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辉 《河北企业》2014,(2):39-40
<正>京津冀会展城市圈在地理区位、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潜力,河北会展业可以通过移植、嫁接京津展会、承接京津知名展会分会场、扶持发展本地优势展会等会展互补模式发展河北会展业。一、背景分析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国际会展业在20世纪经历了大发展时期,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会展业的行业带动性很强,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世博会的顺利召开、各地会展设施的完善、会展政策的陆续出台、会展组织的壮大,以及国外会展机构的进入,国内会展市场竞争将会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2.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在会展数量与质量上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本文以南昌市作为个案研究,在对会展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模型阐述了会展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提升我国城市会展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及生命力提供路径思考。同时指出,我国城市要实现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建构专业化的会展组织系统,实施会展品牌管理,不断创新会展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会展产业近十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高速发展,昆明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的“桥头堡”,也提出培育会展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构想,本文主要从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状况入手,从企业这一市场微观活动的主体出发,提出昆明会展业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SPSS16.0软件,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反映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的h值,并得出了辽宁省1999-2008年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化轨迹。同时对辽宁省的产业集聚效应h值进行因素分解,将h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集聚效应很不理想。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开发》2015,(9):101-102
近年来,中国城市会展业发展规模、水平得到了稳步增长,在临空经济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会展业发展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航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已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动力发展的新引擎,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以及产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临空经济背景下对城市会展业发展路径再次定位和规划,有利于全面推动会展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SPSS16.0软件,通过CES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反映辽宁省产业集聚现状的h值,并得出了辽宁省1999-2008年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化轨迹.同时对辽宁省的产业集聚效应h值进行因素分解,将h分解为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结果表明:辽宁省产业集聚效应很不理想.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承德产业分工受到了较大影响。增强经济“韧性”,加速产业空间集聚,成为承德后疫情时期经济战略方向的重要考量。论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研究承德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周期性循环往复效应,制造业与公共服务业集聚效应显著,制造业专业化集聚的贡献率最大。因此,要加大对制造业、公共服务业等产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会展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产业。当遇到突发性事件时,整个会展产业的运行环境将会被破坏,并对会展产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近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美伊战争、全球肆虐的非典、流感等危机事件都对会展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危机的内涵以及对会展业造成的影响,并建立完善的危机应急机制对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影响会展旅游产品的因素分析入手,对会展产品存在的危机类型进行分析,找出防范会展旅游危机的方法与对策,希冀能对会展旅游的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考察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共轭驱动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符合威廉姆森假说。就全国而言,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背离共轭状态;分区域样本中,中部地区人才和产业集聚处于协同发展的共轭驱动状态,东、西部地区尚未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发展的正向互动关系。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影响,产业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人才集聚则表现出非线性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会议展览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会展业发展对促进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会展业已被列入了“营改增”试点行业,试点对全国数以万计会展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介绍“营改增”试点前后会展企业税务变化,对会展企业如何应矿营改增”试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软件产业集聚机制与模式研究——基于生物种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在集聚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很强的生态学特征,其内部成员间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共生和捕食等关系。这种关系在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文章从生物种群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产业集聚现象,并结合软件产业的特征,运用生物种群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软件产业集聚的机制与模式,进而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软件产业发展的可供选择模式。旨在为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研究有所创新并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年鉴数据,测度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及两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然后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整体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但各地区具有较大差异;上海市的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一直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最前沿;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强度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北京作为首都,会展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其会展业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重点从发展规模、品牌会展、重点区域和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牌会展流失、场馆规模小、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提出了今后加快北京会展业繁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探究适合石家庄会展业的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为此,本文在对石家庄会展业发展现存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服务和产业运作两方面提出石家庄会展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key issues encountered when estim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lomeration and multi factor productivity (‘agglomeration elasticities’): the sorting of heterogeneous firms, the convexity of agglomeration effects, and the challenges of identifying the impact of persisten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density. We use a firm-level panel containing production data together with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employment, covering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New Zealand economy. We are able to control for heterogeneity along firm, region, and industry dimensions, and to estimate separate agglomeration elasticities across industries and regions. Sorting leads to upward biased elasticity estimates but using firm fixed effects can lead to downward bias due to the highly persistent nature of agglomeration variables. Our preferred estimates control for sorting across regions and industries. Overall, we find a positive agglomeration elasticity of 0.066. Within industrie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within regions, there is pronounced variation in the strength of agglomeration effects, and evidence of decreasing returns to agglomeration. High density areas attract firms that benefit most from agglomeration.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江门会展物流业存在的会展市场规模小、物流模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行业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硬件设施,构建会展物流供应链,培育专业人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游来红 《价值工程》2014,(20):162-163
本文通过考察广州会展产业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广州会展产业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的适应性。指出广州会展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展会类型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广州会展产业未来发展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产业协同集聚与融合发展已成为带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测度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度与城市专利质量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协同集聚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提升城市专利质量水平。产业协同集聚是促进地区创新的空间前提条件。主要影响机制的探讨表明,知识外部性溢出与分工深化是导致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中介渠道,但创新成果转化加速的中介提升机制尚不明晰。分地区看,相比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更能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分行业看,制造业与金融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协同集聚所带来的城市专利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目前中国整体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是促进城市专利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9.
王文佳  熊涓 《企业经济》2020,(1):108-118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