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夸饰》八处引用《诗经》成辞,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颂三个部分,涉及《卫风·河广》、《大雅·云汉》、《大雅·崧高》、《鲁颂·泮水》等八个篇目,大致可分为隐括、引证、借字三种类型。这一方面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也是论证的需,“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物色》14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经》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诗》等别称代述《诗经》3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11处,涵盖风、大雅、小雅三个部分内容,涉及《周南·桃夭》、《大雅·板》、《小雅·采薇》、《小雅·裳裳者华》14篇作品。这不仅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更重要的是,刘勰旨在通过《物色》来展现《诗经》文学语言的最高价值,即《诗经》语言不是在为事物"命名",而是表现事物的"质"。  相似文献   

3.
《诗经·小雅·常棣》中“原隰裒矣,兄弟求矣”一句古今解释不一,主要因为“裒”的词义解释不清。辨析古今学者对“裒”的训释,从句法上分析出“裒”的主语只能是“原隰”,从语义上探求“裒”的本义为“用手刨土放置于筐中”,“裒”应为反训词,兼有“减少”和“聚集”二义。“原隰裒矣”应解释成“自然界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陶渊明的诗作中,“诗三百”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我们把陶渊明的作品和《诗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陶渊明作品从形式到题材对《诗经》都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诗经》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巨大成就的获得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迎 《新智慧》2000,(10):32-33
1999年10月3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新《会计法》,与原《会计法》相比具有“六化”特点:一、会计责任的明确化新《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原《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而新《会计法》第一章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研究先秦文学、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等的珍贵文献。其中,作为《诗经》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风》,虽然人们对它的性质尚存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国风》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较为真实、广泛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的整体社会面貌和上至诸侯贵族、下至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景,为我们追忆和复原那个远去的时代,提供了极佳的文本信息。对《国风》中的声音描写加以梳理和分析,可以从这个特殊的角度进一步还原和丰富我们所理解的《诗经》时代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又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作为民歌的汉乐府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成功地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同时具备与时代相一致的更丰富、更复杂、更深刻的内蕴。本文试图就写作内容对两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8.
《诗经》的幽默性几乎表现在各种场合之中,其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的。《诗经》的幽默艺术大致分为政治讽刺性幽默、恋人间调侃性幽默和日常生活喜剧性幽默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资源。2007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祭孔大典上揭晓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这五句《论语》经典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和“礼之用,和为贵”。深刻领悟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虽不专治《诗经》,但其于“诗三百”的文学态度和经史思路实为后来的治《诗》者之先导,首次借鉴西方理论,以文学与美学的眼光观照诗三百,以科学的实证态度,多重证据的治学思路完成了“六经皆史”的理性实践,而在其文学态度与经学态度中一以贯之的学术视野与治学方法,更是中国传统学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诗经》学的现代化转型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诗经》的重要地位及《诗经》的西播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诗经》的翻译和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特点和对《诗经》翻译的不同要求。随着翻译及研究的深入,《诗经》翻译这座崇高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圣殿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辉煌和绚丽的光彩并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诗经》"风"诗中三首《扬之水》同名诗以相似曲调演绎了三种爱情形态。水之动态兴象和整齐的形式及简净有力的语言使其独具美感。文章辨析诗旨并比较《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及《唐风·扬之水》三者的起兴、意象及诗体韵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诗经》婚恋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任何诗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时代环境因素尤其是当时的地域文化会直接影响他的创作。《诗经》中的婚恋诗绝大多数源于民间,产生在社会变革之期的不同地域,又植根于农业文明,可以看作是民间思想情感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出版过许多部《诗经》的新著新译著作,但多为普及读物,有的差误甚多,令人失望。而最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王延海教授的《诗经今注今译》却呈现出新的特点,初读之后,令我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5.
儒家重要经典《孝经》详尽地记载了关于孝道的思想和言论,内容涉及孝道在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等之孝”及孝道的基本原则、孝治思想等。《孝经》中将孝奉为德之本,要求子女诚心诚意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迈、困难时竭尽孝心,这些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对于其中存在的“天地神灵”、“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思想,“三日而食”、“服三年之丧”的陈腐观念,人分五等的等级观念,“事君”、“忠君”的专制主义思想等封建性的糟粕要予以批判和抛弃。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源头和伟大起点,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它动人而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律动和生活百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经典。对《诗经》中成语进行分类,并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东方之美,将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张华北的《荷园意境》同是描写荷花的作品,但两文在声音、词语、句式、辞格方面却同中有异。《荷园意境》和《荷塘月色》都注重音节寺勺.匀称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词语选用方面,朱自清多用口语化的词语,亲切自然,而张华北则多用颜色词、褒义词以及书卷语词,读来优美典雅;句式方面,两文都有整句、散句,朱自清还善于运用变式句,紧句与松句,张弛有度,张华北则善于运用长句与短句,富有节奏感;辞格方面,两文都用了比喻、引用辞格,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此外,朱自清还善于运用通感,而张华北还善于运用比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诗经》中60余首涉税诗的解析,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其所反映的税收和徭役思想,即肯定甚至颂扬税收及踊跃服役的思想,揭露沉重而无处逃避的剥削和赋税思想,控诉繁重而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思想。研究解读这些涉税诗篇,感悟其所体现的赋税思想,对当今社会更好地坚持和弘扬赋税为民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教发函(2010)57号]、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2010)144号]文件规定,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属于“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经报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核准,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拟从2011年第1期起改名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真实地反映了明中叶后的社会生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篇章描写的是商业活动,反映的是商贾行业的日常生活,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一反传统“重农轻商”思想,重视商业、崇尚理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本文从崭新的价值判断和新型的商人形象等两个方面论述《三言》、《二拍》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指出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