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前,人类应对的风险的主要金融方式是保险,但巨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保险公司也构成重大风险,甚至有破产的可能。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并且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发展以巨灾保险为基础的巨灾债券能够较好地沟通投资人和投保人,匹配资本收益和风险,最终达到发展资本市场并规避和分散巨灾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巨灾风险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大,损失程度越来越高,加深对巨灾风险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对巨灾风险的管理.本文从风险分散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分析巨灾风险的可保性,进而利用巨灾保险管理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巨灾风险,在资本市场为巨灾损失融资.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的罕见雪灾及四川汶川的地震等巨灾的发生,警示我们建立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对日本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研究,提出我国应从国家财政支持及政府积极参与、保险公司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和提高经营策略、发展资本市场以实行巨灾债券证券化等三个方面建立我国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巨灾风险管理策略的探讨——保险风险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芸  邬利丽 《经济问题探索》2007,(9):172-174,178
巨灾风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经营方式难以有效地应付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因此,通过风险证券化等风险融资方式联结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可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投资者以分散(再)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金融、保险一体化的典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伏平 《财经研究》2002,28(2):36-41
本文从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分析着手,以巨灾债券为例,揭示了保险连结型证券的精算定价机理,在描述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后,着重分析了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风险在实践中大多数为巨灾风险,以传统的方式处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创造巨灾债券、巨灾保险期权、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互换等工具,对水产养殖风险进行有效化解,已经成为处理水产养殖风险一种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7.
台风作为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在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债券已成为巨灾保险业大趋势的背景下,发展我国台风巨灾债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验证1989—2011年广东省43次台风其损失金额均服从帕累托分布,每年发生的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并利用CAMP模型和现金流分析对广东省的台风灾害债券做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8.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业与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风险证券化等风险融资方式联结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可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投资者以分散(再)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至今还没有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化解体系.因此,正确认识巨灾风险的巨大潜力,大力推行巨灾风险证券化,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是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财政支持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不可或缺。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梳理我国“北京模式”、“安徽模式”、“江苏模式”、“浙江模式”的实践经验,揭示出再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风险证券化和政府财政最后支持是其应对农业巨灾风险的共性。进而提出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的路径选择,如行政化和市场化相结合,撬动资本市场资金参与;建立与多层次的巨灾分散机制相对应的财政支持体系等,以期为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巨灾风险事件不断发生,给全球经济尤其是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巨灾风险具有发生的频率低、风险波及范围广且损失严重、风险难以预测、风险难以分散等特点。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地员辽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极为严重。农业保险在转嫁农业风险方面效果显著。黑龙江省在农业保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支出,应从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基金、建立健全巨灾风险数据库、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设、利用资本市场健全风险的分散机制等方面完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王朝晖 《经济问题》2007,(12):111-113
20世纪后半叶,全球保险业的创新浪潮波澜起伏:银行保险的兴起使保险公司和银行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变额寿险、万能寿险以及变额万能寿险产品的推出,使保险产品与证券的界限日益模糊,同时大大提升了保险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保险期权、巨灾风险债券等保险衍生品及证券化工具的产生,使保险风险和巨灾风险得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分散和转移.创新已逐渐成为当代保险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选择,并使保险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创新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我国创新保险行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创新保险巨额赔付问题,提出对创新保险产品进行证券化、利用资本市场来分散这些风险的见解,并以创新保险风险债券为突破口提出创新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农业巨灾损失风险,我国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承受能力多大?通过模型选择技术构建农业巨灾保险风险承受能力度量模型,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仿真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在农业巨灾保险全覆盖的假设下,根据保物化成本的原则,面对我国平均每年遭受400亿元左右农业成本损失的情况,目前财险市场只能提供200亿元左右的补偿,赔付率仅为50%。当农业成本损失接近3000亿元时,财险行业承受能力也达到极限694亿元,此时赔付率只有23%。相比美国75%的农业巨灾损失赔付率,我国农业巨灾损失赔付率明显过低。这就需要按照"中央统筹协调、地方破题开局、行业急用先建"的"三条线,齐步走"战略,加速推进巨灾保险再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和巨灾风险债券三位一体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范围内巨灾风险对保险市场的冲击,巨灾风险债券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一种通过资本市场转移保险风险的有效方式。而我国保险业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本文重点介绍巨灾保险债券的产生、特点以及对保险业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经济增长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的关联度和集中度不断提高,使风险损失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严重的自然巨灾造成了全球再保险市场巨灾金融资金的缺口,这迫使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产品创新来进行风险管理。于是在保险金融化和金融证券化的世界潮流中,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将保险业风险通过有价证券向资本市场转移。其过程包括以下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巨灾风险的损失频率与损失幅度的特点、传统保险与再保险对抗巨灾风险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巨灾风险证券的几种产品类型,分析了各种风险转移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根据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从应用环境和应用条件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应用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7.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业与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保险制度的功能缺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主要类型有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巨灾互换,其操作需要专业化的交易主体和适当的触发机制.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策略是要正确认识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有步骤地进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及完善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保险风险证券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哲 《现代财经》2004,24(3):15-18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衍生产品,保险风险证券化是再保险的有效替代机制。本文分析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基本内涵和国内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现实基础,认为国内发展该业务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巨灾风险证券化及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巨灾风险的损失频率与损失幅度的特点、传统保险与再保险对抗巨灾风险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巨灾风险证券的几种产品类型,分析了各种风险转移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根据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从应用环境和应用条件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应用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巨灾风险,保险人无法依靠大数法则加以分散,一旦发生这类风险,保险人的累积盈余都不足以赔付,严重的还可能引致公司破产,造成整个保险业的偿付危机和信任危机。针对这种情形,保险人通常求助于传统的再保险市场。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以未来保险期间或再保险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标的,进行结构性的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借以转移风险、融通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