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欧阳修被贬滁州,在他的官途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守滁期间,他创造了大量的诗文,在这些诗文中倾吐了自己的苦闷、理想、希望,给世人展示了乐山乐水、乐观进取、果敢刚正、与民同乐的士大夫情怀.  相似文献   

2.
韩愈两次贬粵期间所写的诗文是他全部诗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诗文,据各注本编年看,较确定的有诗32首(其中作于贬阳山时14首,作于贬潮州时18首),文18篇(其中作于贬阳山时6篇,作于贬潮州时12篇)。从数量看,这些作品在他全部诗文中占的比重很小,但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这些诗文对于我们了解韩愈的重要经历、思想性格、艺术成就是不可或缺的。就其内容来说,有下列两点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3.
何其芳在奔赴延安之后,创作风格为之一变,从自我关怀为中心转变为热情歌颂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自《星火集续编》创作以降,何其芳以毛泽东为创作对象,从心灵理想的连贯性来诠释自己创作的转变。通过分析何其芳诗文,特别是他晚年诗文对毛泽东的描写,来揭示毛泽东是他心中"完美"的化身。在何其芳看来,毛泽东、"年轻的神"与诗人的形象是三位一体的。何其芳通过对毛泽东的抒情,更好地建构与寓托心中理想的自我。但是,不管何其芳的创作内容如何变化,他始终是一个注重自我阐释的自觉自主的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4.
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诗文,传颂千年。千年以前的唐朝,诗人李白以一篇二百九十四字的诗文,借蜀道之难描绘出了蜀川峰峦叠嶂、高峻雄伟之美。千年之后,我们沿着诗人行走过的痕迹一路向前,盘桓的山路依旧崎岖,眺望远方依旧山峦叠翠,而蜀地山川的壮秀,祖国西南山河的雄伟壮丽,与当年也别无二致。蜀地,不仅流传于诗文中,也深得各类仙幻武侠小说以及游戏的青睐。而这,不仅为蜀地增添了很多传奇色彩,也在这侠气穿肠的氛围中,为蜀地增添了不少壮阔的风情。  相似文献   

5.
《经济论坛》2012,(1):178
韩振英,现任沧州海事局党委书记兼任纪委书记、副局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几乎每天睡半夜起五更,读毛主席诗文,练毛泽东书法,体味一代伟大诗人、书法家毛主席独领风骚的诗文气概和龙飞凤舞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是20世纪中国诗文双绝的杰出作家,他以璀璨的五彩笔挖掘历史,透视时代,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余光中的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台湾当代诗歌40多年来的最高成就和发展主流,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文化内涵方面,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接点上去领略和透视中西文化,并将两种文化思想在创作中融会在一起,从而使诗作既有盛唐的芬芳,又有现代的气息。同时,杰出的诗歌散文、评论以及翻译作品都直接地反映出其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12)
经历了社会打磨的田园风光、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主要内容。而这位中国历史上开田园诗歌之先河的诗人,他所默默守候的田园绝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田园风貌,而是那早已渗入了血液,融入了生命的醇厚的田园情结,这一情结始终都平静地停靠在心灵的港湾。所以说,心中的田园才是他创作诗文的源泉。读点陶渊明的诗,再到乡村游,能更深层次的领悟乡村美、民风淳、净化心灵,升华精神。  相似文献   

8.
商洛自古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高地,仓颉造字即在于此;六百里商於古道亦被赞誉为诗歌之路,李白、白居易、柳宗元、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在此留下数百篇诗文。商洛不仅山美水美,更奔涌着崇尚文化和精神的血液。周卷文,这个被盛赞为商洛儒商第一人的企业家,对文化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以商养文"铸就了他的"智慧人生"。这正应了"物质的富足必将促使人的精神追求重获释放"那句老话。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温流是一位象流星般出现而又消失的诗人。他二十五岁便溘然长逝,诗作又不算多。然而,五十年来,只要一提起抗战前后的诗歌,一谈及华南现代诗歌的发展历史,温流的名字总是亮闪闪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温流,在他短暂的生命里,给我们留下了燃烧着青春火焰,散发着浓烈时代气息、凝结着真诚艺术追求的诗篇。温流,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1912年出生于广东梅县松口。少年时曾跟随经商的父亲到南洋。1925年返家乡念初中。儿时的温流,异常喜爱文学,尤其喜爱诗歌,常有作品发表在当时的学生刊物上。初中毕业后,他当了家乡的小学教师。此时,他集会了一群诗文爱好者,成立了绿天文艺社,出版《绿天》半月刊,主编就是他自己。1931年,温流到广州念高中,《绿天》也就搬到了广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1864—1912)名秉渊,字仙根、吉甫,号蛰仙、仲阏、华严子等。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彰化县东势镇。辛亥革命后,思去旧更新之意,更慕博浪椎秦义事,改号“仓海”,学者称他为“仓海先生”。他的诗文常自署“仓海”,又别署“南武山人”、“东海遗民”、“台湾遗民”等。丘逢甲性聪颖好学,幼从父教,四岁读书,六  相似文献   

11.
冯捷 《经济改革》2010,(5):56-57
一个勇敢、坚韧、热情的女孩儿,在庞繁如林、迅疾如飞的“网生代”中,以她箴言一般的同感文学异军突起,被网民称为“掀起了一场爱情革命与拯救心灵的运动”。对她来说,这些在网上点击量动辄百万的精致诗文,刻录下的正是自己青春记忆中最宝贵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是特定时期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这一审美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立意和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美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韶天 《商周刊》2011,(9):96-97
我国古代诗文记载了中国人对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赞叹,但即便在青岛这个素以欧陆风情著称的海滨城市,人们长久以来的饮酒习惯,依然不脱“白”、“啤”、“黄”。在21世纪到来之前,端着盛有琥珀色液体的高脚杯,在酒香氤氲中摇曳的场景,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只是西方电影里遥不可及的艺术,而非真实可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徐霞客的故乡江阴,地处古吴之境.他的祖上,世居梧塍里.其地存墨82块,多吴地才士手迹,保存在晴山堂四壁墙上,构成了吴地一景.流传至今,盛而不衰.一、《晴山堂石刻》的内容《晴山堂石刻》从其诗文内容来看,大体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明代成化以前至元末名人为第九世祖徐麟至十二世祖徐元献所题诗墨;二是为徐霞客及其父母所题诗墨.从石刻的书法上看,几乎搜集了明代所有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尤多吴中派和华亭派的书法墨迹.  相似文献   

15.
李莉莉 《江南论坛》2006,(11):63-63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晨,有个盲人来到伦敦街头行乞,胸前的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直到中午,他手持的钱罐还是空的。一个过路诗人在盲人的牌子上方添了“春天来了”几个字。傍晚,诗人再次经过这里,发现盲人的钱罐里已装满钱币。这个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文学的魅力,诗人仅用四个字,就“点铁成金”,使一句过往行人熟视无睹的话,变成足以打动人心的诗。文章都是有情物,诗文如此,议论性文体也概莫能外。中国历史上那些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手中之笔无不饱蘸情之浓墨,写景则情景交融,写事则情事交融,写理则情理交融。随便打开一本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7.
宋清如是翻译家朱生豪的夫人,1912春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张栏杆桥日晖坝(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一户富豪家庭。宋氏祖上曾出过"兄弟状元"、"龙虎大将军"等,是个名门望族,宋清如排行老二,人称二小姐,又名青青。她自幼聪颖好学,七岁启蒙,读了大量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18.
彭飞 《经济论坛》2023,(3):86-93
目前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对中国古代诗文挖掘不足、在世界葡萄产业中的总体地位不强等问题。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葡萄意象丰富辽阔,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文中的葡萄藤架、葡萄果品、葡萄美酒、葡萄画图、葡萄礼赠等意象分类,挖掘出葡萄意象囊括闲适清幽的生活描摹、高洁人格的自我写照、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边关未收的家国惆怅等多维内涵,深度梳理中国葡萄及葡萄酒文化的传承体系,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葡萄酒系列品牌,弘扬带有中国传统风韵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当代中国葡萄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一生,如王稚登所言:“公之一身,山河灵淑,海胡之肆,悬黎结缘。发为文章,日星光焰……咀翠含香,冰霜齿颊。发为丹青,蓬莱石气,千龄并秀,虎头之技”。王世贞说:“吴中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寅伯虎,彼自以专技精诣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可以五年,信夫,文先生盖兼之也”可见他一生的为人处世、诗文书画无不为人所仰慕。正是“书画遍海外,芳名垂千古。”  相似文献   

20.
《经济论坛》2011,(12):F0003-F0003
郭福兴,笔名墨露山人,1952年出生,河北省黄骅市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骅市书协副主席。作品曾在“全国翰墨杯书画大赛”、“全国党政干部书画大赛”、“新世纪书法艺术大赛”“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等国家级书法比赛中荣获奖项,并结集出版,多幅作品被国内大型企业、机构及日本、韩国等国外友人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