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冠栋 《经济与管理》2005,19(8):72-74,101
中国长期以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人民币面临了巨大的升值压力,而中国外汇市场的非市场化没有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价格的上升。最近两年来,美元的贬值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目前这种汇率形成机制带来了许多弊端,政府应当做的是进一步提高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晚,央行突然宣布,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升值2%,美元兑人民币1:8.11。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这一标志性事件注定将成为中国汇改里程碑。2010年6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央行强调,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汇改重启是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必须走的一步棋。  相似文献   

5.
浅谈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供大于求,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为此,一些西方国家给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强调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的国际价格。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8.70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反弹,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8.277的水平,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变成了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放弃与美元挂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现阶段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这些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使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受美元升值或贬值的影响。美元走势的持续疲软,给我国经济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游资的不断涌入,给人民币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同时,美元贬值带来长期汇率风险。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汇率变动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变化,提出我国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和防范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淑慧 《经济师》2005,(12):235-236
近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引发了对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弹性、汇率调整无据可依、维持成本较高等缺陷。因此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相应对策,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及选择合适的改革时机等。  相似文献   

9.
段建荣 《时代经贸》2007,5(1X):127-128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2006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所在的分析,结合经济运行的效率,分析目前我国应采取的最优汇率政策,以及该最优汇率政策所应具有的特点,最后得出关于我国最优汇率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2006年8月初,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5%.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经济增长战略调整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汇率制度改革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同时又给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其所在的分析,结合经济运行的效率,分析目前我国应采取的最优汇率政策,以及该最优汇率政策所应具有的特点,最后得出关于我国最优汇率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今年九月末较年初升值0.9%。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20%多,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客观上有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很多,不光涉及到中美贸易关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甚至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和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如何理解人民币汇率上升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呢?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以及我们应对不利影响时应采取何种政策和措施,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人民币的升值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着众多缺陷,突出表现为汇率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灵活性、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较高的维持成本。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宿玉海 《财经科学》2005,(1):138-14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名义上是以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钉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此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不仅丧失了有效性,制约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且增加了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负担和成本.要发挥货币政策对实现内部均衡的积极作用,就应改革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争论进行了三年之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称:要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公布有关事宜: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上调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6.
按照Stavarek(2007)的方法和标准,分别计算了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市场压力及中央银行干预指数。结果显示,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与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相比,不仅没有减轻外汇市场压力,反而加大了外汇干预压力。汇率制度不是影响外汇市场压力的决定因素,但不同的汇率制度却对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程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央行干预程度明显降低,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魏才 《经济导刊》2005,(9):28-31
2005年7月21日, 央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同时自该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其市场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未能反映真正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外汇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不足以及中央银行的干预力量仍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加快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完善做市商制度等时策。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大大改变,规避汇率风险成为必然,央行加大汇率波动范围,增强其灵活性,打破单一盯住美元,而是选择一些货币组成货币一篮子,并根据市场需求赋予一定的权重,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便在国际货币波动的时候能够做相应调整。汇改两年多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