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立足国情特点,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村治理体系。因此从自治、法治与德治三个层面就如何实现"三治融合",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实现民意、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最终达成乡村社会的善治,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总结部分省区和张掖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路径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3.
善治视域下的“村民自治”与“村官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以法治性、责任性与合作性为基础的"好的治理"。善治视域下,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是与良好的村民自治分不开的,而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项内容,其中最薄弱的就是民主监督。缺乏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很容易滑入"村官自治"的漩涡。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善治",必须要以村务公开与村民自治为基础,使合法的"村规民约"得到落实,违法的"村官自治"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4.
以盘锦市两县为研究重点,对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途径、进程、现状,进行了分析。盘锦市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主要经验是党组织科学决策、有为政府全面执行、有效市场释放活力、传统社会逐渐转型。为实现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要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的城镇化、加强教育、推进村民自治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5.
<正>村(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民主治理的基本单元,村(社区)善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力实施,传统的乡村社会加速分化为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公民社会三大系统,对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构建新型村(社区)民主管理的治理机制,成为保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张继兰 《乡镇经济》2009,25(4):54-57
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乡村治理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但乡村社会自主性缺乏、乡村组织不健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又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要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应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培育乡村治理的主体、完善乡村治理的协商互动机制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是研究农村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为重构乡村秩序、重建乡村治理机制,将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不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面临着困境。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门热学,对农村治理变迁的研究可以说就是对农村政治发展的研究。现运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路径,将历史上中国农村治理的发展历程分为乡绅自治时期、政权下渗时期和政权控制时期三个时期,深入分析各个时期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乡村治理的深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我国农村治理现状,提出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推行"乡镇自治"的理想式论点。  相似文献   

9.
正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是促进乡风文明的要求,也是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要振兴,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村民自治有序运行,确保村"两委"班子公道行事;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监管,铲除村霸滋生的土壤;同时,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彻底斩断村霸的"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路径: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东  彭舸 《理论观察》2007,(5):135-136
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需要构建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培育和强化农民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着重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农民需求为主导提供公共产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以程序民主促进实体民主,推进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村民自治的意识不断增强,自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但村民自治仍存在问题和困难,文章提出提升村民自治水平的主要对策,以促进乡村治理的创新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治理就缺乏底气和说服力。"全国各地的乡村,其发展水平、经济条件、社会情况千差万别。在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和改革乡村治理模式,健全村级治理机制,首先就是要从国情、省情、县情、村情出发,  相似文献   

13.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提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文政 《特区经济》2009,(8):164-166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现状是乡镇政权掌握着农村社会最主要权力资源,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贫困陷入恶性循环,农民公共参与的主体和形式呈现多样化,乡村文化亟待革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此,应当改革乡镇政府,明确乡村治理的价值取向和指导原则,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治理模式,准确定位政府作用,更新治理观念,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乡村治理的权力主要来自于财富与地位,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治理的权力来自于上级行政授权,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权力主要来自村民的契约和同意。应最大限度地凝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为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7.
汪园英 《特区经济》2021,(1):115-11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我党执政基础是否扎实。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不断增大,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时期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笫五届中国城市发展市长高峰论坛会上,湖南省浏阳市三口镇党委书记王桃文作为唯一乡镇代表应邀出席,他介绍的三口镇"分类减量、上户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补助、公司运营"的乡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宗族复兴在当代农村形成一种隐性的非正式力量,对村民自治的实施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重要影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既要尊重农村社会存在的内生力量,又要以现代法治规范和制约,通过在法治框架内合理整合才能走出一条村民自治的最优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对乡镇级政权、村民自治组织和乡村社会各种组织进行改革和整合,使之形成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和谐协调的乡村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