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小企业中的融资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银行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最愿意采取的融资渠道,但是大量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却只有少数部分可以得到满足,即中小企业成为银行“信贷配给”的主要牺牲品。本文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用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模型”框架来分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迫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此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是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基础,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从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3.
晁根芳 《经济界》2008,(4):76-79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迫使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由此形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鉴于此,本文认为,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内在基础,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从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4.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银行成本效益约束、政策歧视和担保制度等方面的风险严重制约了信贷配给缺口问题的解决,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现行融资制度缺乏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机制。本文以湖北省情为研究背景,研究突破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缺口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银行成本效益约束、政策歧视和担保制度等方面的风险严重制约了信贷配给缺口问题的解决,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现行融资制度缺乏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作用机制。本文以湖北省情为研究背景,研究突破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缺口的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勋民 《价值工程》2004,23(9):113-116
信贷配给是各国资金配置中常见的现象,在中国更是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究竟是一种短期行为还是长期均衡现象,究竟是政府的干预造成还是商业银行自身理性行为使然?本文将利用信息经济学知识对信贷配给做出均衡分析,并进行模型的扩展,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如何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不仅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设计,提高信息生成能力;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侯青林 《财会月刊》2011,(29):37-39
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信贷市场和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是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在我国,由于体制上的金融抑制加剧了信贷配给,而中小银行的特殊性,如区域性、资本资产额小、组织层级少等使得它们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具有大银行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减少违约风险,从而改变了解释信贷配给的贷款者的预期收益与承诺的贷款利率的函数,进而缓解了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0.
王勋 《价值工程》2013,32(1):123-126
文章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融资难情况,基于在信贷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状,建立了合理的数学和博弈模型,分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文章认为银行无法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中取得平衡,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对银行放贷收益也没有确定影响,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逆向选择。文章最后认为银企双方自身无力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并从政府角度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贷配给:从理论模型到中国实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勋民 《价值工程》2004,23(6):113-116
信贷配给是各国资金配置中常见的现象,在中国更是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究竟是一种短期行为还是长期均衡现象,究竟是政府的干预造成还是商业银行自身理性行为使然?本文将利用信息经济学知识对信贷配给做出均衡分析,并进行模型的扩展,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如何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核算和披露制度,企业家也缺乏声誉机制,骗贷动机和冒险动机都比较强烈.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放贷,银行既无规模经济优势,又面临更大的违约成本和信贷管理成本.作为降低违约风险和信贷管理成本的主要手段,银行必须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其结果就是中小企业在债务市场和信贷市场上都会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盐城市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出发,结合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盐城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接着,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释了银企关系的不畅是导致盐城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如何构建盐城市中小企业的银企关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贾林  吕海霞 《价值工程》2005,24(9):126-128
银行信贷配给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我国转轨经济和金融的形势下更为突出。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研究了在产权不合理和不明晰下信贷配给的形成,分别从银行内与银行与企业的委托代理方面寻找了原因。并对信贷配给的产权交易市场做了均衡分析,然后针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贷配给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内生性金融约束、政府过多的行政介入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陷于信贷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就必须在减少政府行政介入条件下,采取各种策略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弱化企业内部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银行利润、银行利率、企业风险、企业规模作为内生系统变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一个竞争性市场下综合的信贷配给模型,重点研究不同风险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模型揭示,多样性的信贷合同组合可以通过贷款利率、抵押品作为甄别机制而达到斯宾塞一莫里斯分离均衡,并分析了其存在的条件与范围,阐述了模型对中国金融系统改革悖论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3,(22):213-215
本文通过构建中小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的序贯博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贷担保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深入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计合理的信贷和担保契约,可以有效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来缓解中小企"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银行贷款融资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银行对经营状况好、有信誉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时期、一定金额的信用贷款。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起步和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且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企业,效益不稳定,信誉差,面临信贷配给或者不利的贷款条件,银行只能采取慎之又慎的信贷歧视政策。具体原因在于: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抵押物的折扣率高,不能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20.
民间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规模不经济、融资信贷配给不合理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严重的市场失效。为了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利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优势,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