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简单浏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概况,便可发现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风起云涌。据统计,截至2002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就发生325家464例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事件,其中控制权成功转移的有310家411例。以全部个案计,控制权转移2次及以上的有105家,占32.41%;以成功个案计,控制权转移2次及以上的有77家,占24.84%。  相似文献   

2.
宋大龙 《海南金融》2007,3(8):17-22
本文选取了1999-2003年间发生控制权有偿转移的13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考察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对控制权转移动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没有证据支持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可以用国外的代理成本和效率理论解释,再分配理论有一定的解释力,价值低估理论和掏空理论可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控制权转移市场理论,文章以啤酒花(600090)为例,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并没有给上市公司带来绩效的改进。收购方股东通过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进行"掏空",即通过包括担保贷款、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方式从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处获取了巨额财富。  相似文献   

4.
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79起控制权转移事件作为样本,测度和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本文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从主并公司股权结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短期市场反应的关系,本文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短期市场反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做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控制权转移价格是控制权转移的核心,价格应以价值为基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价格是否以控制权价值为基础。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价格与控制权理论价值是相关的,但相关性不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价格的制定有其合理性,但控制权转移双方对企业的收益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控制权转移价格较多的受非价值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决定着上市公司的质量与资本市场的效率。以公司控制权转移为背景,围绕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结果表明,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在控制权转移前逐年下降;但控制权转移后则有明显改善。建立、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控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控股股东角度探讨内幕交易在控制权转移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一个模型分析表明内幕交易起到了补偿控制权转移中控股股东所付出代价的作用,扩大了控制权转移交易的达成区域,使控制权转移事件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出现频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利用上市公司(1997—2001)样本验证了:(1)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行为。(2)控制权转移中控股股东与内幕交易行为有关:控制权转移中控股股东付出越多,内幕交易行为越严重;原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内幕交易行为越严重;现金方式交易时内幕交易行为比非现金方式交易时更加严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由于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内幕交易补偿所付出的代价,从而使得控制权转移易于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1997年起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热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期超额收益率的不同资产重组方式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取控制权未发生转移型的资产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市场模型法从不同资产重组方式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有发生了资产重组但控制权没有发生转移的上市公司样本只有采取了其它资产重组方式的上市公司有好的超额收益且较稳定,而采取股权转让方式的上市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基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理论模型。然后,本文以121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现金流权、控制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率以及影响公司价值的诸多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率平均为62%,并且此分离程度在东亚为最高。另外,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与控股股东的“掠夺性分红”行为有关;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价值与控制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比例、负债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均不相关,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交易特征,发现国有收购方的受让比例和实际持股比例均高于非国有收购方,这可能是由于国有收购方受到较强的行政干预,而非国有收购方具有更强烈的投机性动机所致;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对转移价格有正面影响,而总股本有负面影响,国有控制权的转移价格较高;股东权益对转移溢价率有负面影响,控制权转移数量有正面影响,新兴行业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溢价率高于传统行业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基本形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控制权转移日益频繁,上市公司企图通过控制权转移更换不良经理层,解决资本市场的代理问题,以提高企业绩效。控制权转移后企业绩效究竟能否得到改善,哪些因素影响控制权转移的绩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我国控制权转移绩效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以便为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控制权转移绩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后产生了大规模、群发性的变更募资投向行为。在1993年—2009年的17年间,中国股票市场上累计有533家上市公司变更过IPO募资投向,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6.59%;中国股票市场累计发生变更847家次,平均每年变更50家次;变更总金额达到1030亿元,占股市17年IPO募资总额的12.38%。  相似文献   

16.
后股权分置背景下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存在的缺陷--控制权配置的错位和控制权市场的失效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股权分置格局下,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机制截然割裂是导致"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能失效的根源所在.同时,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控制权内部配置以及控制权外部转移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后股权分置时代优化控制权机制应当引入"股东实质平等"原则,以增强中小股东的行权便利性,等等.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以来,上市公司涉及诉讼近400起,有20%以上起因对外担保.另外据深交所对516家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报告事后审查发现,有130家存在对外担保事项,担保金额近400亿元,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还有部分公司,担保金额占其净资产的比例较大,甚至远远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转移以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研究,揭示了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影响。并就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和“支持”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文中显示,控制权转移以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关联性资产重组有密切关系,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和控制性股东利用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和“支持”相关联。文中揭示了影响控制性股东掏空或支持上市公司的因素,借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PE的新乐土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对上市公司(目标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持股30%或以上)或其一致行动人(如其全资子公司),以终止目标公司的上市地位为目的所进行的上市公司并购活动。而越来越多的PE也在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私有化的途径包括三种:一是通过附先决条件的要约收购实现私有化,即控制权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以下统称为收购人  相似文献   

20.
控制权市场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之一,控制权转移效率不仅体现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也反映着证券市场配置控制权资源的能力。本文从控制权转移效率的研究方法、基本结论以及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对控制权转移效率问题进行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