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宅经济”顺势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业态、新模式。论文在分析“宅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制约“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宅经济”促即配爆发受疫情影响,全国人民闭不出户,但正常的饮食和生活仍需保障。在此背景下,“宅经济”悄然崛起,同时也催化了某些商业模式的进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以餐饮外卖、生鲜配送、跑腿代办等为主的即时配送模式。  相似文献   

3.
合生集团2006年大户型创新力作御品大宅,将于近期全新推出。这也是逸景翠园集5年开发经验打造的又一经典大户组团,该组团充分利用了万亩生态公园优势和社区优质园林资源,全力创造“生态公园、中央园林、养生大宅”的都市中心“养生生活体系”,核心直指享受型的“养生居所“。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进入低速成长后的20多年中,在第三产业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并且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例当属宅息便了。“宅急便”这种面向大众市场的货运服务形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货运服务的认识,唤起了人们对货运服务的巨大需求,也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着深刻影响。宅急便的产生背景及其特征宅急便最初是面向一般消费者而提供的小件物品的道路快运服务。随着物流需求的高度化,工商企业利用宅急便完成小批量物品快速运输的比重逐年提高,现已超过了一般消费者。宅急便成为从家庭到家庭,企业到企业以及企业到家庭之间小件物品快运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中,对“一户多宅”问题,要坚持依法合规、公平公正、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把握“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梳理“一户多宅”问题成因并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工具,居所首要功能是包容自我,静心养生,让主人私密生活与精神气质有所依托。生活在社会中,尤其在城市中生活,人们主动地制造喧哗或被动地接受喧哗,尔后动极生静,渴望回到住所静享生活,可谓“动中工作,静中生活”。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14,(1):110-110
2014年1月18日,永亨·海港城一期滨海美宅全城公开盛典在营销中心惊艳揭幕,一场关于大福州滨海生活的首映礼吸引了福州各大主流媒体及数百组客户的热情捧场,火热的人气也预示着福州市民海生活时代正式到来。  相似文献   

8.
王缨 《中外管理》2010,(2):22-23
红星·美凯龙,以盛大的联欢庆典迎新年!它不认为自己只是一家连锁大卖场的公司,也不认为卖场里销售的家居商品只具有普通的意义,它以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传播一种“家的文化”、“家的艺术”,来引领社会大众高品质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闽南大厝建筑中,往往能够同时看到“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影响。以林朝宗宅及林讫宅改造为例,解读地方社会和主流文化对闽南大厝空间基本原型的影响,并以具体设计对这些信息以当代语言做出反映与转译。  相似文献   

10.
《财会月刊》2014,(1):I0015-I0015
“杂货铺”——曾经是出售柴米油盐,满足人们最低生活需求的商店。然而,“陈在心的店”却赋予了杂货店新的色彩,体现着时尚设计、文艺情调和生活智慧,一家精致温馨的新式杂货店俨然是一个潮流港口。  相似文献   

11.
谁谁谁 《乡镇论坛》2009,(36):41-41
我有一帮做“生活方式”类媒体的朋友,找他们算是“过日子”的专业级选手,知道城市里最最高精尖的吃喝玩乐宝地,并且以指导别人过优质的闲暇生活为职业。然而,就像专业厨师回到家以后就再也不想进厨房一样,这些职业生活家们一旦自己休了假,日子就过得乱七八糟,不是埋头大睡就是一部接一部看盗版DVD.最大的亮色也不过是跟着朋友去唱唱KTV,虽然这个项目他们是绝对不会在媒体上向大家推荐的,太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业管理》2011,(12):I0012-I0013
正弘物业秉承“为社会创造文明人居典范,为客户定制多元生活方式,为员工构建展示才华舞台”的企业使命,十年历练,辛勤耕耘,陆续推出大堂副理、行李生、私人管家等多种服务模式,打造了富有正弘特色的“家文化”,致力于为客户创造“安居、逸居、雅居、悦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流亡者的家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10,(3):160-160
《流亡生活场景》中这样描述作家纳博科夫的流亡状态:“对纳博科夫夫妇来说,流亡就是不停地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受这句话的影响,当仰融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时,我想象中那应该是一幢别墅,更理想些,高级别墅。结果那一片别墅被称为“City”,仰融家是富人区的美式豪宅。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大学生在这种新的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宅"。很多高校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大学生脱"宅",却没有把"宅"当作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对待,用旧事物的眼光去规范新事物,只能是徒劳地阻碍新事物的发展。本文试图用客观的态度分析"宅"现象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引导大学生健康地"宅"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流行时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资深的“御宅族”中的一员。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现状和成因,深刻地认识到“御宅”现象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并如何帮助大学生出“宅”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20年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健身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疫情影响下人们居家健身需求激增,在线健身由此成为健身新风尚。文章采用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0名居民群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情况和特点进行调研。调查发现,大部分群众对于疫情期间宅家健身的认识明确,健身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氧运动和综合练习是主要健身形式;每周主要参加3~4次的健身活动;每次在30min以内。健身特点以小强度、短时长、多频次为主,健身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和家人一起进行,其中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是瑜伽、普拉提和健身操。  相似文献   

17.
赵金旭 《中国物业管理》2006,(5):I0015-I0015
“家”代表希望,寄托着温馨,体现出亲情。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家是一块绿洲,让疲惫的身躯暂时得以憩息、让劳碌的心灵浸润爱的雨露……物业管理,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简单的居住环境,更应创设出一种温馨感、亲情感和归宿感,让业主们亲身感受到小区的优美、舒适、安全和温馨,时时刻刻有“家”的感觉。几年来,远洋物业在服务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探索和实践着“家文化”的特色服务,得到了广大业主的充分认可,同时也确保了企业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物业管理》2013,(5):J0038-J0039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肯定都离不开“家”这个要素。“家”作为每个人生活的基石,也是“幸福”的发源地。我们也可以把由每个“家?’组成的社区看做一个大“家庭”,而如何让这个大“家”成为幸福的港湾,是金地物业一直探索和致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敏 《东南置业》2010,(1):118-119
一提起“家”这个概念,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掀起不同程度的小波澜。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家”的概念。一千个人眼里也就有一千种对不同家装风格的要求。秉承着“家是我们度过一生的地方”及,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的梦想”的品牌理念,美克美家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典的家居风格,更是一种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关千浩  黄毓莹 《价值工程》2021,40(12):10-13
本文以事件发展顺序为逻辑,先解析武汉疫情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接着引出"宅经济"这一名词的解释与由来,然后对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宅经济"——餐饮,运动,教育这三大产业进行分析,了解宅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