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实施了一系列非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美欧日的具体经济环境不同,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美欧日货币政策的对比分析,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美欧日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实施时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评估,得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并且政策实施的时机选择要恰当的结论,这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中间目标或经济变量及最终目标.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使用存款准备率政策,二是使用再贴现率政策,三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间目标及经济变量主要有利率、基础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整个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三、政策工具要素的特征和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讲,凡是那些能够对中介指标产生影响和作用又能被货币当局直接掌握或直接控制的变量,都可以被视作是货币政策工具。它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际运行的发端要素,没有它的作用,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以及最终对经济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十五"时期货币政策走势进行了分析--仍然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十五"时期货币政策选择:确定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按市场化要求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监管,为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配套等.根据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后的实践,本文特别提出了建立货币政策的区域操作系统,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功能的设想,将对中央银行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各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所采用的货币政策框架区别较大,既有传统数量型调控为主的政策框架,也有利率走廊调控框架的货币政策。本文选取了G20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土耳其、墨西哥、韩国、印度,重点分析了上述四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调控工具及其效果,进而总结了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国际经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推出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该工具在协同货币政策实施中对影子银行的传导通道效应有什么样的影响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通过观察影子银行信贷扩张的现实特征,基于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比检验在有无宏观审慎工具协同情境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单独使用货币政策调控信贷时,影子银行信贷规模迅速扩张,致使央行统计的货币供应量与实际货币供应量出现较大偏离,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当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时,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可以得到控制,并减少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兴起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对传统统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工具、效果等方面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效果评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款准备金政策既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也是我国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的存在和操作构成了中央银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存款金制度的起源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近年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的效果,并对我国目前是否具备零准备条件和准备金存款利息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工具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央银行目前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现行的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各有特点, 也各有长短。本文对它们的运用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 对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趋势。国内外的学者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目标、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总体看来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借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模型框架,分析了资本要求和贷款价值比率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一致性。单一的政策很可能会损害实体经济,在实践中必须进行动态平衡。因此,必须转变监管理念,着手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1.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成为央行重要的政策工具,各项政策工具层出不穷。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直达的优势能够对总量型货币政策形成有益的补充,充分发挥了政策调控的效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产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跟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实现资源耦合,把握投放力度,最终实现央行调控意图。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调控手段,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金融系统存在非同一般的意义。选择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实施时间较长的两种工具即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实证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期借贷便利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负向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常备借贷便利的正向变动,中期借贷便利的实施规模远远大于常备借贷便利的实施规模。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尤其是中期借贷便利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缓解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为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公开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信息,坚持推进利率市场化,协调传统型货币政策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环境,增进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政策效应的传导机理。研究表明: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不仅具有定向调控的结构效应,还有类似传统工具的总量效应。就执行效果看来,结构效应强于总量效应,是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理想的定向微刺激操作工具。最后,对协调传统货币政策与新型货币政策,提高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中间目标或经济变量及最终目标。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使用存款准备率政策,二是使用再贴现率政策,三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间目标及经济变量主要有利率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总和。很多人认为货币政策的性质和功能是早已解决的问题,其实不然。如果深入思考,会发现一些分歧正是源于对货币政策最本质东西的认识差异。货币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影响力、渗透力的政策,但它并不是无所  相似文献   

17.
一、货币供给指标在货币政策中间指标中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宏观调节方式正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转变,货币政策正在成为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有力工具。货币政策实现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是:首先确定一定的最终调节目标,然后根据经济条件的实际发展选取一定的中间指标,最后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去具体实施。其环节实施顺序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三类.  相似文献   

19.
范莉 《新金融》2008,(2):18-21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但是2008年货币政策在紧缩时机和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基于2007年货币政策的实践,2008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会发生微调,其他调控政策的运用力度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目标范围;其次,2007年贷币政策在工具运用上的力度和频度为历史罕见,2008年货币政策在工具上尚存的空间将决定其执行紧缩政策的方式和能力;再次,次贷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走势存在较大的变数,我国货币政策受此影响在紧缩节奏上可能会出现变化.本文将结合上述三个角度的分析,得出2008年货币政策在全年从紧的基调下,下半年将出现紧缩节奏拐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央银行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货币政策操作,这一迥异于传统金融理论做法的背后,是对我国特殊的经济金融环境的适应性实践。对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实践,既要考虑政策效果和央行可控性,也要对货币政策实施成本作出理性选择,还需结合我国经济金融环境进行适应性考量。因此,我们应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与当时当地货币政策实施条件来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