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考察经销商的现有经营模式,是直接做终端的,还是走二批的。这直接关系到是否符合我们的产品定位问题和市场推广策略。对于广大的调味品厂家来讲,选择终端型经销商要强于选择做二批地经销商。调味品属于快速消费品,快速消费品强调终端推广工作,经销商直接作终端,利于产品的终端推广工作。另外,渠道结构扁平化,厂家便于管理和掌控渠道,最大程度的降低渠道冲突,利于产品品项和产品价格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对二批的管理中,促销是最常用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拿促销做销量,寅吃卯粮,结果为了做销量,陷入做促销,压货,再促销,再压货的恶性循环,在许多企业或区域,促销几乎成了一种长期固定的销售形式,促销成了降价,这种变相的降价直接导致渠道真实价格倒挂。厂家促销让利对于二批而言,在市场快速或加速成长的时候,产品周转率较高,二批不愁销售。  相似文献   

3.
渠道体系的优异与否主要看两点,一是渠道效率,二是渠道秩序。而渠道秩序对成熟期的产品来说尤其重要,一个市场认可的产品完全可能因为渠道体系的混乱而寿终正寝。如何维持渠道体系内的价格体系和产品流向是众厂家关注的重点。厂家的产品在一批环节实行区域划分或独家代理,有效的维持了一级价格体系,但在二批环节,却无能为力,二批容易成为价格混乱和窜货的祸源。无疑,二批是厂家的心头之患,成为渠道体系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6,(22):6-7
喧嚣了长达三年之久的长城整合终于有实质性内容动作了。单从文章披露的内容来看,我个人有个体会就是整合的步子迈得不大,或者说不够系统,没有切中要害。比如“镜头一”中的一级代理商对酒店的分区。虽然长城内耗在酒店渠道表现最突出,但是不能就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这种做法过于细致,成本可能会很高,可操作性不强。“镜头二”中的让二批商站队个人感觉操作起来也会很困难,没有哪家企业能控制二批商的品牌数目,二批商就是做产品的,一批商才是做品牌的。  相似文献   

5.
“前店后仓”酒水超市 做了10多年酒水生意的郑起帆,下线有几十个二批商。生意不好做,这么多年下来,能铺的渠道都铺完了,每天就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做得久了,人也疲了。有问题的不止老郑一个,周围的同行们也总在叫嚷着做不动了,要转型。可这转型究竟是“洗心革面”,还是“维新变法”?杀猪杀屁股,大家各有各的玩法。  相似文献   

6.
耿永芝 《糖烟酒周刊》2005,(25):B004-B005
庞利忠是从1999年开始做团购渠道的,从原来的国营糖酒公司出来,他把目光瞄向了团购渠道。当时现代商超刚刚兴起,支持他们生存的第一批顾客是会员消费,他们为会员和团体消费发放的会员卡、购物卡其实就是在运作团购渠道。目前,这部分销售仍然占据现代商超销售相当大的比例。终端尚且如此,对于经销商来说,团购渠道就更应该重视了。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6,(15):8-8
合肥东行食品商贸中心卓江华:我现在代理的产品比较多,有糖果、饼干、饮料以及其他副食品。从年初开始。响应厂家的号召,渠道扁平化,我开始直接做终端,自己有一部分直控的商超、零售店,有15个铺货员、4台送货车直接做,经常会出现人手不够,配送不过来的情况。周边的郊县就交给一些二批来做。现在经常会出现他们往市区窜货,渠道冲突严重,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渠道体系的优异与否主要看两点,一是渠道效率,二是渠道秩序.而渠道秩序对成熟期的产品来说尤其重要,一个市场认可的产品完全可能因为渠道体系的混乱而寿终正寝.如何维持渠道体系内的价格体系和产品流向是众厂家关注的重点.厂家的产品在一批环节实行区域划分或独家代理,有效的维持了一级价格体系,但在二批环节,却无能为力,二批容易成为价格混乱和窜货的祸源.无疑,二批是厂家的心头之患,成为渠道体系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经销商一旦拥有了优秀的下游客户,也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渠道资源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对此,经销商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持续不断地增加下游客户数量,把一些优秀的二批商整编到自己的旗下;二是设法提高现有下游客户的水平,提高双方之间的配合度和对接效率。  相似文献   

10.
谭长春 《糖烟酒周刊》2005,(3):B042-B043
许多快速消费品企业深信企业与渠道成员之间的“博弈论”,也就是双方对市场话语权的争夺,对于一些成熟型企业而言,当前他们似乎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不敢做诸如深度分销之类的渠道整改,生怕因此会触动二批商的筋骨。往往在还没取得渠道的话语权前,就已经被二批商闹翻天,最终改革中途夭折,所以虽然渠道改革呼声很高,但很多企业仍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1.
水木 《糖烟酒周刊》2007,(34):14-14
劲酒不能只做“表面文章”,经销商渠道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脉”,劲酒应该将维护渠道稳定提升到战略高度,把渠道维护做到实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层面的多元化,渠道层次多元化产生,区域市场的一批商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这样就迫使生产厂家必须往下延伸进行市场开拓,如此一来,也就为二批商阶层拥有并控制经营主动权创造了机会。客观的市场环境要求厂家必须与二批“一拍即合”,那如何去拍呢?手法如何?这是摆在营销界的一个思索已久的问题。如何有效激活二批,锁定管理呢?  相似文献   

13.
二批往往是渠道价值链上最令厂家、业务员头疼的一环。二批商往往经营多个产品,甚至同时经营相互竞争的多个产品。有人说,二批商就像"墙头草",哪个产品赚钱多就往哪个产品倒,哪里赚钱就往哪里跑。二批商销售产品不积极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经常为了一己的"蝇头小利"窜货、砸价、把市场秩序搞得一团糟。但是,二批商不但直接面对终端,而且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厂家销货的重要"出水口",不可丢弃、不可忽视。有什么样的厂家、业务员和总经销,就有什么样的二批商。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批商的优势为厂家带来巨大销量。如何管理二批商?方法有很多,就看你怎么用了。  相似文献   

14.
问:我们是一家化妆品小企业。以前一直做OEM(贴牌),现在我们想自己做渠道,但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一没有自己做过市场,二缺乏一定的财力做广告推广,如何才能既快速又经济地建立起自己的渠道网络呢?  相似文献   

15.
谭长春 《糖烟酒周刊》2005,(37):B0018-B0018
厂家直控二批是很多代理商最担心的问题,这种担心是对自己生存空间被挤压的无奈。而实际上,这又是厂家未来渠道战略的一种必然趋势。代理商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到针对性的办法:将该区域的指标承包:升级为企业分公司;厂家直控二批,代理商就直控重点终端。  相似文献   

16.
郭成林 《品牌》2013,(4):51-54
为什么很多富硒大米、有机茶、生态猪肉卖不好?因为不可被消费者感知。做惯了渠道,忽视了产品前10年,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掩盖了产品缺乏创新的缺陷,到今天终于走到了尽头,再不创新,就是把自己赶向死胡同。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仍迷信于寻找渠道模式的创新,因为他们内心还相信:不是产品卖不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分销商把精力放到了贴牌产品上,让总经销很是头疼。分销商热衷贴牌,一是门槛低,二是有利润。那么,总经销该如何把分销商聚拢在自己身边呢?我们认为,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保证渠道利润;二是通过终端消费来影响渠道;三是利用大分销商榜样的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赵楠楠 《创业家》2011,(5):84-86
因为缺乏货源,冠福陶瓷进军上游做制造;为了上市,它把分销渠道剥离;此后因为难以控制,又逐一购回;现在,它又感觉受到终端渠道的限制,开始自己做终端。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糖烟酒周刊》2005,(47):2-2
白酒营销正在滥用概念,爽口片成功有点玄,一批做品牌,二批做品类,青啤案例具有典型性,糖酒会反映了一些企业的市场状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5,(6):B014-B017
对于生产厂家而方,客户资源是决定市场成败的关键环节。随着生产层面的多元化,渠道层次多元化产生,区域市场的一批商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这样就迫使生产厂家必须往下延伸进行市场开拓,如此一来,也就为二批商阶层拥有并控制经营主动权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