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价值是劳动耗费价值对效用价值的关系──对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理论综合向国成自17世纪以来,在经济价值理论上,纷陈杂说,出现了诸如供求价值论、生产费用论、均衡价格论、“创新”价值论、知识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等学说,但真正构成经济理...  相似文献   

3.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渊源于在劳动价值论上展开争论的三次大浪潮,其主要内容无非是“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等的大杂烩。可以说,其价值理论几乎就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其全部目的就是要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揭露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的继承、求索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有些学者错解、曲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否定和批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比起生产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但它需要发展和创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要继承与坚持,又要发展与创新。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认识上存在三方面的非科学观点:一是毫无理论与事实根据地任意错解、曲解马克思的有关观点和理论体系,搬用早被马克思批判过的庸俗经济学的观点来否定和批判劳动价值论。二是由于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无理批判。三是本本主义地、句句是真理式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赞同离开物质生产劳动领域讨论劳动价值问题,并用大批判的语言反对拓宽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面对并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主要观点、理论目的和适用性等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得出效用价值论比劳动价值论更有适用性,同时两者在许多方面又有相通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徐毅 《现代财经》2005,25(6):61-64
本文从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在市场经济中,两种理论在决定商品价值的分歧与困惑;并用实证方法着重阐述了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强调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本身并不存在直接的分歧是可以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修正,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价值源泉问题上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无论从理论来源、两者的关系和根本目的看,都不可能把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最终只能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否定,导致庸俗的多元价值论的重演。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价值理论 ,经济学者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和争鸣。虽然不同的经济学者的价值理论不尽相同 ,但从总的方面来看 ,最为持久和最有影响的价值理论 ,还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 ,最终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虽然在解释市场经济进行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但是 ,它并不能取代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1.
12.
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in)提出的预期效用(EU)理论以及随后萨维奇(Savage,1954)提出的主观预期效用(SEU)理论,为“理性人”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建立了完美的公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Theory and Location Theor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location theory deal with many of the same issues, yet have evolved as almost completely distinct intellectual disciplin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each field and suggests how we can try to generate a new discipline that combines insights from both.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分析价值与价格时的基本根据。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马歇尔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析中的合理成分,可实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融合,形成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均衡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支柱产业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燕  骆玲 《财经科学》2005,(5):134-140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于支柱产业理论中所包含的诸多问题存在含混不清的认识.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支柱产业的概念、特征、支柱产业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与主导产业的关系,以及支柱产业选择理论与其本身的形成和转化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作较全面、深刻的分析,力求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有所突破,并为支柱产业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古典经济学的按所有权和要素分配论,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这两种分配理论把劳动者看作与资本一样的要素,没有提出关于分配的正义理论。马克思根据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公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针对这个问题以及非劳动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参与收益的分配等,做进一步的阐述与澄清,从而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主流的企业契约或契约连接点理论对解释现代公司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规范性理由,尤其在与股东的关系方面.但契约理论本身并没有具体要求其研究的主体必须是股东还是利益相关者.更有甚者,该理论允许任何处于契约连接点的各方通过相互同意所达成的经济组织方式.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一个简单扩展,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作了进一步的比较,其结论可以缓解我们对这二者之间对立性的认识,并对现实的公司具体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