了个体行为以效用最大化这一偏至诉求。二是,边沁关于效用加总的功利主义原则赋予了个体效用的计量性,从而使得“效用”为后来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乃至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理性计算的数理模型化分析。显然,正是两者的结合,为经济人假设的出现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奠定了思想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