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舟有个地方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有个队每年都是获胜队。队长就想,我们的划桨手个个都是一流好手,干嘛船上还要有个敲鼓的呢?岂不白白增加了一个人的重量吗?这个队就减去了鼓手。在以后的比赛中,这个队的桨手们个个都很卖力,却再也没有得到第一。要想夺第一,不仅靠力气。要想夺第一,划桨还要齐。走路一个人要到某地去,路程很近很近。正因为近,这个人就不着急,迟迟不愿动身。“什么时候想走,一抬腿就到了。”他安慰自己。他没有忘记自己还要赶路。可是真到下决心要走时,就又安慰自己:“反正一抬腿就到了,喝足了茶再去也不晚。”…  相似文献   

2.
姜尚 《财会学习》2009,(8):69-71
前言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于是,才有了向优秀的人去学习的念头和行动。成功如何复制,怎样才能让自己也变得优秀?当专业不是障碍时,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与优秀及成功仍有距离呢?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同志,不胜感慨地大声唠叨着:哼!我們这里有些人就沒办法叫人瞧得起。他們只做了一点鷄毛蒜皮的小事情,就夸大其辞地到处嚷个不停,唯恐别人不知道。我这个人就有个倔脾气,頂看不慣專爱自吹自擂的人了。比如我昨天上班最早,就自动把科里的办公桌都擦干净了。昨晚刮大風,如果不是我事先把办公室的門窗关好,誰知道会損坏多少塊玻璃呢? 聪明的讀者、你們不觉得这位同志自己也屬于他  相似文献   

4.
我是2005年结婚的,当时还很单纯,双方父母见过面后就顺其自然地把结婚放上了日程。当时我手里只有2万元,老公也没什么钱,结婚把他的积蓄都花光了。当时想的是,只要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就可以了。他家有套一居室,就成了我们的婚房。老公也是个简单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同样,一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人通常什么也干不好。所以,确立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是选择专业的前提条件。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所在。许多职场人士都知道,兴趣会直接影响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和积极性。比如一个性格活泼的人,喜欢有艺术气息、能自我表现、活泼明快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职场中,总有一些业务能力不是很强,人缘也不是很好,在老板的眼里似乎就看不到的人,但他们依旧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跟时间赛跑,为生活打拼。其实,这就是豆子精神在感染着他们,鼓励着他们。我们大不必因为自己起初只是一粒坚硬无比的豆子而自卑,更不能因为自己起始的低廉价值而畏缩,而是应该想到如何像豆子那样,为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一次又一次地去拼、去闯,直至人们认可、接纳、赞许。提及豆子,大家都知道它很小,  相似文献   

7.
徐寅生同志“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中说:“但你们有些人,自己就承认不是打球的‘材料’,这样就没办法练成材。有人说过王志良同志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可是他自己不这么认识,左搞右搞越搞越有信心,今天不是成了世界双打冠军了吗?”  相似文献   

8.
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就必须不仅注意把经济搞活,也要注意如何搞活。我们不仅应注意法律制度的建立,作为法学理论工作者更要注意相应的社会法律文化的建设。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法律和社会文化建设的任务。显然,这一任务不是短期内由几个人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对此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那么,我们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法律理论工作者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可以也应当做的是使我们的法律理论思维更精密,语言表达更精确。从根本上看,这是影响我们的法  相似文献   

9.
清醒与糊涂     
有一位成功人士曾告知我们,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比别人清醒得早一点。当别人都在迷迷糊糊时,他却已经清醒了。所以清醒就能成功。有一句话时常被人提起,那就是难得糊涂。人有时糊里糊涂,能少去许多烦恼。所以糊涂就会快乐。是清醒好,还是糊涂好?你会选择哪一个?选择清醒吧.因为清醒是聪明人。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总能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他们是世人追捧的宠儿。但聪明人身心疲惫的程度非同一般,他们要比别人付出得多,看到他们在人前风光时,却没有几人知道他们背后的辛苦与血汗,聪明人辛劳一生。因此,聪…  相似文献   

10.
李敖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名曰:为他有那样的敌人而爱他。他先讲了一则外国的竞选笑话:一个当选者,道出当选的内幕:"认识对方的人,都投我的票;认识我的人,都投他的票。认识他的人比较多,所以我当选了!"可见真正帮一个人大忙的,有时候不是自己,不是朋友,反倒是敌人。  相似文献   

11.
时下,很多人理财思维走了"偏路",有的人认为自己收入不高,又缺乏理财知识,懒得理财;有的人则受高利息诱惑,梦想一夜暴富。这都不是正常的理财思路。下面笔者归纳了一些理财中常见的思维"偏路",并就如何纠正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段伟平 《时代金融》2012,(28):55-56
<正>时下,在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很多人买保险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而是迷迷糊糊碍于保险代理人的情面或是跟风购买,买完后才发现该保险根本不适合自己,无奈之下只好选择退保。然而,退保并不像在商场买东西一样,不满意就可以轻易地退掉,那是有一套相当复杂的程序和手续,弄不好会让保险公司白白赚走你的钱。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顺利退保并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呢?业内人士为你支招,告诉你退保的玄机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解释做人也最难。拼上三年两载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和解释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不会做人,也弄不清做人的解释。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不会做人还能解释什么?人生在世,遇到事情需要用解释来表白自己。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描越黑。譬如有人骂你是白痴,你便解释你很聪明;有人丢了东西,你便解释你不会作贼……诸如此类的解释,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做人不去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峙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  相似文献   

14.
幼苗能创造破土而出的奇迹,是因为种子有撑出一片绿荫的梦想;雄鹰能显示丈量天空的豪迈,是因为有自己搏击长空的梦想。长路漫漫,梦想就是人生旅途上的希望之源,信念之花,成功之果。财政人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难以书写真正的人生。财政人的梦想,不是权力之炫耀,而是服务之真诚;不是平庸之浮华,而是卓越之追求;  相似文献   

15.
花雪 《理财》2008,(6):49-51
松下幸之助曾经讲过:当企业是1个人的时候,我自己干;当企业有10个人的时候,我跑在最前面;当企业有100个人的时候,我走在队伍的中间;当企业有1000个人的时候,我在最后面;当企业有10000人的时候,那就天晓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家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其工作重心跟着发生偏移。然而这种偏移是企业发展的正常轨迹吗?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家最适合的位置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所长无用     
感动 《理财》2005,(8):51-51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有一天,他想搬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他不解地问。“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不能施己之长的地方去,其结果只能使自己受穷。”  相似文献   

17.
静下来的时候,免不了就去想从前的事。从税27年,转眼两鬓已白,却不敢想自己已老,爱与人谈起的是参加工作时走村串户收屠宰税,在农民家过了16岁的生日。那时候多苦,回所里报解税款走30多里的路,连班车都没有坐的,单车全所也只有两辆,几个副所长都是走路收税,我等年轻人还有何资格享受。可那时候多年少,16岁的天空还存有多少的梦幻与理想,在今天,这个年龄不是还有多少是顽童一个么?  相似文献   

18.
<正>诗人汪国真走了,但他的《热爱生命》依然留在我们的身边:"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现实在此岸,梦想在彼岸,中间的桥梁便是坚持。顾影只能自怜,风雨兼程,即使未能到达彼岸,也可以站在桥上看明月装饰你的窗子,而不是仅仅让站在  相似文献   

19.
理财的逻辑     
没有做任何基金、股票等资产投资,紧紧握着现金的人,就一定不是理财吗?你的物质生活质量好于别人,别人就一定不如你会理财吗? 首先要搞清楚,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理财是与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拿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要达到效用最大化.幸福感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幸福感=财富/欲望.如果一个人"怎么样都快乐",欲望值较低,或者说能根据现实调整自己的生活预期,那么尽管他拥有的财富不多,也会有很强的幸福感.如果欲壑难填,那么就会总是觉着不幸福.因此,从理财哲学的角度看,理财的目的是平衡欲望和财富,理财就是为了让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始终处于幸福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智慧即美德." 一 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