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伟 《当代经济》2022,39(4):50-55
"十四五"时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尤其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综合交通运...  相似文献   

2.
为了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成渝地区行政区经济的现实,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该选择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并举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并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提出应该充分掌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重点在于推进成渝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高质量增长级。基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文章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城市产业在协同背景下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协同策略才是城市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最佳进化稳定策略,只有当协同利润越大、协同成本越小以及博弈双方的贴现因子越大时,才能实现协同策略。结合实际建议:成渝经济圈打造高水平协同发展城市群,需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降低协同成本,增加协同收益,同时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共同推进高标准协同发展城市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前规划的长江经济带从上海经重庆延伸至成都,南丝绸之路从成都经昆明延伸到缅甸、印度,北丝绸之路从西安经新疆、中亚延伸至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上海经新加坡、缅甸、印度延伸至欧洲,我们把这’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规划叠加后,发现了成都到西安没有连接。”成都市发改委主任何礼说,如果国家能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过程中,规划支持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构建“成渝西昆菱形(钻石)经济圈”,就可以有利于更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互联互通,形成紧密经济圈,发挥区域优势,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建设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平台和对外开发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成渝地区就收到了来自中央的"大礼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巴山蜀水情,成渝一家亲。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近十年来,推动成渝两地发展的提法不断与时俱进,但背后不变的逻辑是。  相似文献   

6.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议提出,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除了东部沿海的三大城市群之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杨兴平 《经济》2022,(1):94-96
我们要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契机,依托高铁站"双枢纽",助力"双城记",融入成渝同向发展新格局,倾全市之力打造宜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亮丽名片,不负时代,不负众望,把宜宾建成人人向往、宜人宜宾的美好城市 当下的宜宾,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之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国共产党宜宾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宜宾作为"中国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倍加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只争朝夕,顺势而为,实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互关联、彼此促进、融合共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成都、绵阳和重庆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的城市往往新型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90%以上的城市属于领先型地区,且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成都、重庆和绵阳与其邻近城市有较大差距,亟待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西进"的大趋势下,重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西部大开发"领头羊"及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增强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裂变力。推进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凝聚成渝经济区在中西部的向心力,而且还可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影响下,在成渝城市群建设、四川自贸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城市扩容、以及互联网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中心城市之周边卫星城,产业发展面临重大的转型升级发展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基于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测算2016—2018年各城市群科技研发效率。超效率DEA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区域研发效率均值处于四大城市群之尾。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技术效率正增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与其它三大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整体而言,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技术进步率均值高于技术效率均值,由此可见,增强地区科研能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资源配置、优势资源禀赋、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不断增强。选取201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市级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成都耦合协调度略微高于重庆,而重庆明显高于经济圈其余地区,且三者之间存在极度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高耦合协调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晚的新闻联播播出以后,这一消息就迅速刷遍了财经界的朋友圈。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有何深意?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邀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4.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个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中,重庆必须充分发挥好作为西部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优势,,正确处理好成渝竞合关系,努力形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打造西部现代产业升级区,创新内陆高地开放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主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5.
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对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从城市群的规模、实力、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来看,成渝城市群的竞争力远低于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因此,在建设成渝城市群的过程中,应借鉴国外都市圈的成功经验,结合成渝城市群的特点,寻找一条最优的城市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基于2006—2019年33个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寻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成渝高质量发展的分布及动态演进趋势;选择SDM双固定空间效用模型检验了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呈空间“U”型且“双核独大”结构。(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存在极化现象。(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σ收敛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空间相关性为负,表明经济圈内部呈现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四川,中途涉及11个省市地区,其中人口和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贸易港口,如何衔接西部地区,通过长江经济带融入中部城市圈乃至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又一次的重要战略,其目的是形成具有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增强国际竞争力,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那么如何通过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贵州崛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从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出发,最后提出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间的双向经济联系格局与城市网络得出: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际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差异,上海、苏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②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大,而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小。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格局很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约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的77%。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西疏东密"。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以直接联系为主,但城市网络仍依赖一些关键城市作为联系"媒介",重庆、武汉和成都的中介功能尤为突出。④聚类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84个城市可分为8个三级子群、4个二级子群,组成滇中黔中、成渝以及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小团体。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经济新常态下的三大战略. 该经济带建设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也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新高地. 其核心区包括西北五省(市、区)和四川、重庆. 它主要承担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等功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重点从战略合作、建立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经济区和城镇群建设,通过产业链的形式在国内形成"树干—树根"式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0.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中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消息一出,“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迅速成为热词受到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