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平 《新金融》2010,(9):29-31
银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与银行审慎性监管存在根本性冲突,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银行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对资本充足性监管和监管风险评级的不利影响,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削弱了审慎性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一研究结论事实上为最近两年有关"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与金融危机挂钩"的业界观点提供了一种解释,因为金融危机的形成一般都会找到来自于银行监管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从传统的计量到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无论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监管机构,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基于这种争论,本文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其对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计量是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它的运用产生的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向世人展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和缺陷,如何进行修正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中国银行业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积极而谨慎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实现净利润的飞速增长.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发展、变革、改进的角度,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现实缺陷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以获取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振宇 《新金融》2009,(4):60-63
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签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BS)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2006年至2008年趋同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以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频率明显加快。随着国际间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和一致性趋势进一步明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断调整,尤其是与银行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工具等准则的调整,对我国银行业及银行监管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许多人认为其在市场动荡中使资产价值过于低估而放大了危机。而更多的监管机构、专业组织与市场参与者则表示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支持态度。本文重点对IAS39的修订,特别是对公允价值计量情况进行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的推行遭到银行实业界极力反对,特别是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公允价值会计在银行业的应用受到严重批评,担心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回顾了资产价格对银行危机的作用机理,把会计制度与宏观经济模型结合起来分析,指出了在经济危机时公允价值会计确实会加重银行危机的机理,对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巴塞尔Ⅲ在中国落地,银行审慎监管进入新时代.曾经一度遭遇质疑的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时代被重新认识与重用.显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当前金融风险会计信息管理仍然不可替代,公允价值仍是博弈金融风险最有效的会计工具.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公允价值准则与金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准则自其产生之时,就引起了金融监管当局的担忧,概因从传统的混合会计计量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引起资产负债、损益的波动,从而可能会影响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并对整个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欧美金融界对公允价值准则的态度有了新的变化,纷纷暂停或停止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准则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和我国对公允价值准则的监管状况,提出了降低公允价值准则给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允价值自提出之日起就备受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和重视,但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却备受责难,因此,更加值得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本文从经济分析的视角,对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进行了探讨,从信息观与计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估值和公允价值利润的决策有用性问题,研究结论支持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并认为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适当、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既具有理论支持,也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因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被指责"推波助澜"而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本文阐述了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应用情况、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以及危机漩涡中的争议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国有四大银行为研究样本,通过解读其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并从多个角度对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不断扩大的次贷危机,某些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在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或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情况,本文提出我国必须关注各国的现实选择,尽快完善相关会计规定,加强金融监管,逐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背景、焦点和原因。文章从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是否优于历史成本、为什么会计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会计如何与金融监管相协调并在金融稳定中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为我国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允价值应用模式的正确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是一种均衡价格,它能反映资产的本质,符合决策有用观中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有助于理顺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也有助于全面收益计量模式的实现。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备受争议,我国使用公允价值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对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的分析,表明公允价值相对于其他计量属性具有很多优势,在选择公允价值的应用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其适用条件和使用成本,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随着衍生工具的盛行,历史成本计量对此显得无能为力,在争论和探讨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初步确立。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的利弊的探讨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公允价值起源及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综述,并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思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背后公允价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对应对和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有现实意义.我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而应结合具体实际,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在公允价值计量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以及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与冲击,并结合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预期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许多实际重大问题还没有得以完全解决,并且它的实施确实会对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whether fair value adjustments included in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OCI) predict future bank performance. It also examines wheth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estimates affects their predictive value. Using a sample of bank holding companies, we find that fair value adjustments included in OCI can predict earnings both 1 and 2 years ahead. However, not all fair value-related unrealized gains and losses included in OCI have similar implications. While net unrealized gains and losses on available-for-sale securitie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uture earnings, net unrealized gains and losses on derivative contracts classified as cash flow hedge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future earnings. We also find that reliable measurement of fair values enhances predictive value. Finally, we show that fair value adjustments recorded in OCI during the 2007–2009 financial crisis predicted future profitability, contradicting criticism that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ced banks to record excessive downward adjustments.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允价值会计因被指责具有"顺周期效应"而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本文论述了顺周期效应的根源,即财务报告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和次贷产品的复杂性;剖析了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实质,即金融工具是否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文章揭示了金融机构欲在金融工具领域废止公允价值会计、更广泛地应用摊余成本的动机,并在阐述美国金融工具计量实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会计长期目标"的正确性。文章还论述了识别非活跃市场和强迫交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再次遭受质疑,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论证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劣势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应该正确看待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最后指出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