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腾讯及阿里巴巴这两家互联网公司的长期关注,面对现今互联网金融由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的关联产品--余额宝带入大家的视野,而随后腾讯做出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作者将时下被炒到风口浪尖上的两家企业的各种产品进行比较,以及对时下互联网金融市场占有率重要性的分析,深入剖析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共公司出台的各种政策、产品背后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致富时代》2014,(1):11-12
仅仅在中国两大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和腾讯宣布将各自联手中信银行推出虚拟信用卡两天之后,中国央行就暂时叫停了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给中国互联网金融踩下了紧急刹车。  相似文献   

3.
刘晓云 《成功营销》2014,(3):132-133
正对于传统银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在为其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行业加快变革和发展的契机。这种变革不但体现在业务模式的变化上,也体现在营销思维和模式的调整上。互联网浪潮正在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对传统金融业进行着改造。一方面,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势力"正以强势进攻姿态深入到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化趋势初现;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借用互联网技术,探索更多服务客户的方式,金融互联网化成为大势所趋。去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额宝";与此同时,多家传统银行也宣布推出微信银行服务,将部分业务和服务搬到微信。中信银行就是传统银行中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2013年中,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了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而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更是在2013年大获全胜,选择与传统的金融企业进行合作,这不仅是开创了互联网企业的一番新领域,更是在战略层面上略胜一筹,因为通过"余额宝"便可以产生更多的忠实用户,本文主要分析了余额宝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捷 《中国品牌》2013,(11):30-31
阿里巴巴谋求进入银行业的做法,激发了腾讯、京东等其他电商的效仿。电商巨头离银行业究竟有多远,是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9月16日,阿里巴巴和民生银行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将此举自命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此次"阿里民生恋",在外界看来,是阿里巴巴正式进军银行业的前奏。这之前,阿里金融已经完善了支付宝、余额宝以及小额贷款业务,不仅拥有了支付结算功能,还变相拥有了传统银行业的存款、贷款功能。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这一步,激发了腾讯、京东等其他电商的效仿。"民营银行"的说法已经提了不止10年,  相似文献   

6.
<正>截止2014年9月,全球约69家千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主要分布在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其中美国占据33家,欧洲占据21家,而中国有9家。国内互联网产业的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是千亿级。在目前A股市场上,大约只有23家市值千亿级别的大公司。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下一个千亿级公司和行业会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很难想象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创办并一直执掌着庞大的腾讯帝国。2009年9月,腾讯市值折合约300亿美元,超过ebay、雅虎,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而在国内,今天腾讯的公司市值是阿里巴巴的两倍、百度的三倍,比三大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一倍,是毫无争议的中国互联网之王。  相似文献   

8.
阿里、腾讯、百度三巨头的移动互联战争已经延伸到物流、金融等领域,其触角所及之处已经让传统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等相关行业"大佬"感到不寒而栗并逐渐开始觉醒反击联网市场风云变幻,战争永远是主题。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公司面临的转型压力日增。入口的争夺、业务的增加、版图的扩张,让几大互联网巨头之间进入了全方位竞争时代。百度控制流量,阿里巴巴把持交易,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里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等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进入金融行业,给传统的金融行业内增添了活力。互联网金融将网络技术和传统金融服务结合起来,既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对金融服务的创新。然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逐步受到人们重视,两会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又加强了对余额宝等理财工具的监管,目的是为了防范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等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创业者的新"退出板"来了。2012年以来,对创新型公司的并购达到258亿元,下半年并购市场即将超过创业板、中小板融资金额,成为中国另一块最大的退出渠道。阿里巴巴花了60亿,腾讯买了至少八家,移动互联网时代眨眼间来临,大买家饥渴求生,紧抓创新公司做救生圈。  相似文献   

11.
大买家     
创业者的新"退出板"来了。2012年以来,对创新型公司的并购达到258亿元,下半年并购市场即将超过创业板、中小板融资金额,成为中国另一块最大的退出渠道。阿里巴巴花了60亿,腾讯买了至少八家,移动互联网时代眨眼间来临,大买家饥渴求生,紧抓创新公司做救生圈。  相似文献   

12.
《致富时代》2014,(3):5-5
中国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Alibaba)迅速拿下了中国互联网浏览器公司UC优视(UCWeb)。此事进一步凸显出,被称为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腾讯(Tencent))的中国数字领域三巨头,牢牢把持着中国这一全球互联网用户第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张岩 《商场现代化》2014,(24):48-49
近几年,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金融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形成了电子商务和金融协同发展的良好趋势,但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于我国电子商务金融的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接着着重分析和阐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金融的困境和难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触手已延伸到传统金融业,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传统金融业进行着改造。不仅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浩浩荡荡地进军金融领域,传统金融机构也陆续使用互联网技术探寻更多服务客户的模式。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金融并不只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也为其提供了加快变革创新的驱动力。这种变革不只体现在业务模式的调整上,更体现在营销思维的创新上。本文基于STP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营销的战略展开分析,并阐述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营销思维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BAT落子何处     
魏武挥 《商界》2013,(6):104-107
即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阿里、腾讯依然是新兴企业们无法逾越的三座大山,在他们的阴影下,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Facebook和扎克伯格?中国互联网一直有"三座大山"的戏称,百度控制内容、阿里主宰交易、腾讯把持社交,互联网最重要的三项功能成了他们各自的自留地,新企业们几乎无法逾越。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三家公司都在寻找各自新的位置,以期未来继续保持领先状态。中国移动互联网排名前十的应用腾讯独占四席、百度爱奇艺收购PPS冲击第一、阿里巴巴联手新浪微博打通社交与购物。即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依然企图延续"不可逾越的大山"角色。  相似文献   

16.
O2O已成大势所趋。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各展所长,积极布局O2O,从地图、团购、支付等关键环节入手,构建O2O闭环。本文从BAT三家的并购案入手,总结了三家在O2O中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行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的界线也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深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崛起。而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腾讯集团财付通"等的出现,2013年互联网金额达到高潮,互联网金融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已是无处不在,日益加深,因此对社会群众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社会群众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了解的迫切需要,更好的体现"人人参与金融,金融服务人人"的理念,我团队在河北省保定市具有代表性的10个社区内进行了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宣讲及调查分析活动。本文就在对宣讲调研活动进行总结,对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3)
<正>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其中以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它们将互联网平台资源与金融产品或服务进行整合,创新除了包括P2P小额信贷业务、移动支付、余额宝等众多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及产品,这些业务模式及产品一经推出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比如:2013年6月份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新产品,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被称为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余额宝给出了骄人的成绩,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快速发展。依托移动互联网,阿里巴巴几乎覆盖传统金融的全部业务,这让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如芒在背,纷纷谋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已陆续有多家P2P平台倒闭或出现提现困难,P2P网贷平台监管空白,令其发展存在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20.
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无疑处于最有可能性的第一阵营。从目前的态势看,腾讯最有可能拔得头筹,阿里巴巴则占有电子商务的垄断地位。然而,5年时间,中国互联网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