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我国经济的流动性问题逐渐成为目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过多的货币投放量和待投资的资金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导致货币贬值和商品、劳务价格的快速上涨.因此,当货币超发时,银行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控制货币发行,通过降低储蓄利率等方式对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加以控制,保持预期货币存量的均衡,避免引发物价持续上涨.本文将对经济流动性过剩现象进行简单介绍,目前这一现象已成为全世界经济运行的普遍现象,本文将着重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往往被看做经济过热的征兆,这种基于有效需求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消费、投资不足的金融主导性流动性过剩.与内生性的货币供给不同,这种流动性过剩带有外生性,独立于名义GDP流量变动的存量过剩.有效需求的紧缩政策在消除存量过剩时伴随的将是流量的减缩.本文最后给出了不同于基于有效需求的消除流动性过剩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货币的供求对比测度出流动性过剩,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货币存量的持续高位、经济增长、持续低利率与人民币升值、物价指数的高涨、外汇储备和净出口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对流动性过剩进行量化分析,主张流动性过剩源于金融系统不良资产的货币化和动员式的投资驱动型数量增长模式;认为流动性过剩以经济景气循环为前提条件,通过三条传导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冲击;从而建议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增量,财政冲抵和其它均衡措施消解流动性存量的有效政策组合从根本上消除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5.
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比例.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首先,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力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动力;最后,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同时,作者就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伴随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快速增加,经济中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而如何认识外汇储备,从汇率制度角度寻找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方法也成为了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货币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程度与资产价格之间并非始终保持同向变动.与货币价值储藏功能相联系的缓冲存量货币需求会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预期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货币形态与资产形态之间的转化,进而影响我国当前从紧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关系,分析了我国前一阶段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目前,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投资渠道与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邵捷 《新经济》2013,(26):22-2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流动性货币剩余几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形势中的一种常态.本文从全球经济复苏现状和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产生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讨论了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应对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  姜柳 《经济与管理》2007,21(4):72-77
在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量被动增加,进而导致了经济中流动性过剩问题.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货币总量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宏观流动性过剩与微观流动性不足的悖论现象,一方面,广义货币存量M2已经突破110万亿元,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间的资金流动性偏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某些国有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金紧张等问题。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所有制差异角度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通过数理模型分析我国流动性风险的微观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仅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资本投入要素的微观角度看,非国有企业贷款比例低导致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恶化,也即金融抑制政策形成的所有制歧视将导致我国出现流动性风险。因此,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企业效率等是防止我国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微观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并被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测度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理论界和管理部门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供给规则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概念和及其定值方法,并以该方法对1999-2007年的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在1999年1月-1999年10月、2002年7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5月后的三个时间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并且辅之以其它政策工具吸收沉淀于银行体系和流通领域中过剩的流动性资产,应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货币环境的总体判断 总体上讲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货币太多,利率太低"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据央行公布的资料,2000年至2011年间的货币发行量年均增幅达20%,而同期GDP的年均增幅在10%左右。2010年广义货币投放量更是达到7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1万亿美元,年增速19.7%,而2010年的GDP为39.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04万亿美元,年增速10.3%。  相似文献   

15.
于辉 《经济纵横》2007,(11):18-19
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防止其进一步恶化,须加快制度创新,减少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刺激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将流动性过剩导入最需要货币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去;继续完善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从2005年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以来,理论界关注流动性过剩原因时总是"剑指"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外部失衡固然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货币供给是货币需求拉动的,货币需求又受制于经济交易和金融交易活动,以非正规金融、地下金  相似文献   

17.
谢长艳 《经济》2012,(10):117-118
美国推出无限期QE3,全球流行性浪潮再起.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性事实.面对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引导,才能避免经济“硬着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中国货币供给确实过剩 《经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货币流动性是否过剩呢? 魏凤春:通常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与否,可用M2/GDP来甄别.从各国M2/GDP的演进来看,美国比值一直比较稳定,但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明显高于美、日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是1.8,而美国仅为0.64.  相似文献   

18.
货币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 货币流动性如何作用于资产价格不仅是货币政策执行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国A股市场于2005年触底反弹,到2006年11月21日,上证综指已经突破2000点并屡创新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是促成我国股市高企的原因之一. 本文侧重在理论上解释货币流动性的经济涵义,探索流动性变化趋势对股票等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中的资产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房市、股市发展的以"疏"为主的政策,其利要大于以"堵、抑"为主的政策,利用过剩的流动性消化成长中可能产生的泡沫,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了目前理论界对流动性过剩的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并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治理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