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正受到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的冲击,这将给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露 《当代经济》2009,(22):8-9
本文首先从对流动性的基本认识出发,分析了世界经济近几年的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及走向,以及由于美国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对世界经济的流动性造成的冲击引起了流动性的紧缺,并提出一些政策及建议扭转流动性的扭曲对一国经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系中充斥着流动性过剩,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与现实的经济条件有关,同时也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内涵、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比例.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首先,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力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动力;最后,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同时,作者就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定义,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外生性因素,以及外汇储备与上述经济现象的联系的分析,从外部均衡提出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缓解流动性过剩,进而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全球流动性过剩存在传导源及释放吸纳机制,并且流动性过剩地区正是全球失衡的两极,为此提出了中国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是重在疏导而不是紧缩,即积聚(争夺)流动性,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等。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度量方法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然后采用中国季度数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流动性每提高1%,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79%。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冲击对我国通胀有持久的正向影响,而国外通胀冲击对我国外溢效应甚微。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负效应及共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过剩分为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该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商业银行自身层面以及双顺差、高储蓄、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视角分析了其产生的综合原因,并分析了商行流动性过剩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效应。最后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共同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的变化特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不同层面的流动性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并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经济。近年来,全球经济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局面、次贷危机中流动性突然逆转,导致流动性紧缩,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与流动性的变化密切相关,加强对流动性的研究和管理也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本文特别对流动性的变化特征,包括不同层面流动性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厘正了若干流动性过剩认识误区,阐释了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的本质与定义,测算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规模和程度.得出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并不严重、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过热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值得反思等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经济与管理》2007,21(12):11-18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影响了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要解决流动性膨胀问题,不应该仅仅从银行体系这个角度来考虑,而应该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这个更为广泛的视角去分析和研究。这意味着仅仅依靠货币当局,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向市场发行央行票据等现有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应对流动性膨胀,难以根治问题。应在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配合财政政策,通过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起消费主导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和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才是应对流动性膨胀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的货币扩张带来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中国因储蓄倾向较高、外汇管理体制、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产品供给的不足和国际资本的不断进入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对此应采取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汇率体制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了目前理论界对流动性过剩的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并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治理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the drivers of excess interbank liquidity in Pakistan, us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pproach on weekly data for December 2005 to July 2011. We find that the financing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by the central bank and nonbanks leads to persistence in excess liquidity. Moreover, we identify a structural shift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in June 2008. Before June 2008, low credit demand was driving the excess liquidity holdings by banks. After June 2008, banks’ precautionary investments in risk-free securities drive excess liquidity holdings. Monetary policy is less effective if banks hold excess liquidity for precautionary reasons.  相似文献   

17.
对资金流动性的认识与疏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我国目前所存在的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以分析资金流动性对经济影响的两面性为出发点,探讨当今中国存在的资金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直接原因,并结合资金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后果,分析这些原因背后的联系,为解决和控制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得出构想方法,即需要将收入分配改革、外汇管理改革与行政政策、货币政策相结合,让内在变革和外在动力共同作用、互相协作,使经济能够更加健康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过剩:分层界定、判定指标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应区分为银行体系和市场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的流动性过剩具有完全不同的判定指标。尽管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并相互影响,但它们同时并存并不是一种必然。在分析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时,人们可能忽视了以下三个重要因素: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方式的转变,以土地为载体的财政收入信贷化,各类新支付工具的发展等。而实行"藏汇于民"政策,增加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优化信贷结构等,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9.
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以刺激经济回暖,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常规货币政策几近失效之时,美、英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刺激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当国内实体经济无法容纳这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时,必然导致流动性溢出,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和新兴市场,催生资产泡沫,给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通胀的压力。本文通过新近发展的面板VAR模型分析了量化宽松政策的流动性溢出效应及其对金砖国家物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We construct a model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liquidity trap’ shocks, and examine the case for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fiscal policy to respond to the liquidity trap. Integrated financial markets tend to propagate liquidity traps. In a global environment, fiscal policy may be effective in raising GDP when the economy is stuck in a liquidity trap, but it does so in a ‘beggar thy neighbor’ fashion; when one economy is in a liquidity trap, the cross country spillover effect of fiscal policy is negative. We examine the welfare optimizing policy response to a liquidity trap when countries coordinate on fiscal policy. Fiscal policy may be an effective tool in responding to a liquidity trap, although it is never optimal to use fiscal expansion sufficiently to fully eliminate a downturn. Moreover, there is little case for coordinated global fiscal expansion. For the most part, the country worst hit by a liquidity trap shock should use its own policies to respond, without much help from foreign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