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已有盈余管理研究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认为已有研究仅仅局限于已有会计规则的框架下来研究会计规则执行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而会计规则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会计规则的制定。本文认为,会计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是两个相互影响的环节,会计域秩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评价标准;盈余管理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为会计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它除了关注会计规则的执行行为以外,还应将会计规则的制定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即研究在采用不同原则、方式和程序所制定而成的会计规则下的不同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西方国家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纵观国内外目前的学术研究,盈余管理主要存在着“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看法。加拿大会计学家Scott所持的是狭义的“经济收益观”,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William R.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和不断发展,盈余管理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备受重视的问题。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出发,结合财政部今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审视了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非会计行为,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以期为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会计-税收差异的角度,研究了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和市场计价.详细阐述了应计会计、盈余管理和税收庇护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从盈余持续性的界定和分析框架、会计-税收差异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持续性,同时还分析了盈余持续性与股票计价,为进一步研究会计-税收差异影响盈余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了混乱。盈余管理的手段多样化,既可以利用会计手段实现盈余管理,也可以利用非会计手段实现盈余管理。股票的发行与上市制度的缺陷、会计准则制度的缺陷、公司治理制度的缺陷,这些制度方面的缺陷为盈余管理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因此,对于盈余管理的治理,可以从完善现行上市公司制度、健全会计规范和执行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6.
李星 《中国外资》2009,(24):147-148
从会计-税收差异的角度,研究了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和市场计价。详细阐述了应计会计、盈余管理和税收庇护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从盈余持续性的界定和分析框架、会计-税收差异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会计-税收差异和盈余持续性,同时还分析了盈余持续性与股票计价,为进一步研究会计-税收差异影响盈余持续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本文重点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盈余管理的作用或影响,并就目前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和会计盈余管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给出了完善会计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具有相反的影响;企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强化了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的负向影响;企业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强化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因此,由于同时存在正负抵消和边际强化作用,企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不必然导致会计稳健性下降。企业可能组合采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盈余操控而同时保持会计稳健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冯军 《会计师》2012,(8):17-18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允许范围内,通过合法的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影响财务报告中有关会计数据,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会计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管理当局的目的行为。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导致了会计信息被扭曲,并且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本文对盈余管理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周春松 《中国外资》2011,(23):171-171
公司通过会计变更以实现盈余操作的做法使正常的盈余处理受到阻碍,难以反映真实的会计盈余信息,为此,文章就公司会计变更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但当前会计政策变更存在许多问题,部分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扰乱资本市场,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研究了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善当前滥用会计政策变更现象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可以采用的盈余管理技术手段主要集中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三个方面。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施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盈余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其识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准则体系下的盈余管理技术方法,拟为对上市公司在新准则盈余管理技术方法的识别提供借鉴。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必需的,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很大的危害,要尽可能禁止。本文探讨的是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投资与合作》2011,(11):93-93
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西方会计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一问题在我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不少专家学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究竟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范围又是怎样?至今并无定论。  相似文献   

14.
虽然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已产生多年,但是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威廉姆·R·斯科特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在会计准则的许可权限之内,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最大的实现企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凯瑟琳?雪柏则认为,所谓的盈余管理指的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对外界有选择性的公布企业信息,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笔者的观点来看,盈余管理就是在不违反相关的会计法规下,管理者的对会计收益报告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5.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永旺  罗华伟 《会计师》2009,(11):68-69
<正>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狭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盈余或者说利润的控制。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利润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如附注等辅助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private gain)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一、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1、法律界定不同。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也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人为地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其目的是  相似文献   

17.
潘婵娟 《会计师》2009,(9):50-51
<正>一、企业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意义(一)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是有益的行为。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利润,可以实现筹划节税;合理、有效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均衡企业年度收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借助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已成为财务主管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相似文献   

18.
钟娟 《会计师》2010,(6):54-55
<正>盈余管理在国内外均被广泛采用,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水平,降低市场参与各方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对盈余管理会计手段的认识,有利于减少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涵义,从企业会计准则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形成的会计学原因,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吕春然 《会计师》2010,(8):55-56
<正>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本文通过对盈余质量和盈余持续性的分析,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行为,提高盈余数据信息质量,使其更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实际业绩。  相似文献   

20.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杨家亲  许燕 《会计研究》2003,(10):43-46
会计职业判断既不同于会计政策选择也不同于盈余管理;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主要解决“是什么”、“在何时”和“如何做”等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程序一般包括理解问题、确立目标、提出备选方案、收集资料、确定标准、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