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查知舍 《证券导刊》2011,(32):31-39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首选。由于定向增。发方式对提升公司盈利,改善公司治理有显著效果,寻找更多存在定向增发可能性或者增发后破发的公司,仔细分析相关的方案与动机,这有望发掘出全流通时代新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财富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各因素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给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选择39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短期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其中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选取2007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1家上市公司及2008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分析定向增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财富效应.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超额收益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变化、股东收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和主渠道。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涉及公司财富在不同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与转移。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定向增发的股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定向增发再融资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追逐的焦点。近两年,定向增发热情空前高涨,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从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定向增发的概念及特点,对结构化信托参与定向增发的业务模式进行了着重分析,在分析该业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结构化信托参与定向增发的业务流程,以期对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定向增发融资是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在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基础上引入的新型发行融资制度。其法律依据是2006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近年来,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即使在2008年证券市场熊市期间,仍有107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再融资。2011年以来,定向增发方式的融资规模更是超过了IPO。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异质信念的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前沿。本文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特殊制度背景,首次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股价长期市场表现。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公司股价长期市场表现越差;当发行对象为机构投资者时,异质信念对定向增发后股价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公司定向增发后的经营业绩变化也与投资者异质信念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假说在公司股权再融资领域中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定向增发因其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势,已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方式.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统计检验对河南省已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定向增发预案公告产生正效应,具有较强的显著性.非资产重组动因的定向增发公告正效应,延续时间长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资产重组动因定向增发在(0,3)窗口公告正效应逐日上升,但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证的研究方式,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定向增发(PIPE)和公开增发(SEO)的公告效应,并探寻这些公司再融资对“公募”还是“私募”的选择上的成本大小究竟是不是重要性因素,并检验中国市场上的公司是否也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价低估”、“股市前景”等原因更倾向选择定向增发  相似文献   

9.
何骏宇  白芸 《中国外资》2012,(12):13-15
文章通过实证的研究方式,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定向增发(PIPE)和公开增发(SEO)的公告效应,并探寻这些公司再融资对"公募"还是"私募"的选择上的成本大小究竟是不是重要性因素,并检验中国市场上的公司是否也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价低估"、"股市前景"等原因更倾向选择定向增发。  相似文献   

10.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一般采用公开增发及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近十年随着股改,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逐渐进入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视野中。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初至2015年6月的299家实施定向增发的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定向增发公告在二级市场是否存在股价效应,然后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定向增发短期公告效应的因素。结论是: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存在显著的正股价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定向增发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在增发过程中会给予参与认购的投资者一定的折扣率,本文对关于定向增发折扣率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在国外学者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国内学者是如何进行吸收、微创新从而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我国特殊的定向增发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定向增发新股的再融资方式,自2006年在我国资本市场采用以来,其增发数量、平均融资规模及其在再融资市场中占的比重均增长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本文将从换购优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募集项目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并购、借壳上市、反向以股抵债、股权激励等七个方面并结合实例来对定向增发的目的进行分析,以使该再融资方式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章卫东 《会计研究》2007,(12):63-68
定向增发新股成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本文从理论上解释这种现象,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的数据,对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公司股票价格的短期市场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和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都有正的财富效应,并且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  相似文献   

14.
周鸣 《新金融》2012,(6):60-63
有较多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并未改善的现象,但是涉及到控股股东增发认购比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股东增发认购比例这个细化角度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定向增发过后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逐年下滑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更远期限的业绩负向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特征,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做法会显著地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15.
李平  李刚 《武汉金融》2015,(3):31-34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方式,部分投资者甚至将定向增发后的财务表现过分"神话",认为其本质上具有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入探讨这种追捧行为是否理性。一方面,本文简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定向增发对经营绩效、对股东财富与业绩表现、股价表现与资金配置、对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协同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短期内的经营绩效并无显著变化,但对于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其绩效改善程度强于没有大股东参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5,(17)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是定向增发,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很少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上市公司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决定定向增发的终止和实施,具有显著的时机选择倾向。本文从政府监管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有利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谭继元 《云南金融》2011,(4Z):41-41
<正>作为目前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发行可转债四种上市公司主要再融资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中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实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及资本运作盛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倾向融资者的制度设计、再融资监管制度套利、利用定向增发进行资本运作以实现参与各方利益是上市公司热衷于定向增发的主要原因;定向增发及其资本运作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给资本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因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修改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过程监管、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二级市场投资者保护,以规范定向增发及其资本运作行为,保障其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公开增发模式而言,定向增发模式的操作相对便利,其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模式。对此,文章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股价效应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22013年度286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数据,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存在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且股价效应在定向增发公告之前更为明显,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相关建议。该研究成果将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绩效,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谭继元 《时代金融》2011,(11):41+47
<正>作为目前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发行可转债四种上市公司主要再融资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中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