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王春雷 《旅游学刊》2007,22(8):10-11
概括而言,奥运会的长期旅游效应主要包括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带动旅游支持系统的完善,以及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升级.然而,早在1991年,著名事件旅游专家盖茨(Getz)就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或营销,奥运会很可能不会引起当地居民以及旅游者的兴趣,从而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海,旅游是舟",以奥运会为旅游吸引物的奥运旅游不仅是对竞技体育的观光旅游,更是对地域或民族文化的休闲旅游;奥运会既是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的盛宴,也是举办国及其城市地域或民族文化的窗口,中国2008奥运亦然.  相似文献   

3.
奥运旅游当以产业升级为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旅游学刊》2007,22(8):6-7
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奥运与旅游的讨论日趋热烈,以至于"奥运旅游"成了一个专门的词汇.几乎人人皆知,奥运会蕴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奥运会能够促进举办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旅游是奥运会最大的受惠产业.但是,关于奥运旅游如何发展的问题,多数的研究并不深入.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必定会成为2008年全球体育与旅游热点,届时,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将会涌入北京,北京的旅游产业将如何应对?此次北京奥运旅游接待工作不仅是对奥运会的支持,更是对北京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和知名度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山西旅游》2007,(1):46-47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正是旅游与体育的完美结合,而北京本身又是我省的第一大旅游客源市场。因此,我省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和通过与北京市旅游局(奥组委成员单位)的合作,进行非同常规的系列旅游宣传促销,全力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旅游形象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升级,不断提高公民旅游素质,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奥运旅游效应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奥运会诞生之日起,奥运与旅游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奥运会产生经济乃至政治收益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旅游方面,旅游是与奥运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之一,可以说“奥运经济”这块蛋糕最大的受益者是旅游业。从奥运会与现代旅游的关系来看,奥运旅游是一种大型的事件旅游形式。奥运会的承办对举办国或举办城市甚至举办国的周边国家的旅游业在“前奥运”阶段、“中奥运”阶段、“后奥运”阶段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但从总体来讲,对旅游业影响最大、受关注度最高的是奥运会后的影响。一、后奥运旅游效应的表现1·品牌效应。奥运会举办之前与期间…  相似文献   

7.
匡林 《旅游学刊》2007,22(8):5-6
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在奥运综合效应中,旅游行业受益最直接、最显著。举办奥运会,特别能有力地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目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引擎。中国推广“奥运一旅游”,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8.
奥运与旅游:国家营销的一种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表明,在奥运综合效应中,旅游行业受益最直接、最显著.举办奥运会,特别能有力地提升国家形象、吸引国际目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引擎.中国推广"奥运-旅游",可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健  罗芬  邓金阳 《旅游学刊》2007,22(9):80-87
自公元前776年举办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以来,旅游与奥运会便形影相随.随着现代人类休闲时间的增多与经济承受力的增强,作为大型事件的奥运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观光游览,同时也受到旅游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奥运旅游的起源、奥运旅游的定义与特点出发,从奥运旅游研究历史、吸引物研究、市场特征研究、经济社会影响研究等多方面对国内外奥运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体验经济浪潮的影响下,"旅游体验"命题被广泛提出,然而就旅游体验的本质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体验塑造而言,目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结合体验经济内涵,对旅游体验的本质进行了探索,提出旅游体验的"虚拟真实"概念,并对旅游体验塑造方法及科学性进行了探讨.笔者从注重提升过程氛围、突出文化符号真实性、鼓励社区参与等角度,围绕旅游期望提升、"真实"情境/氛围营造、旅游地居民作用发挥等方面对旅游体验的整体性塑造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山西旅游》2007,(2):1-1
2007年"五一黄金周"第一个旅游高潮即将到来,山西旅游产业结合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和通过与北京市旅游局(奥组委成员单位)的合作,全力展示"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旅游形象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升级,不断提高公民旅游素质,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付磊 《旅游学刊》2007,22(8):8-9
奥运会是中国进入新世纪的一件大事.作为全球一件体育盛事,奥运会天然是与旅游相关的.尤其是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家都有意无意地把旅游作为奥运会的重要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张月  蒋依依 《旅游学刊》2022,37(1):13-15
奥运会作为超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地区的经济、旅游、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都产生着显著影响,其中,长期积极的影响可以被视为"奥运遗产"。1988年,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首次提出奥林匹克旅游遗产概念。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有潜力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或者整个国家打造成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陆林 《旅游学刊》2007,22(9):6-7
奥运会是当今最高水平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全球性文化庆典和事件旅游活动.奥运会主题突出,公众参与广泛,旅游形象鲜明,外部环境敏感,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LD):一种旅游——房地产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旅游发展由观光旅游向体闲度假旅游提升转变,旅游产业与房地产业的紧密结合,产生了较大规模(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范围)的、以旅游吸引物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为导向的、结合户外运动、会展购物中心、休闲度假地产等多功能、全覆盖的新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本文在观察和调查归纳大量这类开发实例基础上,定义了"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urism-oriented Land Development,TOLD)的旅游-房地产概念.分析发现,TOLD模式通常需要基于地方政府与投资商、房地产与旅游业、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紧密合作或组合机制;其运行表现出"特定主题,多种活动"、"混合市场,依赖腹地"、"娱乐主导,房产支撑"、"高额投资,先入为主"4个基本特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特征,TOLD模式可划分为生态导向型低度开发、文化导向型主题开发、市场导向型多元开发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6.
辩证认识奥运旅游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继1984年美国洛杉矶第23届现代奥运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之后,全世界都认识到了奥运会对举办国产生的经济影响,尤其是对与奥运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旅游业影响最大。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认为,现代奥运会对旅游业的正面影响主要有5点:①作为世界级旅游吸引物提升举办地的吸引物等级,吸引全球游客前往举办地旅行;  相似文献   

17.
徐日辉 《旅游学刊》2007,22(11):84-88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组织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辅东 《旅游学刊》2008,23(1):63-66
青藏铁路通车带来了拉萨市场的"井喷"现象,也是重塑西藏区域旅游线路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区域科学原理,分析了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游线优化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说明现阶段研究和提升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结构已成为推动西藏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铁路通车后西藏区域游线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大部分游线都是原路返回,这是区域游线组织处在初级阶段上的表现.西藏旅游业发展迫切要求西藏区域游线组织进行总体布局上的提升,而发展环线是优化区域游线网络的必经阶段.本文从前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西藏区域旅游环线要遵循依托首府城市、连接相邻热线等5项原则,并以南(小)环线为案例探讨了西藏区域旅游线路发展在区域旅游生产力布局中具有的共性和雪域高原上的个性特征,对西藏区域游线组织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两个重要命题的辨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题1: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要满足旅游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旅游业界很多企业家通常以此作为诘难旅游高等教育的依据,使得这个命题发生了有趣的转义:由于现阶段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尚没能满足"这些"旅游企业用人的需要,因此就被指责为不成功或者干脆说就是失败的.更为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了一些官员,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现状的基本判断.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20.
张凌云  杨晨 《旅游学刊》2007,22(6):20-24
本文认为,在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必须重新审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将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认识,阐述了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的重大理论和深远现实意义.对有些学者以发展出境旅游会带来"外汇漏损"为由,重新提出"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