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低碳物流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环境、地理区位和物流资源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优势,并分析了物流发展不均衡、物流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物流技术落后等阻碍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从物流政策、物流规划和物流技术等三个层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SWOT分析法充分了解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上确定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构思,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实现武汉城市圈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月霞  姜云霓 《经济师》2011,(9):193-194,196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更加依赖城市的贡献,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载体,对其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挖掘越来越显得重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城市成长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2006年前后各项指标体系得分变化较大,虽然未能改变武汉在城市圈中"霸主"的位置,但鄂州、孝感、咸宁、仙桃等城市的发展速度迅猛,城市成长力逐渐变强;多中心格局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与沿海三大都市圈空间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从两个方面构建武汉城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综合计算得出城市圈及其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定量评价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综合竞争力在与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中总体上处于落后地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比较,武汉城市圈在对外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圈域居民素质指标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将是武汉城市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北省统计局网站2010年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为数据来源,将原始数据采用人均或相对比重方法处理后,一共选取8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因子分析方法处理数据,从评价体系中提炼出2个主因子对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分析黄冈在武汉城市圈中的排名及发展现状。结果表明,黄冈在城市圈中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据此提出黄冈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建设,强化教育大市地位。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与“长珠潭城市群”同时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对于“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面临能源与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我国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发展的路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样本,“武汉城市圈”实验的成果将具有全局意义,同时,政策上的灵活以及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资源依托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具有绿色环保产业的特征,天然契合了“两型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因此,文章系统地分析了“两型社会”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全面剖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进一步发展则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根据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总部经济模式能够突破原有城市之间产业分工的局限,促进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向功能合作、配套拓展方向升级,为深化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论证了总部经济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要关系,并就如何以总部经济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方案之中的创新“九大体制机制”涉及武汉城市圈未来“两型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关于“九大体制机制”的论述固然之全面,要进行武汉城市圈建设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而这需要整体规划、通力协作的联动机制。为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需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联动机制,产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仙桃市的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从整体而言,仙桃“大农村、小城市”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也还没有很好发挥出来。现在,省政府确定“武汉城市圈”建设方略,把黄石、孝感、仙桃等8城市纳入武汉经济圈,不仅可加速武汉市的发展,促其向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而且也可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周边8个卫星城乃至湖  相似文献   

12.
按照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办要求,在探索完善武汉城市圈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湖北省统计局积极与国家统计局沟通协商,省部共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持武汉城市圈建设研究(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是湖北的龙头。“武汉城市圈是一个客观现实。”2002年武汉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5.83亿元,占湖北省的35.3%,同口径增长27%,实现税收167.8亿元,占湖北省的46.7%,同比增长11.9%;“武汉城市圈”(9市)2002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9.24亿元,占湖北省的53.1%,“武汉城市圈”2002年税收增长19.7亿元,占湖北省增量31.59亿元的62.5%,其中武汉市增长17.8亿元,占湖北省增量部分的56.3%,增速为11.9%,大大高于湖北省平均速度。虽然“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其潜力巨大。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地方财政要实现两大转变:一是从重点抓省直发展转变到重点抓武汉城市圈发展上来;二是从直接投资竞争性项目转变到全力打造良好投资平台上来,重点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环境即媒体。提升城市品牌和彰显城市内涵,构筑其“识别”名片,户外公益广告的作用十分重大。从国外城市户外公益广告管理与发展中的创新做法来看,以户外公益广告来塑造武汉城市圈对外形象、提升武汉城市圈文化软实力是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农村发展重大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五项总体要求。根据这五项要求构建新农村建设的村级评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村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阳泉桃林沟村进行实证评价,评价结果与其发展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广泛用于新农村建设评价,以及用于不同村镇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估的横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余再鹏 《经济师》2011,(9):200-202
在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咸宁市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索咸宁市对接武汉城市圈的新思路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咸宁市县域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与诊断,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咸宁市县域经济进行定量深入分析并构建咸宁市与武汉城市圈对接模式;最后提出咸宁市县域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互动发展的创新驱动、城市化带动、体制引导机理及体制、经济、社会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在探讨武汉城市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形成初期的两大特征,认为建设武汉城市圈要凸现竞合、网络、服务三大理念,做好大企业、民营经济、总部经济等4篇文章,借助政府、法律、市场和公众等六大力量,加速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估,井对两大城市群2001-2006年间城市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两大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涵盖半径100公里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从武汉城市圈“1+8”的结构看,在9个城市中武汉市“鹤立鸡群”,首位度出奇地高,这可以与我国较成熟的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的比较中更明显地看出(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正处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丰富旅游产业结构,有益于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圈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本文积极探索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形成特点及发展模式,努力挖掘影响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促进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