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2.
宋飞 《经济研究导刊》2013,(15):194-196
度假旅游始于欧洲,目前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薪假期的实施和旅游者的日益成熟,度假旅游也成为中国旅游者的主要旅游方式。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众多国内外关于度假旅游研究文献的分析,从度假旅游、度假旅游区、海滨旅游度假区三个方面对度假旅游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对"山东度假区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度假旅游市场的成熟以及海洋开发时代的到来,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滨海旅游度假区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使其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化现象,度假功能明显下降。以青岛石老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旅游度假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和不利影响,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滨海旅游度假区城市化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于江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62-164,183
在中国旅游形式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应深入分析理解度假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特点,把握各种影响其度假期望和感受的因素,为海滨度假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设计、配套设施建设、度假区经营管理措施等提供切实的依据,真正满足海滨度假旅游者的需求,促使海滨度假旅游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加快了向度假旅游时代迈进的步伐.1992年7月国务院为了鼓励度假旅游的发展,做出了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决定,同年批准兴办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极大地推动了体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关于旅游度假区研究较多,但对于选址研究较为匮乏,本来对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旅游度假区的选址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旅游业要大力发展海滨、海岛、山地度假旅游,使观光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为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其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应定位于“以国内度假旅游客源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周边、近程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国际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要以海滨、海岛、温泉、山地度假为特色;度假旅游接待设施要以中档消费水平为主,兼顾高档和低档;搞好度假旅游综合环境,完善城市、度假区的软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加快了向度假旅游时代迈进的步伐。1992年7月国务院为了鼓励度假旅游的发展,做出了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决定,同年批准兴办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极大地推动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关于旅游度假区研究较多,但对于选址研究较为匮乏,本来对旅游度假区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旅游度假区的选址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假日经济的深入发展,原生态度假别墅环境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针对旅游度假环境存在问题,指出我们需要更新观念,研究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优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生态景观资源条件、强调度假区别墅环境设计、完善旅游度假区配套环境建设,创建原生态旅游度假环境.  相似文献   

9.
温泉旅游度假区是我国一个新兴旅游项目,近年来发展很快。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影响蓝田汤峪温泉度假区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温泉资源自身因素,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人才状况。它们共同作用于汤峪温泉旅游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蓝田汤峪温泉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泉旅游已发展成为了较为成熟的休闲旅游产品,并且越来越受旅游者的欢迎。野浴这种古老的温泉浴形式在当今的温泉度假旅游区仍然是一种吸引人的温泉休闲形式。从休闲的角度以大连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森林野浴型温泉的回归,开发策略,对推动大连龙门温泉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空间差异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旺兵  申玉铭 《经济地理》2004,24(1):100-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稳中有升,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徐颂军  保继刚 《经济地理》2001,21(3):371-375
本文对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开发条件以及开发前景进行探讨,指出广东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并指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今后农业开发的一个方向,在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时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旅游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要在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保持其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同时必须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突出区域性特色,避免重复布点,以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长株潭旅游经济圈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的综合分析构建长株潭旅游经济圈,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对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进一步提出长株潭旅游经济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游客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出游激励因素、担心问题、旅游满意度、旅游组织方式及在西安市的空间流向等旅游行为特征,从而较详尽地掌握了西安市国内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的旅游活动规律,为西安市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艾建玲 《经济地理》2008,28(4):696-699
旅游区具有多重属性,消费特征是特别重要的属性之一.通过长沙市居民旅游消费的调查获得基础数据,从消费地、消费人群、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愿望对湖南省主要旅游区进行多重考察.归纳出六大旅游消费区类型:旅游热区、旅游次热区、待发展区、文化旅游区、近距离休闲区Ⅰ和休闲区Ⅱ,总结出各类消费区消费主控因子并对比分析了各区消费结构,为深入研究旅游区消费问题提供了思路,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各类人群。从马克思主体间性的视角看,文化旅游的所有环节体现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交互过程,但是从整体性的角度看,在旅游所有环节中涉及到的人都是主体,而几乎所有主体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客体———少数民族文化。本文分析了游客、导游、政府与文化企业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居民这些主要主体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并从游客的文化品位、导游的文化素质、唤起少数民族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文化-的剖析、疏理,分析了森林文化的内涵,结合我国森林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文化因素的认识,分析了我国森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并存现象,以及发掘森林旅游地文化蕴藏对森林旅游的意义,认为森林文化游将成为森林旅游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摄影在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摄影是以影像的形式记录真实的旅游经历,建构和推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的过程。因此,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围绕人口统计学因素、出游条件、摄影条件分析了摄影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的群体特征;并依托需求-动机-行为模式,在研究综述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摄影需求的发生、摄影动机的构成和发展、摄影行为特征三个问题展开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摄影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基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动机,而且两者在拍摄对象和拍摄用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拍摄时机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前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市场,我国湖泊旅游地是当前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应积极探索由观光型湖泊向休闲度假型湖泊转型发展之路,利用水圈分层组合资源、塑造深厚人文氛围、全方位提升休闲度假服务品质、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利用产业联动促进景区提升、市场分层全方位品牌营销等策略,将东钱湖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湖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20.
詹丽  刘慧 《时代经贸》2007,5(11X):21-22,24
旅游交通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重要媒介,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是旅游者顺利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先决奈件。因此旅游交通方式选择优化应该是旅游规划部门以及旅行社进行旅游线路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优化旅游交通方式选择,找到了一种优化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