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印经贸问题被广泛探讨.国内外学者大多用"龙象之争"来形容包括贸易关系在内的两国关系.然而,2010年1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度时表明,中印两国应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强调"龙象共荣".中印两个大国在快速发展中竞争虽不可避免,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取广泛的贸易合作更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印贸易关系当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探寻中印两国扩大贸易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印度,在不到24小时内两度会见印度总理辛格。之后,中印两国签署了有关贸易、文化和水资源的8项协议,并且发布联合声明称"我们一致认为,两国应该把彼此的发展看成各自的重大机遇,中印和睦相处会形成亚洲合作的新亮点,中印共同发展会打造世界经济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白旻 《亚太经济》2008,(1):104-108
中印两国经济的崛起,选择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中国逐步确立了自己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则向着"世界办公室"的目标迈进。这两种发展模式虽成就了中印经济过去二十多年的辉煌,但也都存在着能否持续的问题。中国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发展模式,在没有就业增长的支撑下,也难以为继。目前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所遇到的难题,其根源在于超大型的国家规模。中印崛起呼唤发展中大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中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全球性和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面对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中国、印度两国必定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考虑到中印两国经济起飞的初始条件不同,以及各自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在下文中我们试图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中印两国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1-51
近年来,中国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3月,双方完成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联合研究,该规划也成为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也是中印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发表的《联合宣言》规划了两国今后各个领域发展合作的蓝图。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中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以及一揽子促进双边关系的协议,这标志着中印两国将建立更为稳定和持久的双边关系。随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面对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何全面了解印度市场的历史与现实状况,研究中印经贸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是中印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对中印两国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可以扩大两国贸易规模和贸易领域,发展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两国健康良好、睦邻合作的关系。两国边界问题及中印与美国、巴基斯坦的关系得以很好解决,有利于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中印两国共同努力下,克服所面临困难、加强合作、避免冲突,一定会实现"龙象共舞",两国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印度,这一现象自20世纪40年代末就有所表现.两国三大产业的构成既反映了中印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也是今后中印发展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当你问中印两国能为世界做些什么,请不要忘记,两国的国内发展本身就有着全球效应。2010年4月6日,北京,庆祝中印建交60周年招待会现场,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S.M.Krishna)如是开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科学水平和产品市场等均有相似之处,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和印度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文章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印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中印两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多年来,印度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尽管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印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本文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中印两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发展,从而对中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使中国趋利避害,努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收入低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都完成了本国货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并且都在积极准备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本文选择印度作为比较对象,并不仅仅由于两国的国情相似,而且是要通过比较两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引发对实现资本项目开放这个目标的进一步思索.中印两国虽然在步骤上类似,但是两国的思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充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中印两国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均显著提高,同时也引致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相应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变化,反过来又必然对两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动态考察中印两国金融体系结构变迁过程的基础上,运用金融产出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增长的储蓄支撑率等指标对两国金融体系效率进行宏观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在储蓄动员、资金配置和金融产出方面比印度更具优势,而印度金融体系在资金结算方面则明显优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张学惠 《亚太经济》2007,3(6):106-110
本文认为.中国和印度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对两国作用的共性作一探析。研究显示,两国作用的共性表现为中印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均具有大国意识、作用意识和理念、相同的作用方式和领域,这表明对21世纪初的亚太经济的认知与把握,还需要对中印两国在亚太经济发展中作用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两年中印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2003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其速度甚至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印同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伴随着印度和中国两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印贸易发展业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印两国国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轨迹。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工具,在对中印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两国的国家竞争力,进一步展望其合作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印度是如今与中国存有陆地领土面积争议最大的一个国家。虽然两国在过去的50年里进行过多次谈判,但一直未能边界问题。目前中印两国都愿搁置边界分歧,通过发展双边贸易合作关系来深化两国关系,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但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终将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纽约时报》对中印两国的报道为参照,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国媒体在塑造国际形象时遇到的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媒体在建构国家"本我"形象的同时,要尊重传播规律,发出自己的声音,加强对外输出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08,(1):17-17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1月3日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出任总理以来首次访华,也是印度总理5年来首次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将中印两国的关系定义为“超越双边关系”,为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签署了《中印两国铁道部间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9个备忘录。15日,辛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题为《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演讲,并出席了柯棣华中印联合医疗队的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