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运作权。尽管国家出台了政策允许邮政储蓄的新增存款开始走向市场,自主运作,但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自主运用的权力。监管部门规定,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金的权力集中在国家邮政总局,邮政局省级及其以下机构无权开办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基层邮政储蓄部门的新增存款全部上划省局,导致邮政储蓄总局大量“吸收”农村地区的资金。这种权力集中化的运作模式使“协议存款”在基层无法发挥作用,邮政储蓄资金本地化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对邮政储蓄转存款的一些改革措施,2003年8月1日对邮政储蓄实行新老存款划段,老的邮政储蓄转存款实行年利率4.131%,新存款年利率为1.89%;2005年9月21日实行邮政储蓄老存款账户余额分5年转出政策。这些措施的出台,使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邮政储蓄资金的运作模式主要依赖于转存至央行靠央行支付高额利息的格局被打破,对邮政储蓄资金运营、邮政储蓄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1日,人总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幅度降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在金融机构中乃至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4.
许杨 《青海金融》2004,(4):59-60
邮政储蓄是面向居民个人,依靠邮政营业网点资源办理的零售金融业务。1986年,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和邮电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办邮政储蓄的协议》,邮政储蓄业务正式运营。近二十年来,邮政储蓄存款稳步发展,规模迅猛扩大,无论是在净增额方面,还是在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86年恢复邮政储蓄制度以来,邮政储蓄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03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近9000亿元,在各金融机构中居第5位。随着邮政储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关于邮政储蓄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的角度分析邮政储蓄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1.邮政储蓄分流资金较多。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资金。目前,与农村信用社吸收资金构成直接竞争的是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具有农村信用社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通存通兑、结算便利等。据调查,我省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1999年以来存款每年的增幅都在20%以上,虽然2003年人民银行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但2003年仍保持了20%的增长率。2003年全省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存款新增量与农村信用社存款新增量之比为0.64:1,这对于县域经济不发达的黑龙江省而言,增大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筹资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邮政储莆转存款利率关系,提高邮政储蓄机构资金运用能力,建立由暗补转换为财政明补的补偿机制,人民银行新出台了邮政储蓄老转存款(即2003年8月1日前转存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存款)分期转出的改革措施,实行新老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老的邮政储莆转仔款执行年利率4.131%,新的执行年利率1.89%。为了解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实施情况,近期我们针对四平市邮政储蓄老转存款转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调整后对农村资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3年8月1日起,人民银行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1.89%计息;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可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债券买卖或在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邮政储蓄转存款与央行再贷款利率倒挂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设立邮储银行的模式选择与步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宣布自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利率(1.89%)计付利息。这意味着自8月1日之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再不能享受原来2.151个百分点(以一年定期存款为例)的巨大利差优惠,而且还将为吸收的定期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邮政储蓄业务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开办以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邮政储蓄业务的开办,曾为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我国邮政储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邮政储蓄转存款利差过大。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按综合利率支付转存款利息。据统计,1998年3月25日至2002年2月1日5次调整的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分别为7.218%、6.6429%、5.922%、4.6008%、4.347%,分别比城乡居民储蓄一年期存款年利率高1.998、1.8729、2.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南省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猛,储蓄存款余额已越居全省各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的第四位。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较高,引发了邮政储蓄存款利差收入的高增长势头,利差收入占整个邮政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不断增长。本文对邮政储蓄业务基本情况、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后,社会各界的反应及邮政储蓄转存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汉中市邮政储蓄开始办理邮政储蓄定期存单质押贷款一年来.累计发放贷款1998万元.贷款余额1127万元,占邮政储蓄存款余额76.23亿元的0.14%,占其同期存款净增额的0.7%,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3.
邮政储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转存款利率确定不合理、一些地方的邮政储蓄部门违规经营现象严重、邮政储蓄部门吃利差型的经营模式给县域经济发展和央行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监管部门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等值得注意的矛盾与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除了合理确定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用“三步走”的方式逐步切断邮政储蓄资金与人民银行的联系之外,还要在严禁违规下达存款指标、改革现行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体制、强化对邮政储蓄部门的监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邮政储蓄超常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推动邮储改革,2003年9月,人民银行出台政策,对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转存款实行新老划段,2003年7月31日以前的转存款,仍然按年利率4.131%计付利息,2003年8月1日以后新增转存款,按年利率1.89%计付利息;同时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存款新增的部分,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为了解政策执行一年以来邮政储蓄业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宝应县邮政储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谢莉 《新疆金融》2005,(8):52-52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进行了两次下调,其目的是促使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使邮政储蓄转存款不再存在利息优势,盈利能力明显降低。近两年邮政部门虽然开办了许多种中间业务,但起点低、发展慢、品种少、范围窄、更新慢,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业务开拓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邮政储蓄对县域农村资金的分流,一直被认为是县域农村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为此,人民银行于2003年两次调整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转存款利率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对农村储蓄存款市场的占有率.要彻底改变目前农村资金状况,仍需完善各项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央行自2003年8月1日起,对邮政储蓄存款转存款利率进行了政策调整,由原来的4.131%降至1.89%,以抑制邮政储蓄业务的过快增长速度,实际情况是邮政储蓄发展势头逆政策而行,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对此,人民银行要综合制定调控政策,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以保证邮政储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银发[2003]177号文件有关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目前年利率为1.89%)计息。”而此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年利率为4.131%,新的转存款利率仅为原转存款利率的45.75%,且低于1年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9.
范三成  来元元  董丽 《甘肃金融》2002,(12):74-75,91
近年来,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不断发展,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转存款规模呈大幅度递增趋势.目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已成为影响人民银行财务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确保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近期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真实性专项调查活动.调查反映出邮政部门在办理邮政储蓄业务中存在一些较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邮政储蓄在县域存款市场异军突起,存款快速增加。国家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已正式组建。目前,全国邮政储蓄存款已超过8000亿元,其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资金实力及地位可见一斑,已引起金融同业的高度关注。为了摸清邮政储蓄对县级农业银行组织存款的影响力,继续巩固农行在县域经济中的“领头羊”地位。最近,我们对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黄冈市金融机构存款市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