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正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根据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的界定,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围绕“一带一路”沿线67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所构成的8个区域,以各区域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出口额和高科技出口额作为数字经济产业观测变量,从区域不平衡状况、区域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分布特征三个维度,应用泰尔指数法和空间相关性检验分析沿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程度以及总体和局部区域的聚集特征。结果显示,沿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长期极不平衡,且总体处于低聚集状态,而局部不同区域间的聚集程度差异较大。通过格兰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沿线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程度的变化与沿线区域经济密度、区域人均GDP的增长之间存在“引致变化”关系,虽然这种变化关系总体呈正相关,但局部不同区域的相关性差异较大,表明“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目前已呈现出聚集发展趋势,但由于总体聚集程度较低,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不足。运用经典的OLS模型和空间SAR、SEM模型,对沿线各区域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发现,网络外部性对沿线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的影响并不显著,“本地市场效应”外部性仅对沿线信息通信产业聚集影响显著,而制约“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呈显著负效应的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斯外部性和自然禀赋外部性。“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应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设跨区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构建高科技产业生态圈,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我国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应重视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对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大循环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发挥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对沿线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把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的不平衡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让“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方共同获利。  相似文献   

2.
聚集经济理论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典理论,本文以聚集经济理论是否适用于小城镇经济发展为线索,分析了聚集经济原理及其利益来源,并以湖州市织里镇童装生产这一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分析了相关产业的聚集状况及产业集聚带来的有利方面,通过分析和实证的方法说明聚集经济理论同样能有效地应用于小城镇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聚集经济理论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典理论,本文以聚集经济理论是否适用于小城镇经济发展为线索,分析了聚集经济原理及其利益来源,并以湖州市织里镇童装生产这一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分析了相关产业的聚集状况及产业集聚带来的有利方面,通过分析和实证的方法说明聚集经济理论同样能有效地应用于小城镇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聚集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已开始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聚集对于带动所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上升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产业聚集的理论前提及其表现形式,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常聚集经济的形成使得当地的经济能够可持续的稳定增长。根据产业的不同特点,聚集经济分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经济聚集和以信息产业及生物制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聚集两类。比较两类聚集经济的外部环境、聚集形态以及聚集经济中企业的特点,提高对两类聚集经济的认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聚集区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聚集经济理论主要起源于英国学者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后马歇尔时代,西方不同的学术流派把聚集经济引申出不同分类,这些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对聚集经济进行探析。马歇尔理论遗留的很多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张代 《致富天地》2008,(3):44-44
农业劳动力数量相对过剩,是我国当前的突出矛盾,劳务输出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也是西部农村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外地输出是以“自发、零散”流动为基本特征,即农村劳务工通过亲缘和地缘等社会关系外出打工,聚集到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通常聚集经济的形成使得当地的经济能够可持续的稳定增长。根据产业的不同特点,聚集经济分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传统经济聚集和以信息产业及生物制药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聚集两类。比较两类聚集经济的外部环境、聚集形态以及聚集经济中企业的特点,提高对两类聚集经济的认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聚集区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易斯创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之上的,而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还称不上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只能称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市场还没有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因此被扭曲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并由此而派生了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发展以及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我国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越来越强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围绕人力资本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力资本聚集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因为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因为资本聚集本身固有的协调性会影响区域经济的走势。本研究以人力资本集聚理论和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支撑,对A地区对新兴产业人力资本投入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针对A地区人力资本集聚的发展现状指明了一系列可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问题,同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代明  陈俊  姜寒 《财经论丛》2016,(10):3-10
“中心-外围”说是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的“要核”,经济活动的集聚会推高本地工资水平而出现产业外移的“离心力”。本文研究发现知识外溢和市场潜力可强化本地的产业“向心力”,惠及并吸纳相对倚重知识、信息和市场氛围的研发活动(产业)。这两种力的“对冲”效应及其消长得到了国内相关区域数据的证实,较好地解释了国内外普遍发生的产业外移和研发集聚现象,对我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较少涉及主流经济学的范畴。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新认识,通过全面分析、梳理经济增长理论,从主流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提出应通过政府的有效制度规制,将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长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势必对中国外向型经济形成强烈冲击。不论是微观、宏观和结构层面,传统外向型经济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外向型经济要从理论、路径和政策3个层面进行重造,从而构建新型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展露出可建构人工智能经济学的思想端倪。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解释人工智能会在哪些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对厂商投资经营发生作用;厂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有效供给和预测需求,厂商在未来普遍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投资经营选择时,社会经济实践会在多大范围内要求经济学家修正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厂商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假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果真会引发经济学革命,经济学家如何探寻人工智能经济学的建构路径等。文章拟依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对以上诸问题作出分析性描述,对有可能在理论上站得住脚的人工智能经济学的建构路径展开研究,以期达到相对前卫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5.
曹群 《商业研究》2012,(8):175-179
本文研究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客观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可供中西部县域借鉴的主要模式: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基于对外开放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主要模式的总结,认为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是特色产业集聚,并提出基于特色产业集聚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利用比较优势、依托传统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方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贸易经济学的学科基础问题,认为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石,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学科建设提出了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三化"问题:科学化、经济学化、中国化,认为贸易经济学科建设要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前提下,积极展开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话,在中国流通改革的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从而保持该学科的新鲜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分工演进与城市群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与集聚分别是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核心,而新贸易理论舍弃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石:要素禀赋差异。很少文献研究比较优势与集聚在产业结构与贸易模式的同时决定,而相关文献可按基于专业化的分析、基于垂直关联与外部经济的分析、基于经济地理的分析三条脉络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