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稳定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增长,研究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因素,对扩大内需和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内需不足以及近年来城镇消费倾向不高的状况,指出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过去30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水平关系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将收入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理论模型并将农村与城镇经济分别加以考虑,改进并重构了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水平关系的计量模型。以该改进模型为基础,文章利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更加深入地研究了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与国内以往实证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在长期均衡中,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均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即挤进消费水平;其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些结论为我国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支出政策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逞递减势,储蓄倾向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减弱。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关键是增加城镇居民实际收入,调整落后的消费方式,把握居民新的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个省市城乡居民2004—2010年7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人均工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为例进行探讨,利用省际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保障性年人均支出水平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二者进行了面板实证分析并且做出了对比性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较城镇居民依然差距较大,但是其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约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程度的1.2倍,各地区之间、省市之间差异明显。该结论在有力模型论证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了近几年来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发展的轨迹及在内需拉动方面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0-2009年长三角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分两个时间段1990-2001年间和2002-2009年间计算分析了各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结果表明:大长三角城镇居民自发性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市最高,江苏省最低.工资性收入对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最大但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显著提高且潜力很大.最后给出了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近20年非平衡数据,运用群组协整检验的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个人所得税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从长期来看个人所得税并没有体现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出不显著且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十二五"规划的首要任务,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扩大国内消费的复杂性。本文建立VAR模型分析,得出政府消费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截然相反的作用机制,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也存在迥异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当前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要在控制好政府消费支出的同时,引导好城镇居民消费,重点刺激农村居民消费,这对拉动整个国内居民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占晋城市半数以上人口的农村,目前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其消费支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开发余地。因而,深入研究晋城市农村消费不足的原因,从而找到提高农村消费的对策,无疑对于拉动晋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线性消费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休闲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但从边际休闲消费倾向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补充性消费支出而存在;就省际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的差异性而言,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及边际消费倾向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且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是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预期,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发挥扩大内需政策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我国社会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特点,对于如何通过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社会保险支出对消费增长长期看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短期内有抑制作用,且社会保险支出影响消费有时滞。  相似文献   

11.
韩城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支出预期特征是,消费倾向稳中趋降,储蓄意愿稳中有升;居民消费心态稳定;即期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未来支出预期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意向不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仍显偏低;收入差距较大;未来消费预期不确定,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削弱。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小额保险制度;鼓励和推行新的消费方式,提升居民消费品位;拓展消费信贷,促使消费增长应成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析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引导居民合理消费,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南统计年鉴2010))中“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09年)”数据资料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热点和重点,进而把握当前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出符合本...  相似文献   

13.
运用Eviews 6.0软件,对河南省2000~2011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即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7年北京市居民消费占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26,这一比重比1981年下降0.08,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呈现趋缓的态势,1998年增长6.7%,是1991年以来唯一的一位数增长。观察1978~199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其变化走势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1)1981~1988年为水平波动阶段,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1978年0.98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有了一定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我区城镇居民与农牧民的消费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牧民收入普遍偏低,有效需求不足,购买力有限;收入差距明显;农牧民的支出预期增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与农牧民的现实需求脱节.因此,要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应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密切配合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拓展消费领域;注重扶持低收入人群,促进农村牧区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继续抓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优化工农产品结构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入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大病冲击下中国城镇家庭医疗经济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医疗保险的作用发挥。研究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慢性病人数、家庭年龄是增加家庭医疗经济风险的主要因素;医疗保险降低家庭医疗经济风险的作用明显,医疗保险报销水平越高,其作用越大;医疗保险有效降低了低收入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但对慢性病、老年家庭的作用有限。因此,政府部门需重点控制低收入、慢性病、老年家庭的医疗经济风险,并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制定不同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平稳增长,但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支撑力度不足,需要加以引导。一是规范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切实调节收入差距;二是培植居民消费的主导产品;三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居民健康的消费心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评估入户调查”2007~2011年微观数据,采用Ⅳ Probit模型、Treatment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了医疗保险的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结果表明:医疗保险事前道德风险并不存在,人们在有医疗保险之后并不会增加不健康行为的概率;另一方面,在自负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低于40%时,自负医疗支出对生活支出没有挤出,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的显著促进作用更多的是事后道德风险因素而非医疗需求的释放,而在40%以上时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足,没有观察到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在医疗保障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政策关注点更多的应该是提高保障水平使医疗需求合理释放而非减少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未来随着保障水平的提升,道德风险会逐渐成为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评估入户调查”2007~2011年微观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Treatment处理效应模型考察了医疗保险的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结果表明:医疗保险事前道德风险并不存在,人们在有医疗保险之后并不会增加不健康行为的概率;另一方面,在自负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低于40%时,自负医疗支出对生活支出没有挤出,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的显著促进作用更多的是事后道德风险因素而非医疗需求的释放,而在40%以上时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足,没有观察到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在医疗保障水平有限的情况下,政策关注点更多的应该是提高保障水平使医疗需求合理释放而非减少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未来随着保障水平的提升,道德风险会逐渐成为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在业务规模和赔付水平上体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利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指标对财产保险业务规模和赔付水平区域差异性的影响。通过对我国2005年~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6年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得出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与GDP、赔款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得出宏观经济的区域差异是导致财产保险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各财产保险相关主体应认可区域差异,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监管政策、发展策略;开发区域保险产品,使产品费率能体现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