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付泳  高远  柴玲 《当代经济》2014,(24):25-27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世纪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甘肃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文化强省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为理论基础,立足甘肃的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了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环境对甘肃的文化旅游产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再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行战略匹配,最后提出战略选择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旅游产业,才能创造经济效益.甘肃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目前,甘肃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甘肃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不足,从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发展格局、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古历史遗迹纵贯全省,为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甘肃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晚,产业体系不完善,与全国旅游业发展好的地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在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推进甘肃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进行探索,以扩展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童刚 《时代经贸》2011,(14):147-148
甘肃省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古历史遗迹纵贯全省,为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甘肃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晚,产业体系不完善,与全国旅游业发展好的地方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在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推进甘肃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进行探索,以扩展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此甘肃省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在甘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旅游法》中针对旅游资源,导游权利和旅游者权利的保护性条款容易被忽视,文章试图从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旅游法》对上述权利的保护,以实现甘肃旅游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海藏区旅游小城镇培育模式的探讨,有助于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本文在介绍了青海藏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小城镇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依据培育模式划分原则,将所有小城镇分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采、工业观光和手工业文化、休闲度假、运动挑战、综合七类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甘肃具备优先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八种类型,观念因素、管理因素及立法因素,是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加强宏观管理、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三个层面,提出了推进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资源优势未能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鉴于此,文章运用"点-轴渐进扩散"理论,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及旅游空间结构分析,试图构建以旅游核心节点城市为"极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轴线"的"点-轴"渐进扩散结构模式,从而对甘肃旅游产业一体化选择以及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徐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71-172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旅游也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通过阐述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和旅游业的关系,分析了绍兴佛教旅游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绍兴佛教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7)
旅游养老产业在我国初步形成,旅游养老产业基础的研究是旅游养老产品设计的依据,是旅游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基于旅游养老和旅游养老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对重庆避暑型旅游养老产业基础状况进行了研究设计,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取资料和数据,对其产业的资源特色与环境条件、产业要素供给现状、产业政策法规情况,以及产业相关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其中的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寿清 《经济地理》2004,24(6):861-864
旅游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重庆旅游文化资源类型齐全,文化特色鲜明,但重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开发重庆旅游文化资源对加快重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重庆旅游文化发展有两个特点:①围绕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成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②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为实现这一战略重点,必须实施若干相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丹东市旅游资源的属性、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等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旅游文化载体的深层内涵,着重指出丹东的旅游文化开发利用应侧重满族文化,重点围绕“满朝江山绿”的内容开发利用,提出了旅游景观文化开发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湖南常德市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市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旅游经济深度开发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湖南西部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很不平衡。站在湖南省经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应当将西部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施一体化开发战略,从而形成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把旅游产业真正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龙头产业,全面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旅游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时、空组合良好,区位、交通、客源等优势也较突出,然而其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从资源特征、开发条件、开发现状人手对五台山旅游区域进行客观分析,并对其未来开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和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需重视的关键科技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兰  张群英  滕建珍 《经济地理》2002,22(5):638-640,623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资源种类多、品味高、极具珍贵性和保护价值。为了避免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灾害,本文就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南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名俭 《经济地理》2004,24(5):692-695
中部地区包括皖、赣、豫、鄂、湘5省区,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旅游业大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将成为中部5省区域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与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战略思路、总体目标以及战略布局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中甸县域旅游资源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铁松 《经济地理》2001,21(1):125-128
云南省中甸县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低,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区位和交通的限制,县域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并未占主导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县旅游资源结构层次和开发态势的分析,提出开发利用中甸县旅游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青岛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度假旅游的特点、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客源市场情况及世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针对青岛海滨度假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深度开发青岛地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设想。其主要的开发对象为4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市区的几处海水浴场。  相似文献   

20.
贵州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及其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贵州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分析了贵州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贵州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模式,最后提出了加快贵州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