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生产功能、服务功能、聚居功能、健康安全、管理与影响5个层面共15个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从智慧民生、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设创建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使用Stata计量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卫生机构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市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创新的系数为负,卫生机构数、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对城市创新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创新能力是由城市的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六方面要素所构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六大要素、25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绩考核制度由单一GDP增长评价转向多维政绩评价体系后,地方政府“减碳”压力显著增加。选取中国三批低碳试点共123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环保词汇的词频构建政府“减碳”压力指标,实证分析了2014-2019年间地方政府“减碳”压力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减碳”压力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2)地方政府“减碳”压力的绿色创新效应可通过政府“胡萝卜加大棒”的治理行为传导至辖区其他经济主体,激发其进行绿色创新活动;(3)从南北差异角度出发,南方城市政府“减碳”压力对辖区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北方城市,这一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南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飞  张晓立  覃巍 《城市问题》2007,(10):29-33
首先,阐明并追溯了城市创新系统的定义、学术史渊源和理论来源,其后,从组织结构、功能特征、运作机制、系统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城市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理论总结,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应该如何评价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出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应该由资源配置能力、对外开放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3个方面组成较为科学.并以福建9市2001~2005年为例,运用SPSS软件对评价体系的3个组成部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排名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为关注焦点,以油气城市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为核心问题,文章分析了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着重梳理了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不足,为深入开展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城市已成为世界及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如何对创意城市进行评价还没能形成统一认识。在分析已有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创意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价体系的支撑依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城市创新体系运行机制是科技资源配置高效的重要保障。各国城市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多样化的态势,使得我国各城市在构建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长期的科技政策背景和导向,也要考虑到本市创新体系过往的历史和核心特征。通过研究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典型城市城市创新体系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揭示创新体系运行机制构建与发展的若干规律,进而提出制定适合我国城市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成为一个既影响微观企业创新行为,又影响宏观创新型国家构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应该如何评价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出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应该由资源配置能力、对外开放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3个方面组成较为科学。并以福建9市2001~2005年为例,运用SPSS软件对评价体系的3个组成部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排名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崔凌霄 《物流科技》2014,(11):52-5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分析和筛选了影响城市自主创新的要素,并构建了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收集数据计算了常州及周边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数,分析了常州存在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效率较低等问题。最后就测评结果对常州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创新型经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应以创新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集聚人才为突破,精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以集成资源为支撑,全力打造城市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魏建漳  任颋 《企业经济》2021,(1):110-120
创新对疫后经济高质量恢复至关重要,但鲜有文献分析突发事件对跨地区合作创新网络的影响路径。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的节点影响力方法应用于创新网络冲击分析,使用联合申请专利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创新网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中的高链接节点、高频节点、高紧密度节点和高外向度节点更容易受到冲击,冲击对于合作创新的两城市影响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冲击通过具有中介中心属性的热点节点城市影响网络边缘城市。据此,本文建议:率先稳定和恢复高热度节点城市创新活动,提高城市之间合作创新活动恢复的协同度,加快城市群创新网络的恢复和重构,针对不同节点城市实施差异化的创新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4.
Empirical discussion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remains limit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HSR) has greatly compressed the space-time distance and strengthened the linkages between citie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activities.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85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and above cities and employ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mode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HSR opening and HSR service intensity on the urban innovati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together with DID (PSM-DID) method is utilized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estimation bia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SR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evel of urban innovation. Heterogeneity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s of HSR on innovation are more remarkable in peripheral and small citie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HSR on cities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nd large cities are with higher significance and greater magnitude than cities close to central and large cities. For cities near central and large cities, the service intensity of HSR is more likely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level. In addition, we further find that service industri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benefit more from the effect of HSR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for the effect of HSR on promoting urban innovation, as well as policy enlightenment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县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王颖莉 《价值工程》2014,(29):12-13
县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对县区进行科技创新评价,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济南市现行的县(市)区、高新区考核指标为基础,借鉴武汉、南京、宁波等地的考核办法,构建了济南市县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用济南市"2013年度县市区、高新区科技创新进展情况通报"的部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济南市各县(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理论的内涵和要素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创新及区域创新的内涵,讨论了区域创新中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贵在开拓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新形势下促进县级城市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主要包括思维、制度、管理三方面的创新。思维创新是要用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城建看城建的观点 ,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意识。制度创新体现在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公有民营、公共产品的企业化生产、以城养城等新体制。管理创新则包括规划的龙头作用、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实行长效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进行界定,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其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提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来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选取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城市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时代中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经济时代 ,信息化给城镇化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城镇化进程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发展道路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镇化道路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弱。要推动中国的城镇化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 ,应该着眼于逐步形成合理的金字塔体系 ;以工业化为依托建立城镇体系 ,利用新经济发展先进的城市分工 ;小城镇的发展应以制度创新为主 ,大中城市的发展应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